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鬢

曲鬢

曲鬢穴是足少陽膽經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於《針灸甲乙經》,別名曲發,位於耳前鬢角髮際後緣的垂線與角孫穴水平線交點處。現代常用於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腦血管病、三叉神經痛等,針刺曲鬢,能明顯改善細胞聚集狀態,改善血管彈性,降低血液黏度,向後平刺0.5~0.8寸。

功能作用

清熱止痛、散風消腫。

治法

寒則先瀉後補或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

定位

耳前鬢角髮際後緣的垂線與角孫穴水平線交點處。

解剖

在顳肌中;有顳淺動、靜脈頂支;布有耳顳神經顳支。

主治

1. 偏頭痛、齒痛、頷頰腫、目赤腫痛等頭面五官疾患;

2. 眩暈。

操作

向後平刺0.5~0.8寸。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腦血管病、三叉神經痛等。針刺曲鬢,能明顯改善細胞聚集狀態,改善血管彈性,降低血液黏度。

配伍

配廉泉、合谷主治暴喑。

相關論述

《備急千金要方》:“口噤,齒齲。”

《針灸甲乙經》:“頸頷支滿,痛引牙齒,口噤不開,急痛不能言。”

《針灸大成》:“主頷頰腫引牙車不得開,急痛 ,口禁不能言,頸項不得回顧,腦兩角痛為顛風,引目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