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回節

星回節是白族的古老節日,今已不傳,《太平廣記》《大理志》《南詔野史》及南詔驃信、董正官等人的詩均有記載。

基本信息

簡介

星回節是白族的古老節日,今已不傳。

史籍記載

太平廣記·南詔》曰:“南詔以十二月十六日,謂之‘星回節’日”。《大理志》和《南詔野史》亦曰:漢元封年間,漢將郭世忠入大理,,殺酋長曼阿娜,欲娶其夫人阿南為妻。阿南曰:“能從我三事乎?一作幕祭故夫,一焚故夫衣易君新衣,一會國人遍知禮嫁。”次日,郭世忠依阿南言,張松幕,俟火熾,焚夫衣後,抽刀自刎,撲於火中。時六月二十五日。後人悲其節,於是日燃炬吊之,遂名“星回節”。《大理志》和《南詔野史》所述“星回節”的傳說,與其他古籍和民間傳說相似,僅時間不同。古代白族農曆十二月十六日至三十日為大。今白族亦稱十二月底為“島汪基”,意為大月底,或稱“島擠家”,意為盛大的節日,都以十二月為大。南詔驃信(皇帝)的《星回節》一詩中,有“不覺歲雲暮,感激星回節”之句,清代白族詩人董正官的《星回節詠阿南慈善各一首》中,也有“人間漫說星斗落,慨古反增寒食煙”、“天開不夜星辰回,千古南中有蠻婦”之句,都說星回斗轉之時,即十二月間,是“星回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