書法中國[書法中國網]

書法中國[書法中國網]
書法中國[書法中國網]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書法中國,由黃澤帆、劉中南、柯金勝、林榮華、何濤五人創建於2007年1月1日。目前,書法中國擁有一批有思想、有作為、有文才、網路技術精湛的青年書畫家,他們在文化藝術界嶄露頭角,後起之秀,逐漸也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文化藝術天地,書法中國網就是其一。

基本概括

網站邀請了駐深的書畫篆刻家陳祥先生、鍾國康先生,書畫家、理論家、鑑賞家王乃棟先生、鄒炯文先生作為網站顧問、參謀,同時為劉正成先生、潘良楨先生、曹寶麟先生、朱關田先生、劉恆先生、華人德先生等全國著名書畫篆刻家、理論家、鑑賞家開設工作室。相信在這些藝術前輩、專家學者的支持鼓勵下,書法中國將走得更順、更寬、更遠。

特色

以學術、藝術為根基。

書法中國開設專欄為【學術文獻區】,宗旨是:

學術之態度,重在精神獨立、思想自由。

學術之資源,重在對外開放、與世共享。

夫獨立而自由,方能深且精;唯開放與共享,才能遠且大。

【學術文獻區】裡面收集了書法、美術、篆刻、文學、史學、哲學、金石學、文獻學、目錄學等豐富多彩的資源,這些資料既有文本、圖片格式,也有掃描本、視頻等,在專業的書法、藝術網站中,首屈一指,是其他網站難以匹敵的。

以交流、互動為平台。

書法中國開設【展覽區】、【交流區】等互動區域,宗旨是:

藝術需要交流,只有交流才有進步。

資訊需要及時,只有互動才能有效。

這些區域為每一位瀏覽論壇者提供了寬廣的交流平台,深受人們的擁護和支持。

以名譽、效益為發展。

書法中國開設【專題展覽】、【拍賣會】、【商鋪】、【工作室】、【文化藝術家訪談】等區域,宗旨是:

以人為本,以藝術為本,以生活為本。

讓每一位簽約網站的文化藝術家,在推廣自己文化藝術成就的同時,做到名望與經濟互補、兼收。

這部分是論壇能否長足發展的關鍵,論壇將投資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極力打造成為一張閃亮的“王牌”,做到網站與個人雙蠃互惠。

以傳承文化為宗旨。

清代顧炎武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其實,弘揚中國文化、傳承華夏文明,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同樣有著十分重要的責任。在“以學術、藝術為根基,以交流、互動為平台,以名譽、效益為發展”的基礎上,我們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能為弘揚中國文化、傳承華夏文明盡一份責任、盡一份力量。

文獻光碟

緣起

求學與研究,必立足於文獻。無豐富之文獻,其學易流於短視淺見,其論亦多不足信。

學術乃天下之公器。惜歷來文獻,束之高閣。或藏名館,非其人而不借;或為家珍,秘不示人。世之向學者,求而不得,問學無門。此誠學人之不幸也,誠古籍之不幸也,誠學術之不幸也。今科技發達,古籍多假新技而顯於網路,我輩可據而讀之,簡便而精明。此誠學人之幸也,誠古籍之幸也,誠學術之幸也。

某收集文獻有年,始於書學、金石、考古,後漸深漸廣,於文、史、哲、藝四大類目皆有留意。悟:學術之態度,重在精神獨立、思想自由;學術之資源,重在對外開放、與世共享。夫獨立而自由,方能深且精;唯開放與共享,才能遠且大。

書法中國網雖以“書法”為名,實致力於中華學術之傳承,首倡文獻之開放與共享,次系條析與研究,孜孜以求,見者自知。

往昔有網友襄請,擬將常用之文獻刻為光碟,既便於傳播,且易於珍藏。礙於俗務繁複,遲遲未能整理。今日此舉,或可了卻舊願,或能為中華學術之傳承盡微薄之力,則不勝其幸也。

書法中國[書法中國網] 書法中國[書法中國網]

飄逸軒主人記。

學術價值

書法中國文獻光碟所選資料,學術價值極高,分列如下:

一、多為不易購得之本,多是“善本”、“珍本”,且有“孤本”者。(掃描本雖不是真正的書本,但學術價值一樣)

二、以資料類編的形式,集中收集各種專題的文獻,為大家從事學術研究節省了一部分的時間。

三、便於保存。

四、便於搜尋,為學術研究提供極大便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