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夢之結

春夢之結

《春夢之結》是由米勒著編寫,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的一部作品,其內容豐富精彩,語言優美幽默,簡潔的話語中卻透露出了一種人生哲學,是一部難能可貴的佳作。在故事中,作者旨在通過諸如三人的爭吵、莫娜和斯塔西婭的離開、獨自生活和寫作以及莫娜回到自己身邊等故事情節、生活細節的描寫以揭示人性的脆弱,展示當時美國社會青年對於文學和藝術的觀點和看法,抨擊虛偽的西方倫理道德。亨利·米勒的境遇讓人聯想起納博科夫的《洛麗塔》和勞倫斯的《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但艾略特認為《北回歸線》的深刻洞察力遠遠勝過勞倫斯,艾茲拉·龐德顯然更加推崇米勒,他把米勒與意識流小說大師喬伊斯和伍爾芙相提並論。

基本信息

圖書基本信息

作者:(美)米勒著,林立等譯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4-1-1

字數:237000

版次:1

頁數:331

印刷時間:2004-1-1

紙張:膠版紙

ISBN:9787300051536

包裝:平裝

編輯推薦

親愛的感官,神秘的性,身體中的愛情和愛情中的身體。亨利·米勒是作家中唯一得道的人,他的偉大已經超出作家之列,除了他,沒有誰更能擔當文學聖徒這一稱謂。

妙語連珠、迷芒混沌、深奧難懂使《春夢之結》有了一種只能從一個天才藝術家的思想和想像中迸發出來的神奇魅力。

內容簡介

《春夢之結》是亨利·米勒在1940年回到美國後創作的“殉色三部曲”之一。書中敘述了自己和雙性戀的妻子莫娜以及妻子的女朋友斯塔西婭三人共同生活的故事。在故事中,作者旨在通過諸如三人的爭吵、莫娜和斯塔西婭的離開、獨自生活和寫作以及莫娜回到自己身邊等故事情節、生活細節的描寫以揭示人性的脆弱,展示當時美國社會青年對於文學和藝術的觀點和看法,抨擊虛偽的西方倫理道德。本書正式出版後吸引了眾多讀者,成為暢銷全球的名著之一。

作者簡介

亨利·米勒(Henry Miller,189l-1980)生於紐約布魯克林,年輕時從事過許多不同的工作,在第二位夫人(一生共五位)瓊的鼓勵下開始寫作。1930年遷居巴黎,此後的十年里,他同一些窮困潦倒的僑民和放蕩不羈的巴黎人混在一起,獲得了豐富的寫作素材。1934年在巴黎出版了《北回歸線》,五年後又出版了《南回歸線》。這兩本書的寫作風格形成了一種對傳統觀念的勇猛挑戰與反叛,給歐洲文學先鋒派帶來了巨大的震動。

1940年米勒回到美國,住在加州的大瑟爾。在那裡他創作廠“殉色三部曲”——《性愛之旅》、《情慾之網》和《春夢之結》,但由於被當做寫“下流作品”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不能在美國出版。1961年經過一場具有歷史意義的訴訟,《北回歸線》終於在美國出版,米勒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他被60年代反主流文化譽為自由和性解放的先知。

亨利·米勒的境遇讓人聯想起納博科夫的《洛麗塔》和勞倫斯的《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但艾略特認為《北回歸線》的深刻洞察力遠遠勝過勞倫斯,艾茲拉·龐德顯然更加推崇米勒,他把米勒與意識流小說大師喬伊斯和伍爾芙相提並論。

出版信息

《春夢之結》是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的一本書籍,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是以出版社會科學類圖書為主的大學出版社,1955年5月成立於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成立最早的一所大學出版社。1982年經教育部批准為全國高等學校文科教材出版中心之一。

基本介紹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成立於1955年,是新中國建立之後成立的第一家大學出版社。50年來,人大出版社始終以促進我國教育、文化事業發展為自己的歷史使命,為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事業、為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和傳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1982年人大出版社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高校文科教材出版中心,是中國高校教材、學術著作出版最重要的基地之一。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依託中國人民大學的綜合優勢,團結全國廣大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高揚人文社會科學的旗幟,秉承“出教材學術精品,育人文社科英才”的理念,大力實施精品戰略,以優秀的出版物傳播先進文化。建社50多年來,累計出版圖書一萬餘種,出版了一大批具有文化積累與文化傳播價值的優秀教材和學術著作,涵蓋了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各學科,包括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社會學、行政學、人口學、環境學、新聞學、檔案學、財政學、金融學、管理學、會計學、商品學、歷史學、語言文學、倫理學、心理學、美學、藝術以及新興學科和邊緣學科等。其中許多教材多次再版,一些教材發行數量高達數十萬冊以至數百萬冊。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不斷強化選題策劃意識、市場意識,著力培育核心競爭力。全體同仁精誠團結,開拓進取,把出版工作同我國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同我國經濟、社會的進步緊密結合,形成了人大出版社鮮明的出版特色和巨大的品牌價值,成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出版領域的排頭兵。2007年,人大出版社出版圖書2000餘種,發行碼洋6億多元。經過長期的積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已發展成為具有圖書、期刊、音像、電子和網路出版物等多媒體兼營的大型綜合性出版社。

光榮歷程

1950-1955年 第一所大學出版社

人大出版社的前身是1950年2月成立的中國人民大學出版處。1952年8月,出版處改稱出版科。1953年9月,學校研究部所屬的出版科、印刷廠、出納組、油印股合併成立中國人民大學教材出版處(地點在鼓樓西大石橋28號拈花寺),負責學校教材的出版、印刷、發行工作,成為一個完整的出版機構,不過它還只是學校的內部出版機構,不能對外公開發行教材。當時,全國對人大教材的需求量龐大,教材出版處出納組的發行力量遠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就為此建立了一個教材供應組,專門發行人大的教材,教材出版處把書批發給它,由它配送至全國各省、自治區分支機構。

成立出版社的契機源於1954年3月12—21日高等教育部隆重召開的中國人民大學教學經驗討論會。與會人員是全國各高等院校的校長,還有主管教學工作的負責人,會議主要由胡錫奎副校長代表人民大學介紹本校貫徹中央關於 “教學與實際聯繫,蘇聯經驗與中國情況相結合”教育方針的情況和經驗。時任高等教育部副部長的楊秀峰同志在會議閉幕式上講話,要求各學校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推廣人民大學的經驗。會後,各部委和各地方兄弟院校紛紛來信要求人民大學提供教材。當時的教材出版處由於規模小不能完成這一任務,所以高等教育部就提出由人民大學推薦一批教材公開出版。當時學校研究部請蘇聯專家推薦了81種,後又壓縮至22種,這22種由高等教育部分到當時北京的幾家出版社來出版。但是,這22種書中,最初只有《統計學原理》、《工業企業組織與計畫教程》兩本在使用了教材出版處原來鉛印教材的紙型,僅更換了封面的情況下公開出版了,其他的大部分教材都未能正式出版。這件事給了教材出版處的同志很大的啟發,教材出版處的陳維雄(時任教材出版處副主任)與齊振之(時任教材出版處副主任)、王穎(時任教材出版處辦公室業務秘書)等同志一起商量,一致的看法是,既然社會上對人民大學的教材有大量的需求,而教材出版處又有能力編輯出書,只是不能公開出版、發行,那么建立出版社是解決這個矛盾的最佳途徑,於是向學校研究部副部長張騰霄同志作了匯報。在張騰霄副部長的支持下,教材出版處寫了一個建立出版社的報告呈遞校長。

時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的是中共“五老”之一——吳玉章同志。吳老不僅是一位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而且是一位以畢生心血為黨的教育事業辛勤耕耘的著名教育家,是我國社會主義高等教育事業的開拓者。新中國成立後,吳老將主要精力投入到中國人民大學的創建和發展上,他在擔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的17年間,為中國人民大學的誕生、成長和壯大奉獻了寶貴的精力和才智。吳老對學校的教材建設十分關心和重視,建校初期,在他的直接領導下,組建了教材出版委員會。建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能夠出版社會急需的高等學校文科教材,宣傳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推動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意義深遠。在吳老的關懷和大力支持下,建立人大出版社的報告很快就得到教育部、文化部出版事業管理局的批准。

1955年4月29日,吳玉章校長發布《關於成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問題》的命令,宣布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成立,社號為011。任命陳維雄為出版社副主任,負責全面工作;齊振之為副主任,負責黨務工作。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成為新中國的第一家大學出版社!

1956-1970年 文教系統先進集團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成立後,在原來教材出版處的基礎上經過一系列的變革,迅速蓬勃發展起來。

首先,建立了專門的編輯隊伍。教材出版處時期,書稿主要是由學校各系的教師編輯,成立出版社後建立了一支穩定的專職編輯隊伍。據1956年評職稱時的人員統計為,編輯13人,助理編輯11人,校對人員10人左右,再加上印刷廠等其他部門人員,全社共有職工兩百多人。

其次,在機構上,新建了編輯科,設立了辦公室、出版科、發行科、印刷廠、油印股(那時油印教材的數量很大)、財務組、總務組等。出版社成立之後還成立了研究部直屬支部的分支部(1958年成立了總支部)。

再次,明確了出版社的任務和出版方針。當時確定的任務是:保證教學,適當滿足社會需要。明確了人大出版社出版的方針是:要從出版翻譯教材(即由蘇聯專家的講義編成的書)為主轉到以出版自編教材為主。自編教材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以研究中國革命和建設問題為中心。簡單地說,就是出版中國化的教材。

此外,還進行了一些其他方面的變革,比如經營方針的變化,當時出版社提出的經營方針是: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薄利多銷(學生用書予以半價優惠),以豐補歉。

在這一系列變革下,人大出版社發展迅速,經過短短几年就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第一,出書品種多、數量大,形成一定出書規模。人大出版社成立當年就出版了不少優秀圖書。1955年12月24日《人民日報》附發《圖書聯合廣告》,整版介紹了人大出版社編譯的教材,有120多種。1955年5月—1966年5月,人大出版社共出正式出版物424種(不包括校內用書),7010萬字,800萬冊。《教學與研究》共出版110期,350萬冊。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第二,出版了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摘錄、注釋和介紹,社會影響很大。如《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經典著作摘錄卡片》、《馬恩列斯論報刊》、《唯物辯證的工作方法》、《毛澤東論哲學》、《毛澤東論調查研究》、《毛澤東哲學著作學習檔案彙編》(共三卷)、《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經典著作介紹》、《〈唯物論和經驗批判論〉簡釋》、《〈資本論〉典故注釋》,等等。這滿足了當時系統地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的需要。

第三,出版了不少具有學科奠基地位的教材。無論是翻譯教材還是自編教材,都起到了學科奠基的作用,培育和滋養了幾代學人。

在出版社建立的最初兩年里,出版物的主體是從蘇聯教材翻譯過來的(由於翻譯教材封面為黃色,這一時期又被稱為黃皮書時代),因為當時我國主要學習蘇聯經驗,人民大學也有很多蘇聯專家。從蘇聯翻譯過來的教材影響了一大批學者,我們國家很多學科體系的建設也都是以蘇聯的學科體系為藍本。當時出版的翻譯教材有《辯證唯物論》、《政治經濟學教程》(共16分冊)、《政治學說史》、《工業經濟講義》、《商品生產和價值規律》、《會計核算原理》、《蘇聯國家與法的歷史》、《國家和法的理論論文選譯》、《蘇維埃刑法論文選譯》,等等。

難能可貴的是,人大出版社在建社之初就提出了出版中國化教材的出版方針,應該說具有遠見卓識。這一出版方針很快就見了成效: 1956年起,人大出版社開始出版人民大學一些教研室編著的教材,到1960年止,出版的自編講義和教科書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中國革命史講義》、《形式邏輯》、《國民經濟計畫學》、《工業企業管理講義》、《中國工業經濟講義》、《商業企業管理學》、《社會主義農業經濟學》、《統計學原理》、《檔案管理學》、《法醫學》,等等。人大出版社出版的本土教材數量逐年增多。

1960年,人大出版社被評為北京市文教系統先進集體,陳維雄等同志參加了北京市文教系統群英會,這是對人大出版社成立以來所取得成績的積極肯定。

但是,人大出版社在自身發展歷程中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也經歷了風風雨雨。

1959年5月,文化部召開出版工作座談會,擬調整北京的出版單位,會上對於人大出版社的存留提出質疑,但未作結論。為此,胡錫奎副校長親自同張騰霄、陳維雄同志一起參加了文化部黨組擴大會,在會上,胡錫奎副校長明確指出人民大學必須要有出版社,由於他的堅持,文化部表示同意人大出版社繼續辦。

從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人大出版社遭受到了嚴重的衝擊,1970年被迫停辦,出版社職工分別被調至北京人民出版社、北京市教育局、北京語言學院、北京師範大學等單位工作,印刷廠劃歸北京市第一輕工業局,改為輕工印刷廠。

1978-1982年 全國高校文科教材出版中心

在經歷了漫長的冬季之後,終於迎來了春回大地的時刻。1978年,國務院129號檔案決定恢復中國人民大學,規定原來屬於人民大學的建制機構全部恢復,人員全部調回。正如成仿吾老校長復校時提出的那樣,人大出版社復社後的發展不是簡單地復原,而是把恢復和提高統一了起來。復社後的十多年裡,人大出版社穩步、快速、健康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復社初期,學校黨委和校領導對出版社的關心是無微不至的。為了宣傳出版社出版的《工業經濟管理概論》、《中國社會主義工業企業管理》兩本書,孫力余副校長親自找到陳維雄社長,要求在《人民日報》上登廣告。復社後,出版社所有關於建設中國高校文科教材中心的構想和報告都是張騰霄副校長親自負責審定和處理的,他還就出版社復社後的許多具體事情作了指示。當教育部批給文科教材出版中心基建任務時,張騰霄同志親自召開有關單位負責人會議,決定把中心的出版大樓和職工宿舍建在人大附中院內,印刷大樓和印刷廠職工宿舍建在拈花寺。

復社後,一批新員工進入了出版社,成為出版社發展的生力軍。出版社針對工作中缺乏規範的情況,為促進出版社各項工作的制度化,制定了各種工作條例。出版社還制定了事業發展規劃,明確了出書分輕重緩急的方針。這些措施保證了出版社的迅速起步。

復社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很快就出版了一批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理論著作和高等學校文科教材。復社後出版的第一本書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毛澤東關於認識與實踐關係的論述》。作為第一批文科統編教材的有《中國革命史講義》、《中國現代文學史》、《工業會計學》,以及《中國共產黨歷史教學大綱》、《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學大綱》、《政治經濟學教學大綱》、《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教學大綱》四門政治理論課教學大綱,滿足了當時全國高等學校教學急需。學術著作方面出版了吳玉章老校長的《文字改革文集》等。1982年,教育部全國統編教材50種,其中10種交由人大出版社出版。1980年後幾年間,出版了《世界經濟概論》、《形式邏輯》、《資本主義國家的貨幣流通與信用》、《工業經濟管理概論》、《中國社會主義工業企業管理》、《社會主義商業經濟學》、《國民經濟計畫學》、《人口學體系》、《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外國文學簡編》(歐美部分)、《政治經濟學教程》等一大批高等學校文科教材,其中,有一些教材發行了數百萬冊,如《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經濟套用數學基礎(一)·微積分》、《中國革命史講義》等。這些教材哺育了數代高校學子。據當時國家教委有關部門統計,列入全國文科教材的共837項,其中由人大出版社承擔出版的計108項,約占13%。

20世紀80年代,人大出版社取得了不少開創性的出版成果。對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方面的書,人大出版社開創性地把它做成注釋本,對全國廣大幹部民眾學習馬列主義起到了輔導作用。1979年開始著手創辦的《文學論集》、《語言論集》、《新聞學論集》、《清史研究集》四種論集,成為人民大學文史論文的發表園地,提高了教學質量,促進了科學研究。1984年開始,出版社籌劃出版“中國人民大學叢書”,這是以學校名字命名的、反映人民大學綜合性研究成果的具有開創性的大型叢書。其中,《佛教哲學》一書獲得首屆中國圖書獎。同時出版了很多開創性的翻譯著作,如從1985年就開始籌備出版的《亞里士多德全集》,出版後獲得了第四屆國家圖書獎。

人大出版社在復社後的十多年中穩步發展,立足人民大學,服務高等教育,1982年被教育部列為全國高校文科教材出版中心,並再次成為大學出版社的排頭兵。

1983-1991年人文社科精品教材

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人民大學出版社積極投身到中國這場前所未有的偉大變革之中,推出了一大批為現代化建設服務、為教學科研服務、為培養人才服務的優秀圖書,開創了人民大學出版社蓬勃發展的大好局面。1982年,人民大學出版社被教育部確立為文科教材出版中心。在這前後,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了一批批判極左錯誤、推動理論戰線撥亂反正的圖書和教材,例如:胡華教授主編的《中國革命史講義》、李秀林教授等主編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宋濤教授主編的《政治經濟學教程》等教材;出版了一批緊密圍繞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圖書和教材,例如:針對我國企業整頓與發展、經濟體制改革等問題,出版了一大批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的教材。許多教材深受歡迎,累計發行量達到幾十萬冊、幾百萬冊甚至上千萬冊,為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人民大學出版社也迎來了改革開放後的第一次大發展。

20世紀90年代後,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研究的深入和由計畫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人民大學出版社贏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始終緊扣時代跳動的脈搏、與時代共同發展的中國人民大學和人民大學出版社以前所未有的姿態積極參與到中國社會經濟的這種大轉變中去,迅即推出了涵蓋人文社會科學眾多學科的“百餘種教材建設工程”,先後出版了300多種新教材。此舉為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和教材建設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1998年人民大學出版社抓住我國全面推進現代化建設和高等教育大發展的機遇,及時啟動了“21世紀系列教材”的組織編寫和出版工程。21世紀系列教材一共有30多個系列、600多個品種,其中有一百多種教材被評為教育部優秀教材或推薦教材。這是我國人文社會科學教材建設史上的壯舉。這一批新編寫的教材緊密結合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緊密跟蹤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前沿問題和理論創新,突出了內容新、體系新、方法新、裝幀新,在全國高校中產生了十分廣泛的影響,取得了很好的銷售業績,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正是這一批系列教材的推出,掀起了人民大學出版社的第二次大發展。

這一時期,我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一大批中青年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者迅速成長起來,他們的許多成果都是在人民大學出版社結集出版。人民大學出版社成為國內馬克思主義研究者優秀成果最主要的出版陣地,目前國內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名家學者絕大多數都曾是人民大學出版社的作者。

這一時期,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人民大學出版社組織出版的經濟、管理類圖書規模宏大,佳作不斷。以“經濟科學文庫”、“管理科學文庫”為代表,人民大學出版社推出了一批國內最優秀、最具活力的中青年經濟學和管理學學者的代表著作。這批研究著作在學術上具有極大的原創性,直到今天依然是高校學生和經濟學界、管理學界閱讀的重點圖書。

進入新世紀以來,人民大學出版社以更加高昂的面貌、更加拼搏的精神參與到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中去。在進一步維護和拓展“21世紀系列教材”的同時,爭取到了90餘種國家級教材的出版工作,教材編寫無論是從形式到內容,還是從理念到方法,都進行了很大的改變。與此同時,人民大學出版社及時回應社會對人文素質、人文精神、人文關懷的呼喚,積極推動構建和諧社會,組織出版了一批大眾精品出版物,人民大學出版社正在揭開第三次大發展的序幕。

人文科學出版的航空母艦

“出教材學術精品,育人文社科英才”始終是人大出版社的辦社理念。這句話看起來很平直、很簡單,但是要真正實踐這句話則很不容易,而人民大學出版社一直就是這么做的。50年來,人民大學出版社從多方面來看,都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績。從她50年的歷程中可以看到:一是她始終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走過了難以忘懷的成長道路,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她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時代;二是她始終堅持精品戰略,以出版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高等教育教材、學術著作、引進版圖書等為特色,形成了鮮明的出版品牌,躋身於我國出版界大社名社之列;三是她始終堅持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情懷,從小到大,積累了可持續發展的雄厚實力。出版社的許多老員工都還清楚地記得:50年前人民大學出版社十幾位員工就是在北京拈花寺開始了創業歷程,大家從油印教材到出版正式教材,從主要滿足校內教材需要到向全國高校推廣精品教材。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後,人民大學出版社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取得了突破性的飛躍:在10年左右的時間裡,人民大學出版社實現了由年出新書不足200種到2004年出書1600餘種(其中新書1200餘種)的飛躍;實現了發行碼洋持續年平均增長兩位數的業績及年發行碼洋由3000萬元到現在近5億元的飛躍;實現了由過去單純出版紙介質圖書,到現在具有圖書、期刊、音像、電子出版以及網路出版等綜合出版能力的飛躍;實現了由過去基本上是簡單粗放的管理向現在具有現代企業特徵的現代化、信息化、網路化管理的飛躍。出版社國有資產超過3億,形成了以人文社會科學教材、學術著作出版為主,集圖書、期刊、音像及電子出版物、網路資源等多種媒體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出版社。

人民大學出版社有著特殊的地位,也有著光榮的傳統:人民大學出版社開創了新中國大學出版社的先河,是中國共產黨辦高等教育特別是進行全新教材建設的試驗基地;人民大學出版社在宣傳、研究和普及馬克思主義特別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承擔著特殊而重要的使命;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批高水平學術著作促進了我國學術研究與發展,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與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人民大學出版社人始終牢記自己的歷史責任,懷抱著崇高的使命感,堅持用先進文化服務教育、服務學術、服務社會,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質量的學術著作和教材。出版學術經典,引領學術發展,通過繁榮學術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文化建設一直是人民大學出版社追求的崇高目標。 在人民大學出版社50年社慶之際,李瑞環同志給人民大學出版社題詞:“為讀者著想”。人民大學紀寶成校長題詞:“學術沃土,思想搖籃”。人民大學出版社的發展戰略,其根本出發點就是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全力打造人文社會科學出版的“航空母艦”。這是幾代人民大學出版社人的夢想,他們也正堅定不移地推進這個目標的實現:

一是要堅定不移地全力追求出版社的整體價值。這種整體價值,是品牌,是服務,是交流。這種整體價值需要一流的管理,一流的策劃,一流的品質,一流的追求;這種整體價值需要學術的認同,讀者的認同,市場的認同;這種整體價值需要引領學術潮流,引領閱讀潮流,引領出版潮流,引領生活潮流。

二是要堅定不移地追求增強出版社的核心競爭力。發展是出版社的頭等大事,對出版社未來的發展戰略、發展目標、發展道路、發展重點等重大問題,要有深入的研究和深刻的理解。探索這種要素在出版領域的集成方式和集成道路,包括技術的集成、渠道的集成、手段的集成、信息的集成等,拓展市場空間和讀者群。

三是堅定不移地樹立品牌意識,實施品牌戰略。人民大學出版社在開發和拓展教材精品、一般圖書精品和學術著作精品方面做了大量的投入。一個好的出版社就如同一頭健壯的奶牛,如果產不出新鮮的牛奶,她就不再是好的奶牛了。 人民大學出版社與國外包括牛津大學出版社、哈佛商學院出版公司等在內的著名的出版機構建立了良好深入的合作關係,出版眾多具有深遠影響的人文、經管精品圖書,許多已經成為這個領域的必讀書,在企業界、學術界、大眾讀者中享有很好的品牌美譽度,並幫助讀者不斷獲得知識的力量和閱讀的情趣。

學術沃土,精神搖籃

學術沃土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成立於1955年,是新中國建立之後成立的第一家大學出版社。50年來,人大出版社始終以促進我國教育、文化事業發展為自己的歷史使命,為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事業、為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和傳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1982年人大出版社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高校文科教材出版中心,是中國高校教材、學術著作出版最重要的基地之一。

精神搖籃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依託中國人民大學的綜合優勢,團結全國廣大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高揚人文社會科學的旗幟,秉承“出教材學術精品,育人文社科英才”的理念,大力實施精品戰略,以優秀的出版物傳播先進文化。建社50多年來,累計出版圖書一萬餘種,出版了一大批具有文化積累與文化傳播價值的優秀教材和學術著作,涵蓋了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各學科,包括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社會學、行政學、人口學、環境學、新聞學、檔案學、財政學、金融學、管理學、會計學、商品學、歷史學、語言文學、倫理學、心理學、美學、藝術以及新興學科和邊緣學科等。其中許多教材多次再版,一些教材發行數量高達數十萬冊以至數百萬冊。

團結創新,碩果纍纍

人才興社,團結共進

不斷深化以發展為導向的改革,加強科學管理和現代管理,用觀念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科技創新帶動出版創新,保障人大出版社的高速、可持續發展。以發展為導向,以改革為動力,通過觀念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科技創新挖掘內部潛力,向管理要效益,走內涵式發展的道路。

在編輯工作中不斷深化以加強策劃為導向的改革創新。第一步,挑選策劃能力強的編輯組成組稿策劃室,立足本校,面向社會占有和挖掘出版資源,策劃圖書選題,培育外部市場;第二步,實施項目負責制,鼓勵編輯自主策劃選題,經申請、論證、審批後按項目方式進行管理,選題策劃人成為項目負責人,在圖書的組稿、編輯、出版、行銷各個環節中起主導作用,在運作中享有相應的責、權、利;第三步,改革編輯部結構,全社編輯運用雙向選擇的方式進行分流,建立選題策劃部和書稿審讀部“兩大部”的新體制,實現策劃編輯與文字編輯既分工又配合的運行機制。改革使全社的選題策劃實現了主動性、超前性、整體性和科學性的有機結合,全社的選題質量、雙效益選題明顯提高,選題的方向性更加突出和明確,為最佳化選題結構、打造人大社品牌、提高兩個效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發行工作中不斷深化以加強現代行銷為導向的改革創新。把原有的發行部改造為市場行銷部,下設銷售部、信息部、市場開發部、儲運部。新組建的開發部負責新市場的開發和面向直接用戶的宣傳行銷,挖掘潛在市場,擴大人大社圖書的市場復蓋率;信息部對圖書發貨、退貨、回款等進行跟蹤分析,為選題策劃部、銷售部、市場開發部提供圖書的反饋信息,為領導的決策提供依據。市場開發部建立後,以創新精神設計開發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教研服務網路”,為全國高校的師生服務,把市場行銷工作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在管理工作中加強運用現代化網路技術的改革創新,全面實施數位化信息管理,開通了社內區域網路,全社員工每人配備一台電腦、一部電話,實現了e化管理和辦公自動化。

出版社的競爭從根本上說是人才的競爭,必須對人力資源進行科學的配置和管理。為此,人大出版社一方面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運作與發展的規律,在確保企業核心生產力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前提下,其他工作能夠社會化的都走社會化的路子,從而盡力降低本社的人力成本;另一方面,最佳化社內現有人力資源的配置,逐步實行按需設崗,公開招聘,平等競爭,擇優聘用,嚴格考核,契約管理的用人機制。與此相適應,建立以崗定薪、崗變薪變、按勞取酬、優勞優酬、以崗位工資為主要內容的社內分配製度。由於加大了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力度、科學考評的力度,因此最大限度地挖掘了人的潛力,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實現增效不增人,有的部門甚至實現了減員增效。

特彆強調依法治社和以德治社相結合。重視建章立制,進一步建立健全各部、各科室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規範,全社從上到下建立了崗位責任制。重視出版社的思想建設、文化建設和道德建設,提倡開拓進取、無私奉獻、勇於拼搏的觀念和精神,努力營造團結和諧、人心凝聚、人氣旺盛的環境與氛圍,實施了凝聚力工程和企業文化建設工程,加強民主監督與民主管理,鼓勵員工樹立開拓意識與參與意識,充分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

榮譽驚人,堪稱奇蹟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不斷強化選題策劃意識、市場意識,著力培育核心競爭力。全體同仁精誠團結,開拓進取,把出版工作同我國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同我國經濟、社會的進步緊密結合,形成了人大出版社鮮明的出版特色和巨大的品牌價值,成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出版領域的排頭兵。2007年,人大出版社出版圖書2000餘種,發行碼洋6億多元。經過長期的積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已發展成為具有圖書、期刊、音像、電子和網路出版物等多媒體兼營的大型綜合性出版社。據賀耀敏社長介紹,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2200餘種,發行碼洋約6.5億元,銷售收入3億多元,已發展成為具有圖書、期刊、音像、電子和網路出版物等多媒體兼營的大型綜合性出版社。2007年,出版社榮獲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同時也是中國新聞出版領域的最高獎項——“先進出版單位獎。經過長期的積累和發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成為國內少數幾家囊括“中國圖書獎”、“國家圖書獎”、“五個一工程”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中國出版政府獎”等所有國家級出版獎項的出版社。截至2008年底,出版社共有81種圖書獲得了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稱號。如此密集的獲獎頻率和如此眾多的獲獎品種,在高校出版社名列第一。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經濟和管理是一個強項,市場占有率是全國第一。

四年時間人大出版社有兩百餘種圖書獲得多種重要獎項,尤其是同時登榜國家“三大獎”,受到出版界和讀者的廣泛好評。2002年,“管理科學文庫”(4種)榮獲第十三屆中國圖書獎。2003年在第六屆國家圖書獎評選中,人大社有三種圖書獲獎,在大學出版社中名列第一,其中《中國佛教哲學要義》榮獲“國家獎”,《公共危機啟示錄——對SARS的多維審視》獲 “特別獎”,《物權法研究》獲 “提名獎”。同年,《制度、趨同與人文發展——區域發展和西部開發戰略思考》入圍“五個一”工程獎。2004年《民法總則研究》榮獲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這一年,人大出版社還首次榮獲新聞出版總署頒發的“出版物印製優質產品出版社金獎”。《中國人民大學學報》連續榮獲第二屆、第三屆國家期刊獎。

人大出版社以教材圖書精品戰略和內涵式的自我擴張、自我再造,向建設現代出版集團的目標快步邁進,企業規模和經營規模迅速擴大,綜合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人大社的年出書品種、發行碼洋、利潤,從2001年起開始逐年快速提升,到2004年,年出書已達1683種,其中新書1203種,重印書480種,已是“日出四書”,比2000年翻了一番;2004年的圖書發行碼洋近4.9億元,是2000年發行碼洋的兩倍多。四年翻一番的速度,創造了出版社發展史上的奇蹟!

實事求是,精品戰略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在規劃自己的圖書結構時,也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確定自身發展戰略,簡單地說就是始終堅持實施精品戰略,圍繞三類精品做好工作。在接下來的若干年人民大學出版社的工作重點就是要繼續組織好、出版好三類精品圖書。

出版教材精品服務於高等教育

人民大學出版社1982年被教育部確定為我國文科教材出版中心,教材出版是人民大學出版社最基本、最基礎的工作,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教材建設與出版工作。過去,由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許多精品教材受到全社會的歡迎,發行量達到幾百萬冊甚至上千萬冊。20世紀90年代以後,人民大學出版社啟動了以“21世紀系列教材”為主體的教材編寫與出版宏偉工程,承擔了90餘種國家級教材的編寫與出版任務。人民大學出版社就是要努力使我們所出版的教材成為內容權威、理念超前、形式多樣和貼近學生實際、為學生所歡迎的精品教材。

出版學術精品服務於國家發展

出版學術典籍,推出精品力作,引領學術發展,是人民大學出版社的根本任務之一。多年來,我社出版了《亞里士多德全集》、《中國傳統道德》、《中國審判案例要覽》、“中國人民大學年度研究報告系列”、《中國佛教哲學要義》、《中國新聞事業通史》、《中國古代治國要論》、《清史編年》、《世界美術全集》等一大批重要的學術著作,組織出版了《經濟科學文庫》、《管理科學文庫》、《法律科學文庫》、《新生代學人文叢》和“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叢書”、“當代中國經濟問題叢書”等一批學術系列著作,這些在國內外都產生了重要影響。近些年來,我社共有300多種圖書獲得省部級以上各類獎項,在高校出版社人文社會科學成果出版中名列榜首,在學術界和社會上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今後若干年我們將出版更多的學術研究成果,努力做好若干學術文庫、研究叢書的出版。最近我們隆重出版的李瑞環同志的重要著作《學哲學用哲學》,就是一部重要的理論著作。我們希望我們出版的圖書對促進我國的學術研究、文化積累、法制建設和弘揚祖國優秀文化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三)引進世界精品服務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人民大學出版社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翻譯和出版國外優秀的教材和圖書,逐步形成了若干套重要的學術譯叢:一是以斯蒂格利茨的《經濟學》為代表的“經濟科學譯叢”,這套譯叢的出版被我國經濟學家認為是掀起了中國漢譯經濟學的第二次浪潮,引領了中國翻譯經濟學名著的潮流。二是以羅賓斯的《管理學》為代表的“工商管理經典譯叢”,這套譯叢中的許多圖書都被國內各大院校商學院選作教材或參考教材,它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管理學的研究和發展。三是“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經典譯叢”,目前已經陸續出版,這套譯叢對我國正在進行的公共管理和行政制度改革有積極的借鑑意義。四是“當代世界學術名著譯叢”,這是人民大學出版社重點引進的世界學術精品,目前出版10餘種,包括阿維納什?迪克西克的《策略思維》、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的《以自由看待發展》等世界公認的學術名著。五是“哈佛商學院案例精選集”、“哈佛商業評論精粹譯叢”和美國EMBA精要系列。此外,還有如“馬克思主義研究譯叢”、“新聞與傳播學譯叢”、“金融學前沿譯叢”等。人民大學出版社還與哈佛商學院出版公司聯袂推出了“哈佛商學網課”,該課程是哈佛商學院教授專家長期教學、研究成果的結晶,特別適合於商學院、企業培訓、機構培訓和個人自學。人民大學出版社還積極推動國際學術交流,先後與有關單位共同邀請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阿瑪蒂亞?森、蒙代爾等數十位國外一流學者來華講學。

與時俱進,大膽改革

高瞻遠矚的領導見解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賀耀敏社長提到:大學出版社存在很多問題。首先是觀念比較保守。長期以來,大學出版社並投有很好地樹立起產業發展的觀念,一直是把出版社作為校辦企業來對待,是學校的附屬單位。因此對大學出版社的發展要有一個轉變觀念和深刻變革的過程。改革的目標是要使大學出版社成為獨立的經濟主體,有一個明確的、清晰的思路和戰略,使其真正面對市場來經營和發展。由於改革比較滯後,所以其他國有企業一些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及做法,在大學出版社實行起來還有很多障礙。從大學出版社本身來講,它長期處在一個相對隔絕的、壟斷的市場和利益相對穩定的系統中,市場化程度比較低,專業門檻比較高,這使出版社內部的管理體制、機制沒有與市場接軌。又由於大學出版社教材的平均利潤比較高,加之面對的改革風險比較大,所以改革的內在需求不是很緊迫,導致大學出版社改革的進程相對滯後。其次是體制比較落後。大學出版社在許多方面還有濃厚的原事業單位的色彩,從根本上還無從談起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問題。好在大學出版社人員素質整體上相對高一些,自律性比較強。但依靠道德約束,不在體制上解決問題,出版社長期發展也會受到制約。第三是機制相對不活。大學出版社的資產是國有資產,國有資產的授權經營問題沒有解決,實際上到現在還沒有提到議事日程上,所以在收入分配等方面與社會上的出版社有很大差距。還需說明的是,因為大學出版社處在大學的人文環境中,大學被視為社會公正和良心的代表,這種環境使它對經營結果的評價與市場評價不盡一樣。所以許多大學出版社的內部機制,仍然是“三鐵”橫行。有鑒於此,大學出版社要有一個大的發展和突破,必須轉變觀念,在體制、機制改革方面著實下一番功夫。

雷厲風行的轉制先鋒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走在了改革的前列,不但享受到了所得稅免徵優惠政策,更重要的是通過改革,逐步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管理進一步規範;推動了市場化運作機制,進一步提升了競爭能力;確立了未來的發展模式,發展的方向更加明晰。在高校出版社體制改革工作中,與先行改制的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一樣,其餘18家高校出版社在享受改革帶來的優惠政策和資源支持的同時,其運行體制和機制也正發生著靜悄悄的裂變。 首批高校出版社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於2007年初正式啟動。2007年4月,教育部和新聞出版總署聯合召開的高校出版社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會議,積極推進了高校出版社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目前,高校出版社體制改革正在積極穩妥、紮實有效地推進,首批19家高校出版社,經過近一年的改制實踐,雖然改革進度不一,但已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改革成效明顯。這一實踐對整個高校出版社體制改革的全面展開奠定了基礎,並正在形成示範和帶動作用。

遠見與卓識並肩,光榮與夢想齊飛

1.這次危機對金融危機的影響是雙向的: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但總體上負面影響要大於正面影響,樂觀派的觀點依據不足,悲觀派也缺乏相應的數據支持。

2.這次危機將以紙質出版物為主要載體的現代出版方式的局限充分暴露,傳統出版接近走向盡頭;下一步新聞出版必將加速向以數字網路為主要載體的後現代出版模式過渡:紙質出版所代表的是工業化的生產方式;數字網路出版所代表的是信息化的生產方式。

3.新聞出版本質上是信息內容服務業,它已經成為信息產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因此,只有以數位化、網路化為主體傳播方式更加能夠體現新聞出版業的本質要求,出版轉型將會進一步加快。

4.新聞出版業的真正危機不在於金融風暴,而在於技術創新,尤其是數字傳播技術的創新,新的生產方式的形成打破了生產關係,預示著一場大的變革。

5.之前所形成的新聞出版體制是計畫經濟條件下生產關係的反映,已經走到了盡頭;當前新聞出版業轉企改制是適應這種新的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係的調整,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改革的成敗將決定中國新聞出版業是否能夠持續健康發展。

6.與生產方式變革相適應,我們必須改變以品種數量為主要特徵的增長方式,代之以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人才興業為主要內容的增長方式,使其真正發揮創意產業龍頭的作用。

7.要實現新的生產關係的跨越,必須加快兼併重組的步伐,改變靠自身線性增長的裂變模式,通過股份制等現代企業形式,充分運用資本市場的力量做強做大,以適應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的發展要求。

8.政府要通過產業政策的大力扶持,把新聞出版業作為提升國家軟實力和硬實力的重要手段,作為促進整個社會增長方式轉變的重大舉措。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總編輯周蔚華

發展前景

進入新的世紀,展望中國大學出版改革與發展的前景與趨勢,我們深感任務艱巨、責任重大。與以往相比,今天的出版業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但是,挑戰總是和機遇並存,可以說,挑戰就是機遇,挑戰就是動力。在出版業改革的呼聲一陣高過一陣,改革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的今天,作為國內出版界改革的排頭兵,未來的人大出版社將承襲過去在改革創新方面的領先姿態和穩健作風,積極蘊釀和推動人大社進一步的改革與發展。中國人民大學提出的建設“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世界一流大學”的宏偉目標,為出版社的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藉此東風,人大出版社確立了自己的發展目標: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建成多種媒體互動、產學研一體化的國際化現代出版集團。

在人大出版社的未來圖景中,發展是始終不變的方向。“發展才是硬道理”,“發展要有新思路”,以科學發展觀,不斷加大“兩個開發”即選題開發和市場開發的力度,抓好“三種精品”即教材精品、學術精品和大眾精品的出版,加強“四項管理”即質量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e化管理,最終實現由“五個一流”即一流的出版物、一流的經營規模、一流的工作、一流的管理和一流的人才構築起的發展格局。

在人大出版社的未來圖景中,“兩個開發”是構建新格局的重要兩翼。在“出教材學術精品,育人文社科英才”的宗旨下,選題策劃工作將繼續堅持“面向大教育,追求高品位”,進行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選題開發:適應我國教育發展與改革的需要,以教材精品建設為核心,以高校本科教材為主體,向研究生教材、高職高專教材等上下兩頭擴展;以文科教材為主體,向理工科類教材擴展;以紙質出版物為主,向電子音像、多媒體甚至網路出版擴展,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教學和出版物的現代化水平;以自主開發教材為主體,以區域開發教材、引進版教材為補充。突出原創性和文化傳承功能,開發學術著作精品,以幾套大型文庫為基礎,從國家重大科研項目中尋找有重大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的選題,並和學校重點科研基地的建設密切配合,使人大出版社人文社會科學學術著作的出版繼續保持優勢,擴大規模,同時以“當代世界學術名著”為重點,系統引進國外學術名著和前沿性學術著作。適應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學習型社會的需要,開發適應一般讀者、幹部培訓和企業培訓要求的大眾精品,為提高全民族的國民素質作貢獻。

在人大出版社的未來圖景中,加大市場開發的力度,建立與現代出版企業相適應的市場行銷體制和運行模式,是另一重頭。未來的市場行銷工作,將要進一步調整、完善市場行銷各部門的結構和職能,更新行銷部門的人員結構,從而建立起現代化的市場行銷機構,將市場行銷工作推向全面,占有與現代出版企業地位相匹配的市場份額。要保證國內市場渠道規範暢通,並開拓國外市場,實現網路條件下的行銷管理。通過“以信息定市場,用宣傳帶行銷”,樹立品牌行銷概念,把進行區域開發和對教材進行多層次開發、配套開發、二次開發作為未來發展新的增長點,從而實現市場行銷各項職能的規範、協調運作,建立起與社會化大生產相適應的市場行銷體制和運行模式,保障未來人大社的發展速度。

在人大出版社的未來圖景中,網站建設與網路化經營是一塊具有領先、創新意義的重要陣地。信息技術是21世紀的先進生產力,信息化正在從根本上改變著當今世界的面貌,也改變著傳統出版的概念。以出版經營為主陣地,同時向高科技的信息產業進軍,是人大社在走向主業突出、多種媒體互動、產學研一體化的國際化現代出版集團的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由人大社承建的“中國高校教材圖書網”和“中國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網”,都是對新型的知識產業和信息產業領域的一種嘗試,是巨大的資源,也是人大社未來新的增長點。未來的發展戰略中,要進一步加強對“中國高校教材圖書網”的建設,要在教育部的指導下,團結全國百家出版社,力爭把它建成更加適應現代市場競爭要求的全國高校教材網上發行中心;要把“中國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網”建成國內外最有影響的、內容豐富權威的人文社會科學專業網站,為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的教學和科研提供最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務。對這兩家網站未來的建設目標是通過資本運作,使其朝上市公司方向發展。人大出版社將以建設“中國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網”和“中國高校教材圖書網”為契機,發展網路出版、網路發行,在高科技的知識產業、信息產業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人大出版社的未來圖景中,創辦一流期刊,是走向世界一流大學出版社道路上堅實的一步。建一流的出版社,要有一流的期刊。《中國人民大學學報》、《教學與研究》、《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都是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學術刊物。在今後的發展方向上,三家期刊將進一步為中國人民大學的教學與科研服務,致力於培養一流人才和一流學術帶頭人,為擴大中國人民大學在國內外的影響發揮作用,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在未來的發展中,三家期刊將更加突出特點,明確定位,面向全國,培育品牌,擴大影響。加大宣傳和行銷的力度,強化經營意識,挖掘市場潛力,擴大刊物的發行量。未來的期刊建設,將在政治意識、學術品位、經營理念、版式設計、編輯手段的現代化方面得以整體提升。

在人大出版社的未來圖景中,科學化管理是人大出版社搭建新格局的重要基礎。現代出版企業必須採用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現代化的管理制度。在未來的發展中,通過繼續強化“四項管理”即質量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e化管理,徹底實現管理手段的現代化和管理制度的科學化和規範化。

在人大出版社的未來圖景中,獨特的企業文化將呈現一幅和諧美好的畫卷。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出版行業中,要成功實現發展戰略,全體員工齊心協力求發展、同心同德謀進步,是最重要的人力保障。人大出版社的未來,就要依靠強大的向心力把員工凝聚成創業型團隊。在實施“凝聚力工程”,建設有人大出版社特色的企業文化的過程中,人大出版社正在逐步構建起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內涵:尊重員工自我價值的實現,重視業績優於資歷,肯定能力優於學歷。提倡腳踏實地、敬業愛崗,以滿足讀者的需要為自己的工作要求。建設學習型團隊,張揚創新精神,培養“社損我損,社榮我榮”的感情心態。在員工與企業共同成長的歷程中,人大社將成為全體員工“快樂工作”的美好家園。

去者已逝,來者可追。過去的人大社人譜寫了輝煌而厚重的交響樂章,那是所有人大社人共同的記憶與驕傲;如今的人大社人正在新的時代潮頭奮進,肩負歷史的使命,心繫時代的責任,以更開闊深遠的視野、激情四溢的情懷、腳踏實地的步伐,譜寫人大出版社新的光榮與夢想,奔向更加光輝燦爛的前程!

經歷了35年的風雨歷程,伴隨著共和國前進的腳步,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跨入了20世紀90年代。與國家的發展從此進入快車道一樣,人大出版社也從這時起邁開了堅定有力、蓬勃發展的步伐。這一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目錄

總譯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精彩書摘

“別管我!”斯塔西婭叫道,“我能管好自己!我不是小孩子!”她邊喊邊站了起來。直挺挺地站了一會兒以後她又低下頭去看自己的身體盯著下身看,然後發出一陣大笑,一陣瘋狂的大笑。

“這么說我是正常的了?”她說著,笑得更加厲害了,“真是天大的笑話。正常,因為我這兒有個洞,一個能把東西插進去的洞。快,給我一枝蠟燭,我要讓你們看看我有多正常!”

說完她開始做一些最猥褻的動作,扭動著盆骨,像是在經歷陣痛時的那種痛苦。

“蠟燭!”她尖叫著,“給我一枝大的、粗的蠟燭,我要讓你們看看我有多正常!”

“求求你,斯塔西婭,別鬧了,我求你了!”莫娜叫喊著。

“是的,停下!”克倫斯基嚴肅起來,“你沒必要表演給我們看。”

“表演”這個詞似乎使她變得更加興奮起來。

“這就是我的表演,”她喊著,“而且這次是免費的。我經常是用把自己變成傻瓜來賺錢,是不是?”她轉向莫娜,“是不是?”她噓了一聲,“你沒有告訴他們我們是怎樣掙到房租的嗎?”

“求求你,斯塔西婭,求求你!”莫娜懇求著,眼裡充滿了淚水。

但是什麼也攔不住斯塔西婭了。她從桌上操起了一枝蠟燭插到兩腿之間,一邊插一邊瘋狂地扭動骨盆。

“這值不值五十美元?”她嚷著,“要是讓那個不知名的男人看會值得更多。當然了,那樣就還得讓他用嘴舔。我討厭那樣,尤其討厭讓他那么不正常的人那樣乾。”

“別說了!別說了,不然我就走!”莫娜說。

她平靜下來,那枝蠟燭掉在了地上。她臉上浮現出一種全新的表情。把上衣穿上後她平靜地對我說:

“你看,瓦爾,如果注定要有人遭到傷害或羞辱的話,那一定就是我,不是你親愛的妻子。我沒有什麼道德感。我只有愛。如果需要錢,我是不會在乎犧牲自己的色相的。這沒關係,反正我是個瘋子。”她停了一下,轉身走向屋子另一角的梳妝檯,打開抽屜,取出一個信封。“看見了嗎?”她說著,把信封在空中揮動了一下,“這是我的監護人送來的支票,夠下個月的房租了。可是,”她不動聲色地把信封撕成了碎片,“我們不需要這種錢,對不對?我們有自己賺錢的方法展覽自己。我們可以裝成女同性戀者,裝成,裝成是女同性戀者。我討厭這樣。我們為什麼不裝成我們只是人呢?”

克倫斯基說話了。

“你當然是人,是個最不平凡的人。你只是被騙了而已儘管我不清楚你是怎樣受騙的,而且我也不想知道。如果你肯聽我的話,你應該離開這兒,離開他們倆。”他對莫娜和我投來了蔑視的一瞥,“是的,離開他們,讓他們去解決自己的問題。他們不需要你,你當然也不需要他們。你不屬於紐約這種地方。坦白地說你不屬於任何地方……可我想說的是……我今天是作為朋友來這兒的。你需要一個朋友。他們倆根本就不懂這個詞的意義。你們三個人中最健康也最正常的也許就是你,而且你又有天賦……”

我猜想他可能會沒完沒了地說下去,但他突然說他想起還有一個急診,然後匆匆忙忙地走了。

當天晚上她們決定不出去了,但卻發生了一件怪事。那是在剛剛吃完飯我們愉快地談話時發生的。煙抽完了,莫娜讓我到她的包兒里找找。通常包兒里會有一兩支零散的煙。我站了起來,走到放包兒的梳妝檯前。當我打開包兒時我發現了一封寫給莫娜的信。莫娜一下子衝到我的身旁:如果不是因為她的這種驚慌,也許我根本不會注意到那封信。莫娜掩飾不住地衝過來搶那封信,我從她手裡搶過來,斯塔西婭又來搶。搶到了信後還給了莫娜。

“幹嗎這么大驚小怪的?”我無意識地重複了一句克倫斯基的話。

她們倆立即一起反唇相譏:“你管不著!”

我再也沒說什麼,但我的好奇心卻被大大地激發起來了。我預感到那封信還會出現的。最好先裝作不感興趣的樣子。

那天晚上我進衛生間的時候,發現那封信被撕碎了扔在馬桶里。我啞然失笑了:這個告訴我那封信已被撕毀的方式是多么可笑啊!我徒勞地把碎紙片撈起來拼在一起仔細觀瞧。紙上沒有一點兒信的內容。我相信那封信並沒有被撕毀,它肯定是被藏在了一個我永遠也想像不出來的地方了。

幾天之後我捕捉到了一條奇特的訊息。那是在一次她們激烈的爭吵中透露出來的。她們在斯塔西婭的小屋裡那兒通常是她們討論秘密事情的地方。也許是不知道我在家裡,也許是因為過分激動而不能控制音量,她們爭吵的內容,那些本不該讓我聽到的內容都落在了我的耳朵里。

莫娜在斥責斯塔西婭。我猜是因為斯塔西婭像傻瓜一樣到處亂花錢。什麼錢?我感到奇怪,難道她發財了不成?很顯然,奠娜是為斯塔西婭給了一個沒用的白痴(我沒聽清他的名字)一千美元。她催促她想辦法再要回來一些,而斯塔西婭堅持說這根本不可能,她不會在乎那白痴用她的錢做什麼。

後來我又聽見莫娜說:“如果你再不小心,說不定哪天會遭搶劫的!”

斯塔西婭卻裝作無所謂的樣子說:“那他們會倒霉的,我已經身無分文了。”

“你是說你已經沒錢了?”

“當然了,一分錢都沒有了。”

“你瘋了!”

“我知道我瘋了,可錢要是不能花還有什麼用?”

我聽夠了。我決定去散散步。等我回來的時候莫娜已經不在了。

“她去哪兒了?”我問。我並不吃驚,但卻好奇。

回答我的是一聲含糊不清的咕噥。

“她生氣了嗎?”

又是一聲咕噥,接著是:“我想是吧。別著急,她會回來的。”

她的表情和動作表明她暗地裡有些高興。通常遇到這種情況她會心煩意亂,或者會出去找她。

“我給你煮點咖啡好嗎?”她問道。這是她第一次提出這樣的建議。

“幹嗎不呢?”我說,儘量顯出高興的樣子。

我在桌邊坐下來,面對著她。她站著喝她的咖啡。

“她是個怪女人,是不是?”斯塔西婭說著,省略了一切不必要的開場白。

“你到底了解她多少?你見過她的兄弟、她的媽媽、她的姐妹嗎?她說她的姐姐比她漂亮,你信嗎?可她恨她姐姐,為什麼?她把話告訴你,然後又丟下你不管,把什麼都搞得神秘兮兮的。你沒看出來嗎?”

她停下來喝了口咖啡。

“我們之間有不少可談的,我是說如果我們有機會的話。也許我們可以把事情弄得清楚一些。”

我正想說這毫無用處時,她又開始繼續她的獨白了。

“我猜你是在舞台上看見過她吧?”

我點點頭。

“知道我為什麼問嗎?因為對我來說她並不像個演員,也不像作家。她什麼都不像。所有的東西都是她編織出來的故事的一部分。她身上唯一真實的東西也是裝出來的,還有就是她對你的愛。”

這最後一句讓我大吃一驚。“你真的相信她愛我嗎?”

“相信?如果沒有你她就沒有活著的必要了。你是她的全部生命……”

“那你呢?你的位置呢?”

她古怪地笑了笑。“我?我只是她虛構的世界裡的另一樣東西,或者說是她的一面鏡子,從這裡她可以時常照到她真實的自己。當然了,是扭曲了的。”

然後她改用我熟悉的方式又說:“你幹嗎不讓她停止這種海金?沒有必要這么做,而且她做的方式也令人噁心。我不知道她為什麼要這樣做。不是為了錢,錢只是個藉口。她挖掘每個人都是為了喚起她對自己的興趣。可是當這個人動了真情的時候她就羞辱他。就連可憐的雷卡多都得受她的折磨。她把他折騰得像條鰻魚一樣了。我們得想想辦法,你和我得制止她,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