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古鎮

易武古鎮

易武古鎮在西雙版納州勐臘縣西北,曾是鎮越縣政府所在地,仍有古鎮留存至今。易武茶山是傳統普洱茶的主產地,茶園面積和茶產量長期居於古六大茶山之首。是有名的“七子餅茶”產地。

易武古鎮易武古鎮

易武古鎮

易武古鎮

易武古鎮,在西雙版納州勐臘縣西北,距勐臘縣城約110公里,距勐醒30餘公里,在山頂上,氣候比勐臘和勐棒壩子清涼。
過去,易武曾經是鎮越縣城所在地,但卻異常凋蔽,只是一個幾十戶人家的小村鎮。今天易武有著新蓋的商店、供銷社、食館、旅社、財政所、稅務所、郵電所、醫院,簇新的建築,都是小巧的瓦房掩映在綠樹之中,成了邊陲一座新鎮。根據歷史記載,易武在清初時候“準以漢人伍善甫授易武士把總”。“土把總”就是當地的土司。伍善甫是抵禦外侮捍衛邊疆有功之臣,從而當了這裡的土司,相沿世襲,直到1927年設定鎮越縣後,易武為第五區。1930年時,將鎮越縣政府從勐臘遷到易武來。1933年又以易武土司所屬之地,劃為第一區,轄易武鎮。易武很長時間以來就是邊地一個重要小鎮。
鎮越縣誌》對易武地理位置有著詳細的記載:“由易武至東北江城七站,由易武至西北思茅八站,由易武至西邊車裡(即今景洪)六站,由易武至西南猛棒六站,由易武東南至慕磨丁八站.....。”那裡過去交通極為閉塞,在縣誌里,還有這樣一段描述其路況:“縣屬各幹道寬僅八尺,全是土路,在懸崖絕壁處,亦有三尺者,因地熱所限耳。”這是30年代初期的情況,這裡提到的幾條路,是人畜走的驛站小道,30年代時修了由易武南行至猛醒,一經石烏龜至那毒臘兩條小路,豎有“興修石烏龜一帶縣道功德碑。”今天已是道路縱橫,面貌一新了,出行的您完全不必擔心道路艱險。
距縣武鎮裡許,有一座山,山不在高,秀麗則峻,樹不在密,蓊鬱則美,山邊有兩個古山洞,一是水洞,一是旱洞。水洞很深,彎彎曲曲,據說長可達數里,人可進入,但是容易迷路。旱洞古壁上,清末時一個叫黎壽昌的人,有刻有這樣一首詩:
天生古洞白雲間,時有神仙自往還。
門外蔭垂多薛荔,座中香入盡芝蘭。
開懷直許羅群宿,舉目居然小泉山。
若使祖龍鞭可借,豈容流落在南蠻。
在距易武鎮十餘華里處,一個叫茅草地山邊,磨者河上,兩岸山峰,懸岩絕壁,奇石連鎖,呈現:“一線天”峽谷,一步似可跨越,因而叫做天生橋。下面水流湍急,若風沙怒起,聲似雷霆。從天生橋上向下看,深達數十丈,股慄欲墜,大有長江巫峽氣勢,是難得的邊疆風景勝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