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人鴻爪

曲人鴻爪

《曲人鴻爪》,作者:張充和,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0年1月1日。全書文字書畫,相得益彰,冀能留住張充和曲人生涯中那些不可磨滅的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以及許許多多的誰家庭院。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一位文化曲人獨特的世紀回憶, 穿越抗戰與內戰的烽火,浸潤她六十年來海外移居的生涯,記錄眾多曲人以曲會友的盛事,薈萃他們丹青墨韻的精華, 這就是曲壇名家、書苑才女張充和珍藏至今的紀念冊《曲人鴻爪》(三大集):第一集存藏抗戰前後吳梅、杜岑、路朝鑾、龔聖俞、陶光、羅常培、楊蔭瀏、唐蘭等作品;第二集存藏1949年至1966年間,身在美國的李方桂、胡適、呂振原、王季遷、項馨吾及身在台灣的蔣復璁、鄭騫、焦承允、汪經昌、夏煥新、毓子山等作品;第三集存藏1966年以後姚莘農、林燾、趙榮琛、余英時、吳曉鈴、徐朔方、胡忌、洪惟助、王令聞等作品。

今依據近百歲高齡的張充和本人口述,孫康宜筆錄曲人本事,鉤沉演藝傳承,再現當年沙龍諸多令人神往的情景,並對《曲人鴻爪》各家題詞和畫幅做出畫龍點睛的詮釋和導讀。此外,附錄張家舊影、張充和事略年表及其題字存目。全書文字書畫,相得益彰,冀能留住張充和曲人生涯中那些不可磨滅的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以及許許多多的誰家庭院。

作者簡介

張充和(Ch’ung-ho Chang Frankel),祖籍合肥,1913年生於上海。“合肥四姊妹”之小妹。十歲時師從朱謨欽學古文及書法。十六歲從沈傳芷、張傳芳、李榮忻等學崑曲。1934年考入北大中文系。抗戰爆發,轉往重慶,研究古樂及曲譜,並從沈尹默習書法。勝利後,於北大講授崑曲及書法。1948年結縭傅漢思(Hans H. Frankel)。1949年移居美國,在耶魯大學教授書法二十多載,並於家中傳薪崑曲,得繼清芬。

目錄

代序 我和張充和的曲緣

前言 張充和的《曲人鴻爪》

第一集 抗戰前後的曲人活動

一 吳梅

二 杜岑

三 陸朝鑾

四 龔聖俞

五 陶光

六 羅常培

七 楊蔭瀏

八 唐蘭

九 樊家父女:樊浩霖樊誦芬

一○ 盧前

一一 周仲眉夫婦:周仲眉、陳戊

一二 張鍾來

一三吳蔭

一四 王茀民

一五 王季烈

一六 吳逸群

一七 汪東

一八 蔡家父女:蔡晉鏞、蔡佩秋

一九 韋均一

第二集 1949-1966:曲人的懷舊與創新

上編 曲人在美國

二○ 李方桂

二一 胡適

二二 呂振原

二三 王季遷

二四 項馨吾

下編 曲人在台灣

二五 蔣復璁

二六 鄭騫

二七 焦承允

二八 汪經昌

二九 夏煥新

三○ 毓子山

三一 吳子深

三二 張谷年

三三 陸家曲人:陸蓉之、陸永明、陸郁慕南、郁元英

第三集 1966年以後:張充和的也盧曲社和其他崑曲活動

三四 姚莘農

三五 林燾

三六 趙榮琛

三七 余英時

三八 吳曉鈴

三九 徐朔方

四○ 胡忌

四一 洪惟助

四二 王令聞

附錄 張家舊影

張充和事略年表

張充和題字存目

後記 張充和與紐約海外崑曲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