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大龍洞

昭通大龍洞

昭通大龍洞,在昭通市北閘鎮。由溶洞及寺組成。寺始建於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一進二院,山門後有木構戲台,後院由正殿、兩廡組成,正殿單檐硬山頂,左右有耳房,殿前設防護石欄,由明間直達殿後龍泉石洞,崖壁有清恩安縣知汪人瑞題"雲霞蒸蒸蔚、水遠流長"石刻。全寺占地約6500平方米。四周松柏參天,綠蔭濃布,風景十分秀麗。

發展篇

昭通大龍洞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在國家西部大開發和建設雲南旅遊大省的戰略決策下通過政府招商引資而發展起來的。
大龍洞旅遊風景區位於昭通市城北十公里的九龍山下,景區內古樹參天、蒼松挺拔、古觀深臥,洞內一股甘冽清泉流出,匯集成潭,源遠流長……
公司在各級各部門及昭通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通過投資建設,現已初具規模,是遊客娛樂、休閒、度假的理想場所。當前,公司正為精心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情的旅遊勝地而努力奮鬥!

人物篇

文齊(生卒年不詳),字子奇,梓潼(四川梓潼縣)人。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犍為郡南部朱提(今昭通)等5縣設南部都尉管轄後,平帝元始(公元1-5)末年,文齊任都尉。朱提南十里(《續漢志》注引作“數十里”)有龍池(大龍洞),池周四十七里。文齊率彝漢民眾開鑿大龍洞水源,修溝渠引池水灌溉稻田,為老百姓興利。文齊後任益州太守,主持造陂池,開渠引水灌溉,墾田二千餘頃,“率厲兵馬,修障塞,降集群夷,甚得其和”(《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傳》)。公孫述起兵成都占據益州,文齊據險固守,公孫述拘留其妻,以封侯為誘餌,文齊不降。光武帝十二年(公元36年),漢軍擊破公孫述,文齊被徵為鎮遠將軍,封成義候,逝世後,郡人在大龍洞建廟祭祀他的功績……

景點篇

“龍洞吸月”
昭通市城北十公里——大龍洞,峰嶺秀麗,層巒疊嶂,素有“九箐十三峰”之稱;山深林茂,巍峨蔥蘢,登高遠眺,昭魯壩子盡收眼底,夕陽西下,水天一色,使人心曠神怡。在懸崖陡壁下有一個幽深的古洞,一泓清泉汩汩流出,蓄在潭中清澈見底,潭底有一塊岩石,名曰犀牛,每逢中秋之夜,月映洞中泉,復照石壁之上,犀牛在月光照射之下,猶如抬起頭來一般,有鼻有眼,形象逼真,清風襲來松濤陣陣,凝目而視,三月同輝,郡人稱之為“龍潭映月”又名“龍洞吸月”。大龍洞道觀三面青山環抱,前通大道後靠溪岡,松柏蒼蒼,柳綠如煙,樓台隱現,玉磬長鳴,形成了集歷史人文,宗教文化,風景名勝為一體的旅遊勝地!
道教歷史篇:昭通古稱朱提,宋稱烏蒙,清雍正九年易名為昭通府。道教傳入昭通很早,東漢時,祖天師張道陵在蜀中鶴鳴山修道創立了五斗米道,設立二十四“治”,治是五斗米道在各個地區的教務活動中心,“二十四治”大多分布於今四川省境內,但其中有兩“治”的管轄範圍延伸到了今雲南省的地域內,犍為郡有一“治”(稠粳治),越西郡有一“治”(蒙秦治);犍為郡和越西郡系西漢武帝時所設,犍為郡共轄12縣,地域包括今四川簡陽、彭山以南至雲南昭通、曲靖北部,郡治設在今四川宜賓。昭通秦開五尺道,三國時昭通為蜀國南中朱提郡,道教約東漢末年由四川傳入昭通。據《民國昭通縣誌》、《昭通地區志》、《昭通市志》等文獻記載:大龍洞東漢時建有龍神祠,清乾隆五年始建大龍洞道觀,道教全真龍門派道士自清乾隆起一直主持大龍洞道觀。

傳統篇

“二月八廟會” 昭通是彝族先民的發祥地之一,自先秦起便在此聚居、生息、繁衍,據《古滇人圖說》、《正德雲南志》等史籍稱:烏蒙、東川等地自古有祭龍、迎神等活動。昭通地區古稱“烏蒙”,“烏蒙”名稱始源於彝族先民首領人名,彝族人自稱“羅魯”意為虎和龍的傳人,龍是主宰風調雨順之神,水是龍的化身,是人類的生命源泉,據說,上古時天大旱,人們天天到大龍洞求龍王下雨,終於在二月初八感動了龍王,救活了莊稼,保證了豐收,為此,便在此修建了龍神祠,並且每年二月初八到龍洞祈福求雨。

道教民俗

道教是一個敬天尊祖,法天效地的宗教。在漫長的道教文化發展中,崇道習俗是一個長久的文化積澱,是人們在一年中特定時日內舉行某種活動的習慣性行為。崇道祭祀三清、玉皇、國神、雷祖、斗姥、真武大帝、東嶽大帝等神靈的習俗,在民眾中影響很深。
“三元節” 據《元始天尊說三官寶號經》說“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唐玄宗曾頒布《禁三元日屠宰敕》,要求“自今後,兩都及天下諸州,每年正月、七月、十月三元,起十三日至十五日,並宜禁斷屠宰。”中國民間大範圍的掀起了對“三官”(三元)的崇拜,民俗所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即由道教而來。在上元、中元、下元三個節日中,又以“中元節”在昭通影響最大,祭祀祖先並祈望地官能夠赦免亡靈之罪;節期為農曆初一至十五,各家設綠豆芽以獻祖宗,十二至十四置水飯,燒冥衣,化紙錢以示孝敬祖先,初一至十五到廟中請道士作法事,超度之魂,千家萬戶莫不如此。
“祭財神” 財神是古代民間信奉的司財之神,多指趙公元帥,關公為武財神之說。趙公元帥身兼數職,既是神霄元帥,掌管驅雷役電,呼風喚雨,又是修道守護神,掌管玄壇傳度,訓導建功謝罪,除瘟剪瘧,保病禳災,又為財神保護財源廣進,財路大開。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正月初五為財神節日,舉辦“財神會”,信徒齊往財神殿祈求,商人請財神供奉店中,一般百姓也請財神到家,開財門,安財神在昭通民間盛行。
“祭南北斗” 中國古人很重視對星象的觀察,在眾星之中,道教特別推崇南、北二斗星君,認為“南斗六司與北斗七政分職共理三才,六合八卦,九宮,總轄中外”所謂“北斗落死,南斗上升”主管人的生死壽夭,道教自古便有禮斗祈命之說,諸葛亮五丈原禳星拜斗家喻戶曉,每年農曆六月和九月,設壇諷經,燃燈慶祝,自今盛行。
“祈求文昌帝君” 文昌,本為星官名,古代星相家認為是主大貴的吉星,道教將其尊為主宰功名利祿之神,善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為流傳,舊時,各地宮觀都有文昌閣、文昌宮、文昌殿,讀書人無不頂敬文昌,呈一時之盛況,自今盛行。

風水篇

“真龍寶地” 大龍洞的地理環境,自然天成,符合中國傳統風水的五大要素龍、砂、水、穴、向,件件具足,山脈雄健,左右出脈如合拱環抱,泉水汩汩流出,進入如金盤般的北閘水庫。古人所說的“山管人了,水管財”格局已成。

傳說篇

大龍洞內有天然形成的鐘乳石,形態各異,花、果、樹、木、蟲、蛇、鳥、獸,甚至有的象人體的臟腑,自今仍有幾處象人的肝臟、肺臟等,舊時傳說久病之人醫治無效,便到龍洞來虔誠祈求,請上一瓶龍泉水,刮下一點類似所患部位形態的石塊粉沫吞服後便痊癒。 舊時大龍洞水源處,有一鐘乳石柱懸在空中,形象一尊觀音祖師,經能工巧匠稍加雕鑿即栩栩如生,微妙微肖,稱為飛來觀音,有求必應。另有“摸石乞子”之說,據《郡國志》記載:“乞子石”在馬湖南,岩東石腹中,流出小石,攜石入懷中,古人乞子有驗於此。大龍洞有“母石”,昭通古人常到大龍洞求子,他們把洞中的小石頭稱為“乞子石”,據說:只要摸到“乞子石”的婦女就會懷孕,來年定會生兒子。漢代後,漢族遷入昭通也承襲了這一習俗;道教傳入昭通入住大龍洞後,求龍祈福,摸乞子石,逐漸演化成了遊春、祈福、祈子為一體的民間習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