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裊娜

《春風裊娜》這個詞調最早出現在馮艾子《雲月詞》中。《詞律》收馮艾子一首,並註解說:“雲月自度曲”,也就是說該詞調是馮艾子所。該詞牌名取的本義則是指柳枝。

釋義

《春風裊娜》,宋馮偉壽自度曲。一百二十字,上下片各五平韻。倩東君著力,系住韶華。

春風裊娜.遊絲 朱彝尊

春風裊娜.遊絲朱彝尊
〔題考〕本詞,【詞律】收馮艾子一首,注曰:“雲月自度曲”;是詞調為馮所創,而取義則謂柳枝也。李白詩:“池南柳色半青青,縈煙裊娜拂綺城。”白居易【別柳枝】詩:“兩枝楊柳小樓中,裊娜多年伴醉翁。”一指物,一指人,顧均以“裊娜”喻柳之姿態也。本調創始,當詠楊柳。至蘇轍【元日】詩:“春風娜娜還吹霰,歲事駸駸已發機”;則以“娜娜”喻春風。“裊娜”之為喻詞,與“娜娜”相近,或逕指春風,未可知也。
〔作法〕本調一百二十五字。起次兩句,均為四字而加一豆;“著”字可作平。句法與﹝沁園春﹞結句,﹝望海潮﹞第八、九句均同。第三、第四為三字對句,與﹝擣練子﹞起二句同。第五句為上五下四,而上五字又為上一下四;不用韻,第四、六、八字均可平仄不拘。此句如作上五下四,則與﹝沁園春﹞第四、五句同,然亦有作上三下六者,則與﹝河傳﹞次句同;但不用韻耳。第六句四字仄收,第七句四字平協,與﹝沁園春﹞第六、七句同。第八、九句亦為四字對句,上句平收,下句入收,俱不用韻;“忽”字可作平。第十句七字,尾三字須拗,作平仄平。此三句,正與﹝沁園春﹞第八、九、十句同。結為七字兩句,上句仄收,下句平協;實即兩句七言詩句,不過上句尾三句拗作仄平仄,而平仄均不能移易耳。後闋起句六字,與﹝水龍吟﹞後闋起句同。第二句四字,與﹝瑤台聚八仙﹞第三句同。第三句七字,與﹝滿庭芳﹞第七句同。第四、五句同前闋第三、四句,但亦有不作對偶者。第六、七句亦為四字對句,與前闋第六、七句同。(“微”字可用仄)第八句四字,第一字可仄。第九句與前闋第五句下四字同。第十句仄收,第十一句平協,俱為四字句;“玉”字可作平。第十二句亦四字,與前闋第九句同。結處三句,上句五字,上一下四;下兩句四字,與﹝鎖窗寒﹞前闋結句略同,但易其末句作平協,為平仄平平;而“多”“不”二字平仄不能移易耳。(“飛”字可仄)
倩東君著力,
●○○⊙●(句)
系住韶華。
●●○△(平韻)
穿小徑,
○●●(句)
晴沙
●○△(協平韻)
正陰雲籠日、
●○○⊙●(豆)
難尋野馬,
⊙○⊙●(句)
輕颺染草,
○○●●(句)
細綰秋蛇。
●●○△(協平韻)
燕蹴還低,
●●○○(句)
鶯銜忽溜
○○⊙●(句)
惹卻黃須無數花。
●●○○○●△(協平韻)
縱許悠揚度朱戶,
●●○○●○●(句)
終愁人影隔窗紗。
○○○●●○△(協平韻)
惆悵謝娘池閣,
⊙●⊙○⊙●(句)
湘簾乍卷,
○○●●(句)
凝斜眄、
⊙○●(豆)
近拂檐牙。
●●○△(協平韻)
疏籬罥,
○○●(句)
短垣遮。
●○△(協平韻)
微風別院,
○○●●(句)
明月誰家。
⊙●○△(協平韻)
紅袖招時,
⊙●○○(句)
偏隨羅扇,
⊙○⊙●(句)
玉鞭裊處,
⊙○●●(句)
又逐香車。
●●○△(協平韻)
休憎輕薄,
○○⊙●(句)
笑多情似我,
●○○⊙●(句)
春心不定,
○○●●(句)
飛夢天涯。
⊙●○△(協平韻)
回頂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