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六駿圖

昭陵六駿圖

《昭陵六駿圖》卷,金,趙霖作,絹本,設色,長27.4cm,寬444.9cm。此圖依據唐太宗昭陵六駿石刻而繪,全卷分六段,每段畫一馬,旁有題贊。駿馬的形態既忠於原作,又注意發揮繪畫之長,通過遒勁的筆法和精微的設色,將馬匹的毛色表現得更加真實自然,戰騎馳騁疆場的雄姿也刻畫得十分生動。無論是賓士、騰躍,還是徐行、佇立,都能曲盡其態。

基本信息

概述

昭陵六駿圖 【金】趙霖
颯露紫:
趙霖,金代畫家。善畫人馬。傳世作品有《昭陵六駿圖》,仿唐太宗昭陵石刻。
趙霖所作《昭陵六駿圖》從摹畫刻石而來。六馬形象有的巍然屹立,有的延膊緩步,有的奮蹄疾馳,都畫得凝重有力,頗具石刻風味。筆致勁健,敷色淳厚,使人追想唐人畫馬的雄壯風格和六馬騁馳戰場的雄姿。

作品

拳毛騧:
白蹄烏:
“昭陵六駿”是指陝西禮泉唐太守昭陵北闕前的六塊駿馬浮雕石刻。這組石刻立於貞觀十年(636年),分別表現了唐太宗在開創唐帝國重大戰役中的鏖戰雄姿,它們先後為主人乘騎出戰,陷陣摧敵,立下了功勞。有平劉黑闥時所乘的“拳毛騧”,平王世充、竇建德時所乘的“什伐赤”,平薛仁臬時所騎的“白蹄烏”,平宋金剛時所乘的“特勒驃”,平竇建德時所騎的“青騅”。昭陵六駿石刻以統一戰爭為題材,手法簡潔渾厚,造型栩栩如生,是馳名中外的石雕藝術珍品。1914年,六駿中的“颯露紫”、“拳毛騧”被盜運到美國,現藏於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其餘四塊現存於西安碑林博物館。
特勒驃:
李世民登基後,開始為自己修建陵園,於貞觀十年下詔,將六馬的英姿琢刻於石屏之上,鑲嵌在昭陵北闕。同時親題讚辭,記載馬名、膚色、乘用時間、所負箭瘡和氣格秉賦,以示對六馬的表彰和懷念。此圖從摹畫刻石而來。六馬形象有的巍然屹立,有的延膊緩步,有的奮蹄疾馳,都畫得凝重有力,頗具石刻風味。其餘如丘行恭像、鞍轡雜佩和箭瘡位置,畫卷也都一一謄寫,標記清楚。此圖筆致勁健,敷色淳厚,使人追想唐人畫馬的雄壯風格和六馬騁馳戰場的雄姿。
青騅:
什伐赤:
近百年來“昭陵六駿”的來源一直是一片謎團。一般來說,古代良馬特別是名馬,都有自己的名號,就像現代的豪華汽車都有性能標誌與外形品牌一樣。通過語源學確定昭陵六駿名號也不是中原本土之名,六駿漢文含義應從外來語言認真探討,利用突厥語作為解謎的“鑰匙”,考釋求證“拳毛騧”應源於“權於麾”國的大良馬,“什伐赤”應是突厥高級官號“設發”命名的坐騎,“白蹄烏”應是冠以“少汗”榮譽性專名的坐騎,突厥語“少汗”應是漢語“白蹄”真正的原意,“特勒驃”的“特勒”是突厥常用的一個官銜。“颯露紫”還原為“沙缽略”,含義就是“勇健者的紫色駿馬”。“青騅”來源於突厥文,指來自西方大秦的駿馬,唐太宗用突厥語或突厥官號來命名自己的坐騎,不僅僅是為讚揚名駒良馬,更重要的是紀念和誇耀自己的豐功戰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