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爾加托里猴

普爾加托里猴

普爾加托里猴(Purgatorius),是已知(截至2012年)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原始的靈長類動物,生活於古新世。普爾加托里猴體型較小,外形像現代的松鼠。主要生活在樹上,以水果為主食。

基本信息

簡介

普爾加托里猴普爾加托里猴

普爾加托里猴(Purgatorius),又名普羅猿或普爾乾猴,是一屬已滅絕及最早期的靈長動物,或為更猴形亞目的祖先,生活在古新世,也就是非鳥類恐龍滅絕之後不久的一個時期。

普爾加托里猴的遺骸在美國蒙大拿州東部普爾加托里山發現,估計屬於6500百萬年前。它們最初於1974年由WilliamClemens描述為“普爾加托里山的靈長目”動物,只有老鼠般的大小。

形態特徵

普爾加托里猴非常小巧,長有褐色的皮毛以及多毛的尾巴,看起來非常像松鼠類的樹棲動物。

基於化石的研究表明,普爾加托里猴僅重1.3盎司(約合36.9克),與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島的最小的靈長類動物狐猴的大小相當。

普爾加托里猴有很多的牙齒,包括齒冠相對較低的臼齒,這些臼齒或許也食用其它的食物但是專門用於食用水果。

根據2012年的化石考古發現,擁有可靈活轉動的踝部連線,就像當今生活在樹上的靈長類動物一樣。但沒有伸長的腳踝,伸長的腳踝在當今靈長類動物中非常常見,被認為與跳躍有關。

生活習性

擅長吃野果,但或許也吃一些其它的東西。

樹木為這類以及其它的靈長類動物提供了生存的場所,它們大部分時間都耗費在爬樹和吃野果上。

科學分類

普爾加托里猴目前(2012年)是更猴形亞目中唯一一類可能衍生出後期的更猴形亞目或更高階的靈長類。雖然它們分類在統獸總目的情況並不確定,牙齒證據及臼齒形狀則顯示它們與靈長目很接近。

考古研究

2012年,科學家第一次發現了普爾加托里猴頭部以下的骨骼化石,之前僅有牙齒能證明它的存在。經過對踝骨化石的仔細分析,研究者認為,這個特別的踝骨在早期靈長類進化過程中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同時,這次發現還支持靈長類動物進化的頭1000萬年同時也是有花植物多樣化年代的觀點。那樣一個環境,造就了它們攀爬樹枝和採集野果的能力。研究者認為普爾加托里猴的專業踝骨在早期靈長類動物的成功進化中扮演了一個關鍵的角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