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氏宗祠

晏氏宗祠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晏氏宗祠位於白嶺集鎮修水五中對面。占地600平方米,前面是修河源頭,背靠幕阜山主峰,左鄰南嶺,右傍金峰山。

晏氏發展史

一. 受姓起源,賜其姓晏

晏氏宗祠 晏氏宗祠

晏氏源遠流長,考自黃帝軒轅氏娶西陵氏女曰嫘祖為帝元妃。其層孫陸終,陸終氏元妃曰姜仕,姜仕有孕將娩,夢鷃飛庭,祥光充溢感而誕安。賜其姓晏名安,為晏氏受姓始祖。

二. 自北而南播遷發展

晏安封於邾邱太原之地。(今山東省齊河縣晏城)故晏氏古曰太原郡。衍至周襄五十五年(公元前637年) 晏弱誕世,謚桓,世稱桓子。於周定五六年(公元前601年)生晏嬰字仲謚平,世稱平仲(晏子)為齊大夫,相國名顯諸侯輔靈、莊、景三公位,流傳至今“晏子使楚”,是當時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當稱為齊國青天,故吾族號稱 青齊堂晏嬰生子 晏圉(公元前552年至496年)為避田氏之亂而遷魯。衍至漢代 晏應發(公元40至114)於東漢建武時任參政院檢點,遷江南建成業。東晉晏連字乾三偕妻李氏遷湖廣。唐代 晏墉赴江西為官居高安落業。

三. 徙遷江西播發中南

唐代晏墉(公元856年至919年)字廣大名道生,誕于山東,鹹通時臨溜進士,科奉直大夫知江西瑞州府監察御使,家始落高安市北花橋,後居奉新棠蒲沙塘蟹溪茶花園(今宜豐棠蒲鎮)清乾隆十七年刻有石碑為記,至今留存。此地為吾晏氏開到江南之基點故晏墉為東南晏氏始祖。

四. 分甯六百載衍發

萬四字良壽號如南又名純仁,偕妻廖氏系分寧始祖。由江西臨川遷至故稱 臨川世第.定居白沙嶺清水橋生平初,敬初。平初公於明萬曆期出了晏道明號道善字霞石(1573 1663)曾任閩漳州府軍總,後蒙加授參將,職掌付總鎮守台灣銅山,該支在明末,清初人丁較旺,乾隆期裔遷外出,如昇平、榮華,首章兄弟等外遷四川、貴州、陝西等,而故土嗣息不隆,其裔生居晏家塝大壠。

吾祖萬四,萬六分遷到此已站百餘年,已衍二十七代今裔散發湘鄂贛三省六縣( 修水通城崇陽 平江臨湘)現有紅丁8000餘人。其派衍經邦治逐稀,純儒承當道,先緒敦蔚起,本派問世。隨著社會的發展,安定團結,人文蔚盛,人的素質大提高,基本普及國中文化,大中學歷者甚多,往國外留學者不少,記者、作家、文藝學學士、碩士、博士、教授、工程師等人才輩出,參政、參軍等中高級將士與日上升,企業有和家裕巨富者大起,且有較多的族人由山區遷往平原,由農村遷往城市,族人的經濟、文化生活在提高。我們的祖祠重建落成,將榮叨祖福愈熾愈昌,愈發愈盛哉!

晏氏宗祠對子

牌坊正面

派衍西鄉耕讀傳家壽公肇業昭千古

祠立清水修齊報國後裔蒙澤耀一方

牌坊後面

青史錄艱蹇恢基業于山重水復

齊家崇典謨奉俎豆在海晏河清

左亭子名:夢鷃亭

一脈淵源欣夢鷃

千秋青齊始揚名

右亭子名:珠玉亭

紫燕黃鶯鳴珠玉

清風明月話詞章

香爐刻字:

晏氏宗祠

公元二0一四年甲午冬

獅子刻字:

卜千公國員合家敬奉

公元二0一四年甲午冬

晏姓族規

一.遵紀守法,愛國愛族,不參與損害國家和宗族利益的活動。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二.尊師重教,勤奮學習,立志成才,為國爭光。

三.為官清廉,司職公正,不貪不腐,嚴於修身。

四.懷念祖先,祭掃墳墓,維護宗族和祖輩墳墓不受侵害。

五.感恩父母,孝敬老人,承擔贍養義務,讓長輩安享晚年。

六.兄弟團結,妯娌和睦,共商其是,共釋其難。

七.夫婦和順,以德興家,嚴格教育,模範感召子女。

八.加強修養,和里睦鄉,與人為善,童叟無欺,扶貧濟困,急難相幫。

九.輕財重義,公平交往,不損人利己。

十.發揚中華傳統美德,勤儉持家,不奢侈,不賭博。

晏氏祠堂匾幅安排

左廳:

二塊240*100 安排捐款名單

右廳:

二塊240*100 晏氏宗祠重修記和建祠簡介

一樓左邊210*100 安排續捐名單

一樓右邊210*100 理事會人員榜

二樓 180*90 族規和晏氏永定合派

二樓 240*90 晏氏源流和清水十景

下堂前:

四塊 60*120

孫中山題詞

毛澤東題詞

晏嬰詩詞

晏陽初詩詞

晏氏名人

晏殊

晏殊 (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漢族,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屬江西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是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同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遷太常寺奉禮郎、光祿寺丞、尚書戶部員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學士、左庶子,仁宗即位遷右諫議大夫兼侍讀學士加給事中,進禮部侍郎,拜樞密使、參知政事加尚書左丞,慶曆中拜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封臨淄公,諡號元獻,世稱晏元獻。晏殊歷任要職,更兼提拔後進,如范仲淹、歐陽修等,皆出其門。代表作品有《清平樂·紅箋小字》、《踏莎行·小徑紅稀》和《清平樂·金風細細》等。

晏陽初

晏陽初,1890年10月出生,四川巴中人,中國平民教育家和鄉村建設家。晏陽初早期開展平民教育運動時,認為中國的大患是民眾的貧、愚、弱、私“四大病”,主張通過辦平民學校對民眾首先是農民,先教識字,再實施生計、文藝、衛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培養知識力、生產力、強健力和團結力,以造就“新民”,並主張在農村實現政治、教育、經濟、自衛、衛生和禮俗“六大整體建設”,從而達到強國救國的目的。著有《平民教育的真義》、《農村運動的使命》等。

晏幾道

晏幾道(1038年—1110年),北宋著名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漢族,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

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與其父晏殊合稱“二晏”。詞風似父而造詣過之。工於言情,其小令語言清麗,感情深摯,尤負盛名。表達情感直率。多寫愛情生活,是婉約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詞》留世。

晏氏宗祠理事會名單

會長:

儒金

名譽會長:

儒長,石林,祖堅,亞仙,立東,旭平,國金,北生,小平

副會長:

邦軒,禮群,幼波,繼華,珍奇,儒木,福安,儒亮國雄,國香,淑琴,承華,高文

會 員

仕海與瞟堂公:純潮,承勇,旭華,成文,友奇,金龍,春陽,正記,文高,晏慧,勝佑

卓堂公:純才,雪平,國利,雲軒,純亮,勝林,儒日,太升,霞林

友松公: 治相,幼圃,治貴,建軍,

順吾公: 治來, 康林,邦友,治貴

高峰公: 治師,純吉,其祥,繼常,啟貴,純照

麟灣公:純水,儒平,純修,承軍,任春,照耀,儒先,儒方,承國

里升公:儒貴,純秋,儒花,儒香,純亮,愛軒,儒訓,儒緒,國榮,建兵,承修,儒北,練軍,承猛,承 晚,承英

逢年公:承三,天才,榮軒,純品,儒亮,五常,耀平,儒輝,儒秋,幼平,才寶,鄧林,利生,榮生,純 秋,純太,自力,治祠

元謙公:百福,興國,純艷,純良,純貴,純六,禾生,春華,儒平,儒日,儒樂,儒秋,先輝,儒林

元游公:純仁

元達公:興高,儒木,怡生,儒慰,儒良,純四,純乾,少華

六奇公: 比育

敬吾公: 純龍

發吾公: 天明

協 修 :高祥,正華,儒華,承星,占軍,承陽,儒東,放新,冷美娥

宗祠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宗親

晏氏能人——晏儒金

宗祠未立之前,有賴於 宗親領頭人 晏儒金及各位宗親的努力,號召社會各界人士創立宗祠,重家族文化。晏儒金已年過古稀,卻始終為宗祠的創立傾注全部心血,是宗祠創立的中流砥柱。他捨己為人,忘記自己的得失,盡生平所能,目的就是實現宗祠的 成功創立。儒金宗親的舉措是晏氏宗親及社會各界人士需要學習的模仿。

晏氏賢人——晏珍奇

家族宗親晏珍奇在 祠堂建設期間,首次捐款 六萬元。並且在 宗祠慶典時做出很大貢獻,為宗祠的建設添枝 加葉,活躍於家族建設之中,為家族建設創立了 不可磨滅的功勞。2015年修復祖墓時,自願捐款二萬元。2016年4月3日他一個人舉辦宗祠祭祖活動,邀請大部分宗親參加,承擔所有費用八萬餘元。珍奇宗親的行為為我們晏氏家族起到到帶頭作用。

晏氏匠人——晏石林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晏氏匠人石林從事 雕刻工作三十年,如今76歲,為祠堂雕品展示:

宗祠建設捐款萬元以上者

逢年公:晏純高

元謙公:晏雄、晏文格

元達公:晏篤平

麟灣公:晏儒長

發吾公:晏小平、晏天明

順吾公:晏治貴

星源公:晏雄(一萬二千元)

里升公:晏北生(二萬元)

景源公:晏珍奇(六萬元)

宗祠大事件

宗祠祭祖儀式

2015年4月5日清明節,晏氏宗祠主要宗親齊聚一堂,祭祖拜先。屆時盛況空前,實是家族興旺之典範。

祭祖內容

早晨10點到宗祠開會,12點到餐館用餐,下午2點由白嶺支宗親帶領各宗親去緬懷良壽公墓。屆時鞭炮齊鳴,各宗親舉行緬懷儀式,開始講話,鞠躬,獻花等禮節。

關於儀式

每年的 清明節都是晏氏宗親祭祖的大日子,在清水橋河畔,各位宗親齊聚一堂,緬懷先祖。

新聞採訪

2016年4月1日蒞臨修水縣白嶺鎮宗祠採訪。此次採訪意在以宣傳家族忠孝為主題,呼籲社會各界人士對家族忠孝引起重視。以晏氏宗族為代表讓人貫徹忠孝的含義,發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人民養成積極向上,熱衷家族宗孝的精神。

以下是採訪照片:

此為記者採訪現場 此為記者採訪現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