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高啟楷書題仕女圖詩

明高啟楷書題仕女圖詩

《明高啟楷書題仕女圖詩》是元末明初著名詩人高啟所創作,現藏故宮博物院。

簡介

題仕女圖詩》此頁書法,筆畫圓轉清勁、結體疏朗秀美是最大特色。令人流連的還有高啟的這首詩。高啟為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合稱“吳中四傑”。其詩雄健有力,富有才情,改變了元末以來縟麗的詩風,由此作所錄詩作亦可見—斑。他做詩主張“剩幣眾長,隨事模擬”,力求達到“時至心融,渾然自成”的境界。高啟於詩眾體皆長,風格豪邁,是明初成就最高的詩人。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對張士誠所占據的蘇州地區採取了嚴厲的壓制措施,對曾經服務於張氏政權的吳•中文人更勵口以猛烈打擊,其時蘇州許多有才華的文士在朱元璋的統治下都遭到厄運。洪武五年,魏觀任蘇州知府。魏觀在京時即與高啟相識,相互欽敬。後魏觀被巡按御史張度誣告而被殺,39歲的高啟亦遭牽連而被腰斬。

明焦站在所撰《玉堂叢語•文學篇》中說:“高啟,以修元史成,授翰林編修,擢戶部侍郎,不拜,致政歸。所著有《姑蘇雜詠》、《婁江吟稿》、《史要類抄》,及《缶鳴》、《江館》、《鳳台》、《吹台》、《槎軒》、《扣舷》、《鳧藻》諸集。與楊基、張羽、徐賁齊名,世以擬唐初四於。族弟士敏,亦工綴述。啟嘗評其文有春容溫厚之風,無枯槁險薄之習,所著有《辛丑集》。”

明初,朱元璋為了鞏固政權,屢興文字獄,不少文人土子遭到迫害。書畫家中,王蒙、盛著、趙原、周位、徐賁、高啟、楊基等人都先後被殺。士人心灰意冷,不得已而隱逸山林、寄情書畫。因此,出現了大批隱逸書畫家,促進了文人書畫的興盛。漸漸地,社會趨於安定,王公官富、巨商豪富、鄉紳名士聚集於江浙一帶,因個人嗜好或附庸風雅,紛紛對藝術進行扶持、贊助與獎掖。這樣的良好環境,使文人書畫家得到了足夠的精神與物質上的支持,他們的社會地位日益提高,社會影響不斷擴大,審美趣味、創作思想、風格樣式獲得了廣泛的認同。高啟楷書《題仕女圖詩》就是此種社會大環境下的產物。

明朝晚期,朝綱頹廢混亂、道德淪喪、禮儀崩壞、皇帝昏聵、臣工腐敗、宦官專權、黨爭酷烈,朝野上下一片頹靡之氣。在這樣的時代氛圍中,藝壇出現了追求新奇、張揚個性的風氣。反道學、反傳統的李贄,反對復古、獨抒性靈的性靈派“公安三袁”和不拘成法、特立獨行的徐渭等文學藝術家爭相競起。高啟書風與晚明“浪漫書風”相較,顯得太過工穩整飭,程式化明顯。就拿高啟此作來說,整體格調以及氣息都有虧欠,而且存在著大量雷同的用筆,較為集中地體現在“捺”勢筆畫中。可以說,“規範”與“變化”是藝術創作所必須遵循的原則,而這種相互轉化的過程又是十分複雜的,更是對藝術創作主體(藝術家)的一種綜合考量。其中,既有對藝術家審美眼光的考量,也有對藝術家藝術功底深淺的考量。在此作中,我們所能感受到的多是“規範”,書寫者對書寫技法的涪熟是毋庸置疑的,但沒有自己太多的藝術感悟(或謂藝術個性),當然也未能表現出多少“變化”的痕跡。《書史會要》稱:“啟善楷書,飄逸之氣,人人眉睫。”從此作中,我們幾平看不出多少“飄逸之氣”,倒是有一種鉛華落盡的清純。

高啟,字季迪,號槎軒,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博覽群書,尤邃於史。元末曾隱居吳淞江畔的青丘,故自號青丘子。有《高太史大全集》刊行於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