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陽社

  春陽社,中國境內第一個新劇(話劇)團體,1907年10月由王鐘聲創辦於上海,主要成員:徐半梅、蕭天呆、陳鏡花等。演出了《黑奴籲天錄》,以後又上演了《秋瑾》、《 徐錫麟》等劇。該社曾得到馬相伯、沈仲禮等的資助。1911年王鐘聲在天津被殺,該社解體。

王鐘聲的春陽社是在春柳社的影響下,在國內創辦的第一個新劇團體。1907年9月,由王鐘聲與馬湘伯、沈仲禮發起創辦。 春陽社,可以說是一個曇花一現的劇團,但是,它演出的劇目以及演劇風格具有一些值得一書的特點。王鐘聲是一個具有革命思想的人,他說:“中國要富強,必須革命;革命要靠宣傳,宣傳的辦法,一是辦報,二是改良戲劇。”(轉引自梅蘭芳:《戲劇界參加辛亥革命的幾件事》,《戲劇報》1961年第17、18期)春陽社的創立,可以說是王鐘聲為革命而戲劇思想的產兒。在春陽社發布的《意見書》中,曾公開聲稱要以演劇為手段“喚起沉沉之睡獅”。(1907年10月15日天津《大公報》)

在新劇演劇形式上,應當說王鐘聲的探索具有開拓性,在國內還沒有演出話劇範例的條件下,起到了引領的作用。1907年10月,春陽社舉行首次公演,在上海蘭心大戲院上演許嘯天編劇的《黑奴籲天錄》。關於這次演出,親眼看過此劇的徐半梅說:“這一次演出的成績如何?王鐘聲只介紹了兩件事情給觀眾:(一)就是分幕的,與京戲班中所演一場一場連續不已的新戲,完全不同;但觀眾嫌閉幕的時間太無聊。(二)台上是用布景的。一般的觀眾,一向在舞台上,除了《洛陽橋》、《鬥牛宮》等燈彩戲里有些彩頭外,這確是初次看見,而且蘭心的燈光,配置得極好,當然能使台下人驚嘆不止。這一天,伶界中也很有幾個人去參觀。”“足以使人驚嘆的,只有布景;戲的本身,仍與皮簧新戲無異,而且也用鑼鼓,也唱皮簧,各人登場,甚至用引子,或上場白,或數板等等花樣,一切全學京戲格式,演來當然還不及純粹的京班人物,可以說一無結果。在劇運上,毫無影響”。(《中國話劇誕生史話》)從這段文字看,他肯定了此次演劇的分幕和布景,同時又加上了京劇的表演。成為一種亦中亦西的混合形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