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雲鍾

“景雲鍾”是唐景雲二年(公元七一一年)鑄造的,距今已有一千二百七十多年,但至今敲起來仍聲音清脆宏亮,音韻優雅渾厚,聽了使人心曠神怡。現陳列於陝西省博物館。

簡介

 陝西省博物館里陳列著一座雕鑄著飛天、龍、獅、獨角獸、蔓草和雲朵的大銅鐘---極為珍貴的唐“景雲鍾”。它是唐景雲二年(公元七一一年)鑄造的,距今已有一千二百七十多年,但至今敲起來仍聲音清脆宏亮,音韻優雅渾厚,聽了使人心曠神怡。現在,人們在除夕之夜聽到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放的“新年鐘聲”,就是景雲鐘的錄音。
到博物館去參觀這座曾遠涉重洋、在世界名鍾大會上為祖國博得聲譽的大鐘,你會發現它身上有鑄模彌合的痕跡。有人說,它是由二十五塊鑄模鑄成的,這說明了當時冶鑄技術的高超水平;通今博古的老先生卻捋著銀須說:“銅鐘這彌合的痕跡里還藏著一個發人深省的傳說故事呢……”

故事

那還是唐太宗貞觀年間的事了。那時候當然還沒有景雲鍾出世,不過那時也鑄了一座大銅鐘,懸掛在太極宮外的鐘樓上,作為皇帝早朝召集文武百官的音響訊號。
“噹——!噹——!噹——!……”天還沒有亮,唐太宗早朝的晨鐘就響了起來。文武百官匆匆地趕到太極殿站班。原來是突厥出兵犯境,占領了隴西,堵塞了唐朝通往西域各國的商道——絲綢之路。邊關告急,急需派精兵勇將救援!但是太宗李世民連問了數遍:“哪位愛卿領兵前往?”滿朝文武卻沒有一個人應聲接旨!已經年邁的李世民長長嘆,了一口氣,說:“可借李靖、敬德、秦瓊諸將都先朕而逝,可嘆我大唐從此無人了!”
“還有老臣在此呢!”
太宗定睛一看,出班答言的原來是老臣程咬金,便冷笑一聲問道:“程愛卿要掛帥西征為朕解憂么?”
滿頭銀髮的程咬金笑嘻嘻地說:“啟奏陛下,臣自來不是帥才,臣願保舉一頂呱呱的帥才替陛下解憂!——臣保舉國舅張總管掛帥西征,必定能立奏凱歌,打通西域商道。
原來太宗晚年倨傲驕奢,新納張總管的幼女為妃,沉湎於酒色之中,所以對張總管連升三級,言聽計從。這會見程咬金保舉張總管為帥,去邊關吃苦,心中既不悅又不忍,便有意為難程咬金道:“程愛卿保舉張愛卿為帥,想是要當先鋒、三斧平突厥么?來來來,朕先拜你為征西先鋒!”說著,做出要離開龍座的樣子。
“陛下容臣稟完,”程咬金說,“陛下深知為臣的三斧在年輕時就不抵事,如今老了何能三斧平突厥?臣願保舉張總管的門婿——‘白袍將’為先鋒,定能一根銀槍定河西,三支翎箭平突厥的!躬請陛下準奏。”
“躬請陛下準奏I”不少文武大臣出班站在程咬金背後幫腔道。
太宗心裡雖不悅,但又無言可說,因為不久前,張總管曾向自己保舉過‘白袍將’,說他在平定九姓突厥之役中立有蓋世之功,曾‘三箭定天山’,自己還給這個連襟封官進爵了呢!於是他轉向張總管,和顏悅色地問道:“如此,這次河西之役就有勞愛卿翁婿了?” 站在班內的總管張士貴恨得咬牙切齒,但又不能違旨,便出班奏道:“臣願掛帥西征,只是懇求陛下命程總管做我的運糧官方可……”
“啟奏陛下!”程咬金搶在太宗應允之前大叫道,“臣願孤身單騎去戰突厥鐵騎,也不願在張士貴手下為將!”
“這卻是為何?”太宗不解地問道。
“臣怕忌賢妒能的奸臣張士貴把臣的戰功全記在他門婿的功勞上,再把臣關在天牢中害死!請陛下快治奸臣張土貴欺君害賢之罪!臣……”
張士貴渾身一顫,趕緊嚷道:“程咬金血口噴人,誣陷為臣,陛下快治程咬金欺君之罪!”
到底是誰欺君呢?曾是一代明主的李世民也弄不清楚了!他只得向程咬金喝道:“程鐵牛,你言張愛卿害賢欺君可有證據?你定要道出個子醜寅卯來,否則,就速向張總管負荊請罪!”
於是程咬金便侃侃稟道,那年平定九姓突厥時,銀袍小將軍薛仁貴,比武勝了張士貴之婿,奪得了先鋒印,張士貴便恨上了這個出身農家的勇將,罰他做火頭軍不說,並讓他單槍匹馬前去沖陣,欲借九姓突厥之手殺害於他。誰知這薛仁貴勇不可擋,沖陣時,連連射死了九姓突厥的主帥、先鋒和掌旗官,三箭定了天山!於是軍中盛傳‘將軍三箭定天山’之歌謠。身為監軍總管的張土貴卻妒賢嫉能,把立了汗馬功勞的薛仁貴網織罪名下到獄中,讓其女婿穿上白袍、冒領陛封賞---這不是犯了欺君的彌天大罪了么?!
張士貴只聽得脊背發涼,他仗著皇帝老子也是自己的“女婿”,便強詞奪理地耍賴道:“程總管怕是老胡塗了!---臣軍中只有小婿一員銀袍小將,哪裡有什麼薛仁貴!哈哈哈!”
太宗也問道:“薛仁貴?他在哪裡?”
“薛仁貴就是那年單騎救駕的銀袍小降軍啊,難道陛下忘了?!---他如今被張士貴關在天牢里受罪,只怕已是九死一生了!
太宗象是記起來了似的微微點了點頭:“嗯,有這么回事!不過張總管說救駕的就是其小婿。”
程咬金趁機說:“陛下何不宣薛仁貴進宮,一辨便明曲直?”
張土貴怕太宗宣薛仁貴,連忙說:“待為臣回去查查,看有沒有薛仁貴其人……”
“慢!”程咬金粗中有細地制止住他說,“只怕你一回去,薛仁貴便要人頭落地了!……
正在此時,執事太監呈上剛從邊關飛報來的十萬火急邊報。太宗一看,臉色大變:原來突厥騎兵已連破數重關城,順著河西走廊直向京都長安殺將而來!他顧不得再護張士貴了,急不可待地問道: “程愛卿,薛仁貴在哪裡?”
程咬金奏道:“陛下治了張士貴的欺君害賢之罪,老臣便會舍了這張老臉去天牢搬薛仁貴掛帥出征。”
太宗只得令羽林衛士鎖了張土貴。
程咬金在去天牢的路上,尋思了一條治奸臣扶忠良的妙計,想到得意處,他不由得笑了。
程咬金向被關在天牢里的薛仁貴說明了來意,薛仁貴便立即表示,願立即率兵去突厥,毫不計較個人的恩怨,這使程咬金大受感動,熱淚滿面。他俯在薛仁貴耳邊說了一陣,薛仁貴點了點頭,突然變臉道:“不斬奸賊張士貴,我薛仁貴寧死不掛帥出征!”程咬金假意勸慰了幾句,便回殿復旨。
當程咬金把薛仁貴出征的條件一說出來,張士貴便癱跪在地上了,又是向太宗叩頭,又是向程咬金作揖,懇求饒自己一條狗命。
程咬金說,薛仁貴只有在看到張士貴的首級後,才肯掛帥出征;否則,寧死不從!
這一說,太宗也覺得左右為難了:殺張士貴吧,於心不忍;不殺又不行!這事怎了呢?他向程咬金陪笑說:“老愛卿,還是請你想個兩全之策吧。”
程咬金假意推脫了一番便答應了。
他走近御案向太宗密奏了幾句什麼。太宗便對張士貴道:“你隨程愛卿去吧,他會救你的。”
張士貴隨程咬金剛一出宮門,便聽到滿街上的士兵和行人都在吶喊:“不要放走了奸賊張土貴!”“殺了張士貴,為屈死的將士伸冤”只嚇得他兩腿發軟,要不是前後左右都有程咬金的衛士摻扶,怕是早癱倒在路上了。一行人來到鐘樓上,程咬金命令衛士們放下掛著的一萬二千多斤重的大銅鐘,將張士貴扣在鍾內。“張總管,你在裡邊千萬別聲張,等騙走了薛仁貴,我便放你出來;你如聲張被人搜出來殺了,我可不管!”程咬金囑咐完畢,忍住笑,率領衛士們走了。
躲在大鐘內的張士貴總算鬆了一口氣,鍾底是弧形的,能透氣。一天過去了,他肚子餓的難忍,想喊,又怕引來薛仁貴,只得咽口唾沫強忍著。直到第三天晚上,他餓得實在忍不住了,又尋思薛仁貴也該出征走了,便張嘴欲喊,這時突然人聲嘈雜,象是有不少人搬東西上來往大鐘旁一堆又下去了,這是做啥?他從鍾底的縫隙處伸手一模; “啊一—,堆的是柴草?!莫非要燒死老夫!”想到這裡他又一次嚇癱了,便扯開嗓子喊起來:“陛下救命畦——!程鐵牛要謀殺老夫!救命哇——!……”
“別嚎了,奸賊!我程鐵牛為了大唐江山,為了替被你枉殺的將士伸冤,為了薛仁貴等忠貞將士不再為你所害……宣布對你執行火刑,點火!”
張士貴在鍾內狂喊亂嗥,卻被外邊隆隆的炸雷聲遮住了!火熊熊地燒起來了——嫉賢妒能、殘害忠良的奸臣張士貴得到了他應有的下場!長安城裡人們奔走相告,無不稱快。
這時,薛仁貴正率領唐軍在追擊聞風喪膽的突厥兵哩。
薛仁貴都凱鏇而歸了,還不見張土貴的影子,太宗急了,向程咬金要人,程咬金卻笑吟吟地說:“回稟陛下,只因張國丈一生樂善好施,不欺君、不害賢,一心為國為民,因此躲進大鐘後,遭到炸雷擊、天火燒,霎時間便變作火鳳凰飛升成仙了!真是可喜可賀哪!”
太宗雖心知有異,卻也不好再追究了。
只是可惜那座大銅鐘,經奸臣的狼心狗肺污染後,敲起來聲音沙啞了,還帶有奸臣呼救的哭音兒,要多難聽有多難聽!程咬金說大鐘中了邪,掄起金雀開山斧“咣!咣!咣!”三斧,把大鐘砸了,碎成了二十四塊!從此,這一堆銅鐘殘骸便堆在鐘樓腳下被人們忘掉了。
直到唐睿宗李旦登基後,要給景龍觀的鐘樓鑄鍾了,才找出於這堆銅綠斑斑的銅鐘遺骸。這堆銅鐘遺骸被填進造鐘場的熔銅大爐中,在熊熊的爐火中。熔成翻滾的銅汁,去掉了七、八十年前沾染的邪氣,鑄成了一座新鍾。這便是大名鼎鼎的景雲鍾。
“噹!噹!噹……”清脆、宏亮、悠揚的景雲鐘聲中,文武百官在趕往太極殿早朝,馱滿絲綢的駝隊踏著鐘聲的節奏,走出安遠門,踏上了西去波斯的萬里絲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