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通經濟學

暢通經濟學

暢通經濟學,是安徽省合肥市交管部門針對交通擁堵問題,創造出的以經濟學頭腦來剖析城市道路治堵保暢的方法。合肥市交管部門以現代科技促成經濟目標,以全民參與提升社會效益,來保障暢通經濟學管理模式的執行,使市區減少堵車每年就能避免3億元損失。

背景

暢通經濟學暢通經濟學
交通擁堵是嚴重困擾市民生活和經濟發展的“城市病”,對於安徽省省會合肥這樣一座基礎設施相對落後的大城市而言,問題同樣難以迴避。截至2015年8月,合肥市機動車保有量已達132.07萬輛,其中市區約87.52萬輛,與10年前相比增長分別超過373%和417%,私家車總量更由9.77萬輛“膨脹”至54萬輛,該市作為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綜合交通樞紐進行道路交通“大建設”的10年間,城區主次幹道雖由684公里迅速擴張到1041公里,並與九大高架道路銜接形成“一環六射一縱”的城市快速骨幹網,但52.19%的道路里程增幅遠遠不能與數倍於它的車輛增幅相匹配。

有分析認為,即使每天只有50%的機動車輛上路行駛,平均每車每天因擁堵而滯留在路面10分鐘,每分鐘造成的油料、時間等各類消耗0.2元,合肥市區一年的直接堵車損失就超過3億元。除此之外,還有不能忽略的高於直接損失的其他成本,比如因為交通擁堵而額外產生的空氣污染、噪聲污染以及因駕駛人爭搶道路導致的交通事故損失等。

經濟學的頭腦來剖析城市道路治堵保暢的意義,交通警察的思想理念和工作方式自然就產生了質的飛躍。

管理模式

深入推進以改善既有道口、提高通行效率為主要目標的示範標準崗,是合肥交警支隊以經濟分析方法改進管理模式的一大舉措,示範標準崗是以‘1+4’勤務機制為基礎,即路口1名警力根據交通流情況指揮疏導交通,4名警力按照分道線、停車線人行橫道線三線齊、路口四角無行人、非機動車、非交通占道等交通違法行為四角清的要求做好管控。實際操作中,指揮民警適時採取人工干預的方法引導車流至路口的通行間隙,保證紅綠燈交替間隔路口無滯留車輛;四角警力則全面加大對行人、車輛交通違法行為的查處。自‘示範標準崗’建立以來,全市22個一級示範崗高峰期交叉口交通出行守法率達到96.8%,獲得了廣大民眾的廣泛好評。”

以“標準崗”為示範,合肥交警支隊以“格線化勤務”模式健全完善協調聯動機制,切實提高“堵點”、“節點”的見警率和管事率,同時,將合肥老城區劃分為四個“微循環”交通組織區域,因地制宜最佳化管控體系。光是將“交口信號配時”的調控權逐步下放給一線交警就明顯提升了車流疏導效率。

與2014年同期相比,2015年上半年合肥全市適用一般程式道路交通事故下降5.1%,死亡人數下降9.7%,受傷人數下降8.5%,直接經濟損失下降12.8%。

科技保障

暢通經濟學暢通經濟學
按照“頂層設計、分步建設、重點突破、貼近實戰”的原則,合肥交警支隊大力實施智慧型交通系統建設,初步完成了智慧型交通分級管理的技術架構,建成集成管控平台、交通指揮調度、交通信號控制、交通監控、違法綜合監測、浮動車流量監測、車輛稽查布控、占用公車道違法抓拍等八大系統,對於提升城市交通管理科技水平發揮了極大作用。

截至2015年8月,合肥市具備使用條件的信號設備已達377套,監控設備1167套,電子警察設備257套,監測設備137套。保證了交通擁堵等警情的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處置。交通科技裝備的實戰套用還使合肥交警的執法方式產生了變化,交通違法非現場處罰率已上升至60%,輕微交通事故移動警務處理率也有了很大提高。目前,合肥交警支隊正在升級交通集成指揮平台、籌建交管分析研判平台,以“大數據”理念提高立體化、集成化管理服務能力。

交通擁堵和交通事故都是可防可控的。為此,合肥交警支隊建立了“分析研判、隱患排查、跟蹤治理、效果評估”的工作制度和技術規範,從人、車、路及交通環境等方面找出交通擁堵和重大事故的發生規律,有針對性地調整勤務、治理整頓,提高主動預防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合肥交警支隊從上到下樹立了一個理念:一定要用好‘網際網路+交管服務’這個平台,讓民眾‘多走網路少走馬路’,既減少路面交通管理壓力,又讓民眾享受更優質、更便捷的交管服務。

2013年初,移動網際網路大潮中的微信呈爆發式發展,當年8月8日,在政府其他部門還極少使用微信服務時,搶先開通微信服務號,主推車檢預約、違法查詢、交管信息等多項服務功能。2014年5月,‘合肥交管信息網’根據民眾需求進行全新改版,違法查詢、自助審驗、考試預約、牌證補領等13項交管業務都可以進行網上辦理。這是我們嘗試進一步拓寬網上交管服務的開篇之舉,受到市民熱烈回響。

作為安徽省網際網路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的試點單位,合肥交警支隊正在積極籌建新的網際網路服務平台,一旦該平台上線運行,即可通過網頁、手機APP、簡訊、語音電話等多種方式向市民提供十大類130餘項線上服務。

2014年,合肥交警支隊策劃組織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綠絲帶”、“無記分有獎勵”、122交通安全日等各類宣傳活動600餘場次。

全民參與

保障道路暢通、降低堵車成本是交警的法定職責,但在既有道路條件下僅靠交警執法難以完美地實現這一目標。而且,單純的管制和處罰非常容易引起民眾的不解甚至對立情緒,此時,交通管理涉及到的就不光是經濟成本而是社會成本了。因此,廣泛發動和積極引導市民民眾自覺參與、齊抓共管,才是暢通工程‘投入產出’的最優選擇。

2014年,該支隊策劃組織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綠絲帶”、“無記分有獎勵”、122交通安全日等各類宣傳活動600餘場次;傳送文明交通宣傳簡訊250萬條;發放文明交通宣傳材料10萬餘份;與新聞單位聯合製作專題節目44期、刊登新聞稿件766篇;滿分教育、警示教育3.8萬人次;微博微信平台發布交管工作措施、交通安全警示提示等各類信息2000餘條,瀏覽量超過1000萬人次;支隊微博、微信分別被評為合肥市“十大政務微博”和“十大政務微信”。立體式宣傳格局的構建使合肥交警支隊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社會影響力持續提升,警民互相理解、配合聯動的作用日益凸顯。與上年同期相比,2015年上半年合肥全市適用一般程式道路交通事故下降5.1%;死亡人數下降9.7%;受傷人數下降8.5%;直接經濟損失下降12.8%。

除了“灌輸式”的宣傳教育,合肥交警支隊還深入推進交通事故人民調解工作,2014年成功調解損害賠償案件1.2萬件,調解成功率達到84.93%,比上年增加15.8%,在有效維護社會穩定的同時加大了人民民眾的交通管理參與度、滿意度。

2015年下半年乃至今後一個較長的時期,合肥交警支隊將深入實施“文明交通行動計畫”,積極推動市直相關部門和各縣、市、區政府通過“花錢買服務”等形式開展文明交通志願服務,建立健全文明交通的長效工作機制。該支隊還將繼續精雕細琢,做強《紅綠燈下》、《交警面對面》、《警方路況播報》等廣播、電視品牌欄目,擴大路況信息服務、交通安全宣傳提示的覆蓋面,強化滿分和警示安全教育,提升社會宣傳效果。不斷擴大“雙微”平台和入口網站的影響力,做大做強“廬州老交”等網路宣傳品牌,及時有效加強輿情應對、營造暢通環境。

精細化管理、源頭化監管、親民化服務、立體化宣傳將繼續主導我們合肥交警支隊創造平安、暢通、有序、和諧交通環境的工作方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