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市曼聽公園

景洪市曼聽公園

景洪市曼聽公園位於西雙版納州州府所在地景洪市曼聽路35號,其前身是傣王御花園,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傣族文化歷史的重要載體之一。屬國有經濟。

基本信息

曼聽公園曼聽公園
景洪市曼聽公園位於西雙版納州州府所在地景洪市曼聽路35號,其前身是傣王御花園,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傣族文化歷史的重要載體之一。屬國有經濟。1982年建園,1985年對遊人開放,是西雙版納最早從事旅遊的國有企業之一。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形成了以古黑心樹林區、周總理紀念碑區(民俗廣場)、熱帶蘭圃區、孔雀園養殖區、佛教文化區、植樹紀念區、傣族文化茶園區、以反映傣王室文化和佛教文化為主體,融休息遊覽、文化娛樂為一體綜合性旅遊景區,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對西雙版納的旅遊起著重要的作用,現為國家AAAA級景區。
豐富的旅遊元素
曼聽公園原來是西雙版納最高統治者“召片領”的一座宮廷花園,據說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傣族許多美麗的傳說都與曼聽公園有關,曼聽公園有很深厚的傣族歷史文化底蘊,也是傳播傣族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傣族民眾為了傳承和發揚自己的歷史文化,每逢開門節、關門節、潑水節及節假日、紀念日,都要匯集於此,載歌載舞、潑水祝願。
總理紀念銅像,是為了紀念一代偉人周恩來總理而立的,1961年4月,周總理來到西雙版納,與緬甸總理吳努會晤,討論邊界問題。如今總理銅像也成為曼聽公園內重要的人文景觀。並於2000年由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批准為第三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由景洪市曼聽公園主辦的“瀾滄江?湄公河之夜”歌舞篝火晚會,重點為遊客展示西雙版納及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各國民族風情、舞蹈文化、服飾文化、飲食文化等,融遊客參與遊樂為一體,成為了公園向外展示民族文化的一個載體,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西雙版納孔雀園是全州最大的孔雀飼養繁殖中心;園內有2000多隻孔雀,成功的保護了國家瀕危物種綠孔雀及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藍孔雀。被西雙版納州“18生物資源開發工程辦公室”定為州級“18工程”開發項目,也多次被省、州、市電視台報導,中央電視台十套節目也以公園科學的孔雀養殖為題材做過報導。
佛教文化;佛教文化也是曼聽公園遊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上座部佛教在全中國,只有雲南獨有,而中國佛教的三大系,在雲南也都具備,這也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園內的放生湖,已由西雙版納總佛寺德高望重的佛爺組織三百多名僧人為其開過光了,放生湖也成為了傣族人民佛事活動——放生積德,為家人朋友祈禱的重要場所。公園內的佛塔(白塔)和八角亭是南傳上座部佛教的典型建築,儘管是仿建之作,也可領略其精湛獨特的韻味。
公園內大量名木古樹;1985年12月泰國國王的姐姐乾拉雅妮?瓦塔娜公主殿下來到西雙版納訪問時,遊覽了曼聽公園,並在這裡與西雙版納的第一任州長召存信每人親手種植一棵象徵中泰友誼的菩提樹,以表達兩國人民心心相印,世代友好。有1993年6月泰國僧王頌綠?帕映納訕旺智在總佛寺種下的兩株貝葉棕,1995年3月泰國詩琳通公主種下的一株菩提樹。中日友好紀念樹、中加友好紀念樹、與德宏州友好使者共同種下的姊妹樹、上海青年友誼樹等,不勝枚舉。公園內的鐵刀木古樹林(每一株都有上百年的歷史,有的可能遠遠不止不百歲,是真正意義上的古樹)。
曼聽公園,傣族習慣把她叫做“春歡”意思是“靈魂之園”,公園名稱的由來與一個美麗的傣族民間傳說有關。曼聽公園占地400餘畝,園內有保存完好的500多株古鐵刀木林及植被,園內既有地造天成的起伏山丘和蜿蜒的河道,又有民族特色濃郁的人文景觀,當我們漫步在這個天然的村寨式公園,觀賞著奇花異木,耳聽啾啾鳥鳴,一種回歸自然、平和靜謐的感覺就會油然而生,這在喧囂的都市中是體會不到的。景區內塑有周總理潑水紀念銅像、周總理紀念館等,還有西雙版納最大的孔雀養殖中心——西雙版納孔雀園,在公園的佛教文化區,建有仿國家一級文物而建設的曼飛龍白塔和景真八角亭。這兩種建築都是傣族佛教建築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坐落於公園內的西雙版納總佛寺,是西雙版納的佛教中心,佛教文化中心。曼聽公園具有許多具有歷史文化科學價值的景物,他們大大提高了景區的吸引力和可游性,同時也增加了景區的歷史文化科學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