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蕨

星蕨

星蕨的根莖肥厚且發達,蕨葉的特徵是單葉,長度多在20至30公分左右,直立或斜上生長。葉子厚質,葉緣是全緣無裂葉,葉形為狹長的披針狀形,青綠色至綠色且具有光澤,附生在岩壁上時,像一把把從石壁中竄出的短箭。

基本信息

生長習性與分布

以樹為家的星蕨 蕨類植物生長的環境相當多樣化,有長在地上、長在水中,也有長在樹上或岩石縫中的,星蕨屬於著生(也稱附生)或岩生蕨類植物著生植物具有發達的氣生根,可以牢牢的附著在潮濕的樹幹或石壁上.

植物特徵

星蕨星蕨

附生,植株高40-60厘米。根狀莖短而橫走,粗壯,粗6-8毫米,有少量的環形維管束鞘,多為星散的厚壁組織,根狀莖近光滑而被白粉,密生鬚根,疏被鱗片;鱗片闊卵形,長約3毫米,基部闊而成圓形,頂端急尖,邊緣稍具齒,盾狀著生,粗篩孔狀,暗棕色,中部的顏色較深,易脫落。葉近簇生;葉柄粗壯,短或近無柄,長不及1厘米,粗約3-4毫米,禾稈色,基部疏被鱗片,有溝;葉片闊線狀披針形,長35-55厘米,寬5-8厘米,頂端漸尖,基部長漸狹而形成狹翅,或呈圓楔形或近耳形,葉緣全緣或有時略呈不規則的波狀;側脈纖細而曲折,兩面均可見,相距1.5厘米,小脈聯結成多數不整齊的網眼,兩面均不明顯,在光線下則清晰可見,內藏小脈分叉;葉紙質,淡綠色。孢子囊群直徑約1毫米,橙黃色,通常只葉片上部能育,不規則散生或有時密集為不規則匯合,一般生於內藏小脈的頂端。孢子豆形,周壁平坦至淺瘤狀。

地理分布

產甘肅(文縣)、台灣(台東、蘭嶼)、湖南(古丈)、廣東(高州、惠東、陸豐、羅浮山、茂名、清遠、新興、陽春、雲浮、肇慶)、廣西(北流、博白、蒼梧、東蘭、防城、橫縣、凌雲、隆安、龍州、寧明、上思、天峨、武鳴、玉林)、海南(保亭、儋縣、東方、樂東、陵水、三亞)、香港、四川(寶興)、貴州(羅甸、興義)和雲南(滄源、河口、景東、金平、瀾滄、瀘水、孟連、蒙自、思茅、文山、西盟、新平、西雙版納、彝良、盈江)等省區。越南、馬來群島、玻里尼西亞、印度至非洲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廣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