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興鎮

普興鎮

普興鎮位於四川新津縣境東部,地處牧馬山淺丘中段,境內公路四通八達,五普路、花普路,縣道同成昆電氣化鐵路,成雅高速公路縱橫交錯,交相輝映,為普興鎮的經濟建設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普興鎮距新津縣縣城10公里,距雙流國際機場20公里。普興鎮境內有豐富的頁岩、芒硝資源,有成雅(成樂)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橋和一個年吞吐量約400萬噸的四級火車站。普興鎮交通區位優勢非常明顯,普興鎮已經成為成都市南部重要的糧食倉儲、加工、交易,物流倉儲、運輸、商貿集散地,也是成都市建設規劃的大工業園集中發展區。

基本信息

鄉鎮概述

普興鎮普興鎮

普興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宜人,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6.5℃,年降雨量960mm,年日照1100多小時,無霜期293天,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普興鎮是成都市級30個重點鎮之一,位於牧馬山淺丘地帶,距成都市23公里。普興鎮幅員面積42平方公里,轄20個行政村,117個村民小組,人口2.4萬,是新津縣幅員面積最大的鄉鎮。普興鎮總戶數5050戶,總人口15781人。其中:非農業戶390戶,非農業人口840人。普興鎮境內有兩個場鎮:即普興場和新津火車站養正場。

普興鎮物產豐富,生產水稻、小麥、油菜、紅苕、玉米、豌豆、葫豆,經濟作物以冠名牧馬山的海椒、地瓜、花生、芋頭、生薑、桔柑等弛名,農業產業化建設效益顯著,城鎮環境優美,農家休閒已成為普興鎮農村新的經濟亮點。

基礎設施

普興鎮普興鎮

1、交通:轄區內鎮道公路全部為高等級公路,現形成四通八達、縱橫交錯的公路網。

2、水利設施:轄區內有提灌站22座,微水池80口,有塘40口,有效灌溉面積34000畝。

3、電力設施:有220KV變電所一處,農村電網改造達100%。

4、通訊:通訊、郵電方便,建有聯通、移動台網路,復蓋了鎮轄20個村及鄰近鄉鎮,程控電話擁有量達1500餘部,使普興鎮與外界的聯繫更加快捷方便。

發展措施

普興鎮普興鎮

1、抓物流園區建設。依託“雙新工業園區”建設,積極抓住鐵路繞城線接軌花龍門編組站的發展契機,爭取南邊貨運站設立在普興火車站,啟動物流園區主幹道、南北幹道建設工程,啟動向陽大道建設工程,力爭啟動津惠物流產業園項目,極大提高普興場鎮的整體形象。2008年,中直庫糧食市場項目全面進場建設並投產,力爭再引進2-3個大型的物流、糧食項目;成雅高速路服務區建設項目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力爭華康糧食加工項目建成投產。

2、抓土地整理和社區建設。實施前鋒村、順河村土地整理項目。土地整理項目區總面積11394畝,總戶數998戶,總人口3393人,預計可新增耕地1460畝。新建黃渡社區並配套完成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引導400戶民眾到集中新區居住,將黃渡社區打造成新津縣社區建設的亮點。

3、抓普興集鎮建設。啟動場鎮安置點建設項目,先期對物流規劃區範圍內的民眾進行拆遷安置。在規劃區內總拆遷800戶,人口約2600人。預計可騰出近2平方公里的區域用於園區發展。一期安置點建設項目預計1000套。

4、抓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1)規模包裝、宣傳、推薦袁山青花椒生態旅遊基地,引導農戶開展農家樂等方式的旅遊項目試點,傾力將該基地打造成新農村建設的亮點。傾力發展壯大袁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把“袁山獺兔”品牌做大做強,解決社區“4050”人員就業。(2)繼續壯大雷坡牧山生態雞養殖合作社,天鵝藏豬養殖合作社的示範帶動作用,引導農民自發入社,打響“雷坡雞、天鵝豬”的品牌,促進農民增收致富。(3)整體開發、包裝、推銷柳江村、順河村、山河村蔬菜種植基地,再現“新津縣萬畝蔬菜基地”的生機與活力。

5、抓農田水利設施標準化建設項目。對全鎮主要農田水利設施進行標準化改造與建設。對年久失修的提灌站、溝渠、山平塘、蓄水池進行全面維修,進一步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用水條件,促進農業生產更好的發展。

經濟狀況

普興鎮普興鎮

普興鎮1998年農村社會總產值11236.33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5645.94萬元。1998年普興鎮鄉鎮企業19個,從業人員1104人,創總值5042萬元,利稅125萬元。1998年全鎮糧食作物面積25659畝,占農作物總播面積的69.81%,糧食總產1124.74公斤;經濟作物5331畝;養殖業以養魚、小畜禽為主,各類水產總產值為789萬元。

普興鎮2006年GDP完成22150萬元,實現財政收入187萬元,固定資產投資達12142萬元,實際引進到位縣外資金9610萬元,實際引進到位市外資金77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820元。

普興鎮2007年GDP完成25430萬元;全口徑工業增加值完成7200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4428萬元;服務業增加值完成9528萬元;農業增加值完成8740萬元;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40萬元;引進到位縣外資金17032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89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364萬元,人均增加550元;集中居住人口1220人,出口創匯110萬美元,培育規模企業15家。普興鎮城鎮化率達到32%,城鎮化率提高了5.1個百分點;土地規模流轉面積完成5350畝。

農業建設

普興鎮普興鎮

普興鎮完成了普興鎮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和物流、糧食市場功能分區劃分工作;引進了中央糧庫新津直屬庫興建糧食批發市場項目、華康糧食加工項目、成雅高速路服務區建設項目等重點物流項目;完成了紫華線建設和金普路建設等重點基礎項目;完成了袁山村、柳江村、天鵝村土地整理項目,新增耕地1770畝;完成了袁山、柳江社區建設和天宮社區規模擴大工作,聚集農戶440戶,人口1200人;打造了牧山生態雞養殖基地,袁山獺兔養殖基地和1180畝袁山青花椒基地,1580畝天鵝立體農業旅遊基地。

普興鎮畜牧水產業持續發展,2004年已創建養殖場5個,養殖畜禽30餘萬隻,養殖業年收入達415萬元。獺兔養殖業發展迅速,全鎮大規模獺兔養殖場達2個,普興鎮走“公司+農戶”的路子,帶動50餘戶農戶發展養殖,年產獺兔16萬隻,實現純利潤40萬元,農戶養殖獺兔獲益1.2萬元。

普興鎮重點包裝、培育了“兩大養殖基地、二大種植基地”。成都牧山生態雞養殖公司占地100畝,保有存欄40萬隻;袁山獺兔養殖基地占地35畝,建成養殖籠位2萬籠。新津縣無公害蔬菜基地面積4200畝;白家現代農業公司包裝袁山村青花椒生產基地,面積1100畝。普興鎮土地規模流轉面積達12000餘畝,占全鎮耕地面積的33%。

物流發展

普興鎮普興鎮

成南物流中心位於新津縣普興鎮,於2006年開始規劃建設,物流中心前期規劃建設面積341.8公頃,其中物流中心建設用地196.3公頃(糧食市場用地約1000畝)。物流中心距縣城10公里,距雙流國際機場20公里。園區內有成昆鐵路普興火車站,年貨運吞吐量達400萬噸,有成雅(樂)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橋,川西旅遊環線(大黃路)暢通無阻。水、電、光纖、網路等基礎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園區內醫院、學校、供電所、工商所、公安派出所、郵電所、信用社等服務機構設立健全。由於良好的交通、區位優勢,健全熱情的服務,已經吸引了中央糧庫新津直屬庫、川交油庫、映輝酒業、阿甘飼料、惠凱物流等大型物流、糧食企業落戶園區。

園區內物流和糧食生產、加工、倉儲、交易企業達20餘家,年實現生產總值上億元,利稅上千萬元。

普興鎮依託鐵路貨運站,啟動實施普興物流中心建設,發展以工業生產原料為主的倉儲物流業,引導物流產業向多樣化、多層次、多功能的方向發展,形成全面開放、經貿結合、綜合發展、功能配套的現代商貿大流通格局,打造成都南部物流中心。普興鎮物流、糧食市場功能區劃分即物流倉儲配套服務區、糧食倉儲發展區、糧食交易市場、糧食倉儲、加工區規劃工作已經完成。已引進落實的物流項目有:中央糧庫新津直屬庫投資興建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項目(占地70畝,首期投資6000萬元);津惠建築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物資交易市場項目(占地100畝,首期投資4000萬元);成都華康糧食投資項目(占地50畝,投資3000萬元)。

基地產業

普興鎮普興鎮

花椒基地 普興鎮引進四川星期八旅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新津成立分公司,規模流轉土地1180畝,投資1000餘萬元,結合川西旅遊環線打造集立體觀光農業與生態旅遊為一體的大型生態農業基地。已栽種青花椒等各類林木、花卉15餘萬株。基地每年僅租金收益就達65萬元,還可解決固定工人60餘人務工,季節性用工200人(多為“4050”人員),僅此一項社區農戶人均就可增收近400元。青花椒基地現已達280畝,年產值40萬元。青花椒味感香麻,市場前景較好,每年可實現純利潤30萬元,每年可為當地農民務工人均增收100元。

普興鎮蔬菜基地有30多年的種植歷史,面積達5000餘畝,是成都及周邊縣、市蔬菜供應的重要基地,是新津萬畝優質無公害蔬菜基地。蔬菜基地內自然生態環境優美,氣候、水質、土壤適合蔬菜生長,常年種植2—3季蔬菜。普興鎮投入資金200多萬元對蔬菜基地農業基礎設施進行配套完善,極大地改善了蔬菜基地的生產條件,提高了基地蔬菜優質無公害指標。通過改善生產條件每畝蔬菜可增收400—500元,基地村民人平可增收400元左右。

2003年,普興鎮袁山村修建了40畝標準化獺兔養殖基地,基地養殖籠位已發展到2萬個,年出欄商品兔5萬隻,存欄量位居新津縣第一。2007年袁山村註冊成立了袁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並由企業與社區聯合成立了袁山獺兔專業養殖協會,註冊了“新津袁山牌獺兔”商標,建立了示範園。示範園占地108畝,總投資920萬元,獺兔養殖籠位達3萬籠,存欄數達6-7萬隻,年出欄商品兔12萬隻,年出欄生豬1500頭,實現年產值1千萬元以上。

普興鎮普興鎮

示範園可解決社區200名勞動力就業,實現年人均增收1萬餘元,實現村級經濟收入年增收15萬元。利用沼氣技術解決環境問題,同時獲取清潔能源,實現示範園內種養結合的有機循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顯著。

普興鎮牧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普興雷坡村建成了占地110畝的標準化土雞養殖基地,建成標準化雞舍100餘棟,常年存欄商品雞30萬隻,年銷售“牧山生態土雞”150萬隻以上,雞苗200萬隻以上。在養雞合作社的帶動下,雷坡、天鵝、養正等村400餘戶農戶從事生態雞的養殖,戶平增收5000餘元。普興鎮生態雞養殖基地已經擬定了中長期發展計畫,正朝著實現產值1億元,帶動農戶2000戶,建立“牧馬山生態土雞”養殖帶的目標奮鬥。

鄉鎮建設

普興鎮普興鎮

土地整理 2007年,普興鎮袁山村、柳江村、天鵝村土地整理項目已完成,通過市、縣驗收合格。項目區總面積12046.3畝,總戶數1627,總人口4549人,新增耕地1813.72畝,新增耕地率為15.05%。2008年即將開展前鋒村、順河村土地整理項目,土地整理項目區總面積11394畝,總戶數998戶,總人口3393人,預計可新增耕地1460畝。

2007年,袁山村、柳江村社區建設,天宮社區規模擴大工作已完成,共聚集農戶276戶,人口792人。目前,普興鎮建有袁山社區、柳江社區、天宮社區、雷坡新村、廣濟新村共5個農民集中居住區。2008年,即將啟動的場鎮新區,規劃建設統建房500套,預計安置農戶1600人。規劃啟動的黃渡社區,建設統建房400套,預計安置農戶1400人。

2007年,普興鎮打造了牧山生態雞養殖基地,袁山獺兔養殖基地,天鵝、藏豬養殖基地;打造了1180畝袁山青花椒基地,1580畝天鵝立體農業旅遊基地(台灣農民創業園項目)。普興鎮共建有農業產業化基地12個,產業化經營帶動農戶占總農戶的75%以上。重點基地帶動如牧山生態雞養殖合作社帶動農戶300戶,袁山獺兔帶動農戶60戶,柳江村蔬菜基地帶動農戶1000餘戶。2008年,普興鎮重點打造袁山青花椒旅遊生態基地,著力開發好牧山生態旅遊走廊建設,全力融入“川西旅遊環線”。

普興鎮有勞動力13831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58人,實現再就業56人,就業率達97%;“4050”等就業困難人員11人,已全部實現了再就業;農村勞動力13029人,已向二、三產業轉移就業9420人,轉移率達72.3%,全鎮已動態消除了“零就業”家庭。

普興鎮普興鎮

扶貧開發 2007年,普興鎮以及有關對口幫扶單位共投入扶貧開發資金200餘萬元,重點對袁山村、五峰村、前鋒村3個市級貧困村進行幫扶。全鎮2007年新增水泥路15公里,碎石路3公里,溝渠整治117700米,安置“U”型槽19041米,改擴建提灌站4座。新增幫扶項目4個,完成貧困戶幫困扶貧53戶,脫貧39戶。全年新建微水池25個,整治山平塘3口。投入45萬餘元,完成了牧山乾渠普興段面15公里的清淘工作,投入18萬元使牧山乾渠一支渠長久用水難問題得到徹底解決,極大的改善了用水條件。

2007年,普興鎮公立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全面完成。新建了3個村級衛生站,完成了8個村級計生服務室建設;投入資金50餘萬元新購置了垃圾桶130個,新建垃圾站(池)31個,配備了垃圾清運車一台,配備保潔三輪車32輛,配備保潔人員45人,城鎮協管人員4人,採取了村、鎮收集,縣上集中處理的方式對農村生活垃圾進行分類處置。

投資指南

普興鎮普興鎮

1、普興鎮現有甘孜藏族自治州林業工程閒置存量資產等待盤活。

2、普興鎮豐富的塘、堰等水面養殖資源是水產養殖人士發展的良好場地,無任何污染的養殖環境,是生產無公害農產品的首要條件,歡迎有識之士來發展水產養殖。

3、普興鎮抓住老城商貿流通的特點,吸引外資新建農產品專業批發及零售市場,並逐步完善城鎮徹底改善老城以街代市的局面。

4、普興鎮以政府引導,商業運作的形式吸引資金逐步最佳化商貿、文體等設施,豐富城鎮居民文化生活,活躍地方經濟。

關注居民

普興鎮普興鎮

關注居民心頭事 調解員寫“民情日記”

“家中現在有什麼困難?”“還有什麼問題需要政府解決?”小小的本子,密密麻麻記滿了社區內各家各戶的近況和需求。新津縣普興鎮袁山社區建立的矛盾糾紛“民情日記”制度,全面收集社區居民關注的熱點、難點,上情下達、下情上傳,把矛盾化解在了最底層。

田間地頭 調解員現場調案

2009年的一天早上,家住新津縣普興鎮袁山社區的葉永強,像以往一樣出門了。臨走前,他還不忘帶上“民情日記”。他是這個社區的調解員之一,在巡迴調解、走家串戶的過程中,他發現的糾紛、了解的民意,事無巨細,全部記錄在他的小本上。

挨家挨戶,葉永強與社區的居民聊著,並不時以問答的形式,將他所了解到的問題寫在日記本上。這時,袁山村5組的周某和李某在田間發生了爭執。葉永強上前勸阻,詢問發生口角的經過。原來,周某沒有經過李某的同意,私自到李某的田地里採摘了紅蘿蔔種子,當李某發現後,一把將周某採摘的種子扔掉了。雙方發生口角。就在這田間地頭,葉永強讓當事雙方都坐下來,現場為她們開始調解糾紛。最終,在葉永強的調解下,當事雙方當場握手言和。

寫“民情日記”

了解居民關注熱點、難點

從辦公室內拿出一摞“民情日記”本,翻著上面寫得密密麻麻的記錄,袁山五峰聯合黨委書記李偉說,在袁山社區,建立了“大調解”工作領導小組成員、議事代表包戶聯繫制度,建立起矛盾糾紛“民情日記”制度。他們定期向由調委會、村組幹部以及大學生志願者組成的調解員隊伍發放“民情日記”本,調解員深入各家各戶,對社區居民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做詳細記錄。此後,他們將這些情況,提交給由德高望重、村民自己參加的議事會討論研究,有問題村委會及時執行,最後經過民主測評後,事情才算完結。“大事小事都可以在‘民情日記’中反映出來,這是一個上情下達、下情上傳的很好途徑。”據介紹,自開展“大調解”工作以來,袁山社區共排查出民間矛盾糾紛25件,全部成功調處。

李偉說,袁山社區還建立了維穩信息員制度,在每個村民小組設立1名信息員,一旦發現有矛盾糾紛的苗頭,信息員就會及時報告。對已經調解的糾紛案件,信息員還要及時回訪。作為新津縣的特邀調解員,現年已83歲的老黨員夏尚林老先生很感嘆:”我對這裡有感情,我義務擔當這裡的調解員,希望能通過自己的一點力量,幫老百姓解決一點問題。”

同名鄉鎮

位於四川省中江縣的最南端,是三市(綿陽市、遂寧市、德陽市)四縣(大英縣、射洪縣、三台縣、中江縣)交界處,幅員面積59.7平方公里,境內平均海拔為310米,地層屬侏羅系蓬萊鎮組,地貌以低山為主,地處亞熱帶濕潤季風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降水量充沛、無霜期較長,全鎮轄1個居委會、17個行政村、222個農業生產合作社,總人口30255人,耕地面積28233畝,林地面積21516畝,水域面積3239畝,境內土質優良,土壤肥沃具有土地適宜性強等自然優勢,主要河流有飛烏江(貫穿全鎮)和玉江,總長50餘公里,河內盛產鯉魚、草魚等各種魚類80餘種,境內河流皆築有堰堵水灌溉農田。

普興鎮交通便利,近挨城南國道、成達鐵路、羅桂路,鎮道路均為水泥路,村村通公路、電話,鎮內建有聯通、移動機站各一個。

全鎮主要以農業經濟為主導,工業經濟為支柱,其它經濟為輔助的經濟發展模式,境內盛產棉花、藥材、油料、生豬、肉兔、山羊、稻田種藕、大棚蔬菜等。

藥材主要是瓜蔞(瓜蔞是一種常用中藥),果皮瓜仁和根均可入藥,普興土質非常適宜瓜蔞的生長,全鎮現有40餘萬株,年總產可達462萬公斤,民眾反映好、積極性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