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祠宋塑

晉祠宋塑

晉祠聖母殿的彩塑是我國宋代宮廷生活的真實寫照。殿內有主像一尊,侍從像42尊。

概況

晉祠聖母殿的彩塑是我國宋代宮廷生活的真實寫照。殿內有主像一尊,侍從像 42尊。

特色

主像聖母邑姜,身穿蟒袍,霞帔珠瓔,凝神端坐於鳳椅之上,表現出統治者的尊貴與奢華。侍從像中有身著男裝的女官4尊,宦官5尊,但是,在所有雕塑中最為珍貴,最有吸引力的還要數三十尊侍女像。她們各有專職,身份、性格無一雷同,舉手投足,顧盼生姿,世態人情,絲毫畢現。
那位“捧印”的侍女,莊重矜持,不苟言笑,顯示了她已深得信任,也深感自己職責的重要。因此,全神貫注於所拿的“印璽”,一手捧托,一手護持。尤其這護持的手,將怕碰、怕磕的心態表現得十分貼切。她穩重而老練,眼神極為鋒利,卻含威不露,嘴角有力,顯然是一個很有判斷力,辦事果敢的婦女。也許是由於職務關係,她生活較為優越,外形顯得很豐滿。
而那位身材纖弱,丰姿綽約的侍女,雙手捧心,神情落寞,好像有滿腹心事,幽恨怨悵,一肚子的不合時宜。一看便知,她是位自尊心極強,不會討好,不肯隨和,連別人的同情都會拒絕的姑娘。這種種的心態是通過正側兩面都呈微微“S”狀的大線條體現的,而總的造型極為內斂。自上而下與動態線相一致的直線衣紋,體現了她優美柔和中的倔強之氣。她對周圍一切不予理睬的眼神,更顯出心高氣傲,孤芳自賞的韻味。
那位小侍女,似乎剛剛入宮不久,她聰穎灑脫,伶牙俐齒,還不時搞些惡作劇,戲弄別人,討得主人歡心,深受寵愛使她常常得意忘形,和圍圍一些侍女拌嘴吵架。可是這一次卻被別人拆穿了她的小把戲,她可真有點生氣了,脖子一歪,袖子一甩,小嘴一撅,打算到聖母那兒告一狀。由於她入宮時間不長尚無經驗,表現出的是活潑輕鬆的形象。而在宮遷中生活時間較長的侍女,對宮中爾虞我詐的關係看得很透徹,表現出的則是沉思和憤慨。
再看那老年侍女,她頭戴寶蓮冠,身穿直領對襟長衫,從她的身材看,年輕時可能是為聖母獻歌舞的侍女,現已年老色衰,不受重視,似乎沒有了和別人爭強鬥勝的條件,被貶在後宮做粗活。她歷盡滄桑,看透了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在她的眼睛裡已沒有了鍥望和嚮往,有的只是冰冷的蔑視和犀利的洞察,她微微下撇的嘴角,說明她對現實生活非常不滿。正象唐代詩人白居易在《上陽白宮人》詩中所描述的悲慘情景,“玄宗末歲初選入,入時十六今六十。同時採擇百餘人,零落年深殘此生。”
那位眉清目秀,身材苗條的侍女是在宮中為聖母唱戲的女子。她動作優雅,美麗而恬靜,含蓄而大方,頭微微低垂,正面看,她含羞帶笑,似剛為聖母唱完一曲,受到聖母的誇讚,所以一副感激和滿足的神情。然而,從側面看,她眼睛紅腫,眼角含淚,一副悲苦的樣子。我們可以想像,她的青春年華被葬送在深宮裡,她有多少幽怨,多少哀愁,聖母面前,她強裝歡顏,而背地裡,又流下了多少心酸的淚水。我國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對此尊雕塑頗感興趣,曾評價道:“一笑一顰,似訴平生”。雕塑用寫實、傳神的手法刻畫了一個女戲子複雜的內心世界。

歷史意義

這組國內罕見的侍女群像,在藝術風格上,已經擺脫了南北朝以來宗教和神的束縛,而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和性格刻畫上,它所表達的思想內涵決不會是建築主人的意圖,而恰恰是雕塑藝人的深刻構思。從中,我們看到了北宋社會有血有肉,有喜怒哀樂的真實人物,體會到她們之間的社會和由此產生的複雜心態和深刻個性。
侍女們生活的年代距離我們已經很遠了,但是藝術卻把她們真實、永遠地再現給了後人。告訴我們,在1000年前,有這樣一些人就是這樣地生活著。不朽的藝術造就了不朽的形象,不朽的形象使我們充分感受到藝術的神奇,這就是晉祠宋塑帶給我們的感悟和啟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