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有機分子

星際有機分子

星際有機分子(Interstellar molecules)即存在於星際空間的有機分子。星際有機分子的發現有助於幫助人類了解星雲及恆星的演變過程,同時也增大了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是現在天文學的分支——星際化學的基礎。因此它也被譽為“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四大發現”之一。

發現

宇宙中廣泛存在著星際有機分子宇宙中廣泛存在著星際有機分子

星際分子即存在於星際空間的有機分子無機分子

19世紀起,天文學家們就觀測到某些跡象,表明星際空間不是一片真空。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特朗普勒(R.J. Trumpler,1886年-1956年)通過對銀河星團的研究,證實了星際之間的確存在星際物質。星際物質中90%以上是氣體,其餘是塵埃微粒,溫度通常在零下200攝氏度以下,用光學望遠鏡根本觀測不到。1944年,荷蘭天文學家范德胡斯特(H.C van deHulst 1918年-)根據相關理論推斷星際氫原子會發射波長21厘米的電磁波。1951年,用射電望遠鏡果然探測到了這種輻射。

由於星際物質非常稀薄,天文學家們起初認為星際氣體都是單個原子離子,分子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1957年,美國物理學家湯斯(C.H.Townes,1915年-)指出了宇宙空間可能存在的17種星際分子,並提出探測到它們的方法。隨後,科學家們1963年在仙后座探測到了羥基(OH),1968年在銀河系中心區探測到了(NH3)和水,1969年發現了甲醛(HCHO)。到1991年,科學家已經陸續發現了超過100種星際分子。

星際有機分子的發現有助於幫助人類了解星雲恆星的演變過程,同時也增大了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是如今天文學的分支——星際化學的基礎。因此它也被譽為“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四大發現”之一。

研究

星際有機分子星際有機分子

星際有機分子的研究是三大基礎理論(天體演化,生命起源與物質結構)研究的一個重要交叉點。地球到底是不是宇宙中唯一存在高級生命的天體,這個問題是不能輕易地下結論的。因而需要深入研究各種類型的星際有機分子,去獲取更多與更可靠的宇宙信息。

星際有機分子和類星體脈衝星,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構成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天文學的四大發現。加拿大河茨拜格天體物理研究所的學者們在金牛座的星際雲中發現了一種九個原子的有機分子,分子式為HC7N,分子量達99。這種含有長碳鏈的直鏈分子,結構比較複雜,接近於有機化合物,至今(2010年),地球上天然化合物中尚沒有發現它的存在。

後來,英國化學家克羅托等人在1977年5月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它。後來,加拿大阿爾貢天文台報導,又發現了一種十一個原子的星際分子氰基辛炔HC9N。結構式為:HC≡C-C≡C-C≡C-C≡C-C≡N。這是人類所發現的最重的星際有機分子,它的分子量已達到123。當然,隨著科學的發達,星際有機分子的記錄還會不斷刷新。

重要有機分子列表

雙原子

AlCl:一氯化鋁

AlF:一氟化鋁

C2:雙碳

—:氟化次甲基正離子

CH:次甲基自由基

CN:氰基自由基

CO:一氧化碳

CP:一磷化碳

三原子

AlNC:異氰基鋁

C3 :三碳

C2H:乙炔基自由基

C2O:一氧化二碳

C2S:(S=C=C)

C2P:二碳化一磷自由基

CO2:二氧化碳

H2C:亞甲基

H2O:水分子

H2S:硫化氫

HCN:氰化氫

HCO:甲醯基自由基

四原子

l-C3H Propynlidyne

c-C3H:亞環丙炔基自由基

C3N:氰化乙炔基

C3O:一氧化三碳

C3S:一硫化三碳

C2H2:乙炔

五原子

CH4:甲烷

c-C3H2:亞環丙烯基自由基

l-H2C3:亞丙二烯基

H2CCN:氰甲基自由基

H2C2O:乙烯酮

H2CNH:甲亞胺

六原子

幫助科學家發現星際有機分子的射電望遠鏡幫助科學家發現星際有機分子的射電望遠鏡

c-H2C3O:環丙烯酮

C2H4:乙烯

CH3CN:乙腈

CH3NC:甲基異腈

CH3OH:甲醇

CH3SH:甲硫醇

七原子

c-C2H4O:環氧乙烷

CH3C2H:丙炔

H3CNH2:甲胺

八原子

H3CC2CN:甲基氰基乙炔

H2COHCHO:醇醛

HCOOCH3:甲酸甲酯

CH3COOH:乙酸

九原子

CH3C4H:甲基丁二炔

CH3OCH3: 二甲醚

CH3CH2CN:丙腈

CH3CONH2:乙醯胺

超過九個原子

(CH3)2CO:丙酮

CH3CH2CHO:丙醛

CH3C5N:甲基氰基丁二炔

HC8CN:氰基辛四炔

CH3C6H:甲基己三炔

其他

含氘原子的分子

HD,H2D+:氘取代的H3+離子

HDO,D2O:重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