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香梨

晚香梨親本為喬瑪×大冬果,1972年雜交,1973年春播種,1978年實生母樹開始結果,1981年選為優良品系,是黑龍江省農科院園藝所育成。

選育經過

晚香梨黑龍江省農科院園藝所育成。親本為喬瑪×大冬果,1972年雜交,1973年春播種,1978年實生母樹開始結果,1981年選為優良品系,並在省內十多個地區進行中間試驗和生產示範。1991年2月經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並命名為“晚香梨”。1992年獲黑龍江省科技進步四等獎。五香梨(龍香、伏香、秋香、脆香、晚香)於1997年獲省政府重大科技效益獎。

植物學特徵

該品種樹勢強壯,樹姿半開張,樹冠圓錐形,主幹及多年生枝深褐色、光滑。1年生枝條棕褐色。葉片長卵圓形,深綠色,長9.8厘米,寬7.6厘米。嫩葉黃綠色,葉柄平均長度4.2厘米,粗度0.22厘米。葉緣平展,鋸齒單,葉尖緩尖,葉基闊圓。花冠中大,花蕾淡粉色,花瓣白色。平均每花序5~8朵花,花葯紫紅色,花粉較多。

果實性狀

果實近圓形,平均單果重180克,最大果重400克,果實縱徑6.4厘米,橫徑6.7厘米,果形指數0.95。採收時果面淺黃綠色,貯後正黃色。果皮中厚,蠟質少,有光澤,無果銹。果點中大。果梗直,長3.4厘米,粗0.3厘米。梗窪狹深。萼片宿存,萼窪闊深。果心圓形,果心小。果肉白色,果肉脆,果實硬度10.8千克/平方厘米,果質較細,石細胞少而且小,果汁多。含可溶性固形物12.10%,可滴定酸0.53%,維生素C0.43毫克/百克,品質中上。9月末成熟,可貯5個月,最佳食用期10月末到11月初。
晚香梨適於凍藏,經凍藏後不皺皮。果面油黑,果肉潔白,多汁,風味鮮美。可溶性固形物10.9%,可滴定酸0.26%,含糖11%。此外晚香梨還適於加工罐頭。

生物學特性

1.生長習性

生長勢強,6年生樹樹冠徑為2.41米,樹高2.44米,乾周22.2厘米。新梢平均長49厘米,粗0.54厘米,平均節間長3.5厘米。芽萌發力、成枝力均強。

2.結果習性

低接幼樹第三年開始結果,短果技占總果枝數的63%,中果枝占26%。果台枝抽生能力強,連續兩年結果果台所占比例為42%。每花序坐果1~4個,平均每果台坐果數3~5個。無采前落果現象,連續結果能力較強,豐產穩產。

3.物候期

在哈爾濱氣候條件下,4月中旬花芽萌動,5月上旬為初花期,5月中旬為盛花期,5月初展葉,7月上中旬新梢停止生長,9月末果實成熟,10月中旬為落葉期,營養生長天數為180天。

4.杭性抗寒力強

在哈爾濱地區連續多年結果樹體、枝條、花芽無大凍害,抗寒性近似於延邊大香水梨。抗腐爛病能力較強,抗黑星病能力中等。

農業技術特點

(1)栽植密度株行距平地以3米×5米為宜,坡地株行距以3米×4米為宜。
(2)整形方式採用基部三主枝分層形的整形方式,幼樹需拉枝或撐枝開張。
(3)修剪特點對幼樹宜輕剪緩放,短截與疏枝結合,儘量多留輔養技,以利於提早結果。
(4)自花結實率低有花粉,但自花結實率低,需配置脆香梨、冬蜜梨秋黃梨等為授粉品種。

適宜推廣地區和發展前景

黑龍江雞西、阿城、勃利、佳木斯七台河齊齊哈爾泰來以南地區及其他省份均可低接栽培,黑龍江其他地區可高接栽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