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萬曆五彩魚藻紋盤

明萬曆五彩魚藻紋盤

明萬曆五彩魚藻紋盤,出自中國明朝萬曆年間,其圖中瓷盤上畫了20餘尾各色鮮活跳躍的魚,因魚與“余”諧音,因而,該盤呼應了人們都喜歡稱“年年有餘”、“吉慶有餘”的美好願望。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名稱:明萬曆五彩魚藻紋盤

類別:瓷器

年代:明代

屬性:景德鎮

收藏:日本富士美術館

明萬曆五彩魚藻紋盤明萬曆五彩魚藻紋盤

文物鑑賞

明萬曆五彩魚藻紋盤,其圖中瓷盤上畫了20餘尾各色鮮活跳躍的魚,給人們帶來喜慶吉祥的美感,該器是明萬曆年景德鎮製作的五彩魚藻紋盤,收藏在日本富士美術館。五彩是一種傳統的釉上彩繪。它不一定五彩皆備,但紅、綠、黃三色是必不可少的。五彩器始創於景德鎮明代宣德年間,到了嘉靖萬曆年時,已臻成熟。由於當時尚未發明釉上藍彩,所以在需用藍色時,都以釉下青花的藍色代之,故而當時又稱為“青花五彩”。清康熙年間,景德鎮制瓷匠師創造了釉上藍彩,還大膽地把黑色也用到五彩中來,圖案中的人物髮髻加彩都用黑色,使人物形象更為突出。清康熙年間的五彩一般都嬌艷明麗,大大超過了明代五彩器物。

明代時,表示福瑞和吉兆的瓷繪,除了類似圖片中的“有餘(魚)圖”外,還有許多其他喜慶吉祥的圖案和器物造型。例如葫蘆瓶因葫蘆與“福祿”諧音,所以在當時十分流行。有的葫蘆瓶上繪4個葫蘆狀,四周以纏枝花托雜寶和字紋飾,含意是福祿萬代。在一件葫蘆瓶上,其器身上半部開光體內以樹枝盤成“壽”字,器物的下半部開光體內分別以松樹、竹子、梅樹、牡丹花枝幹盤成“福”、“壽”、“康”、“寧”4個字,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另一件五彩“壽”字盤上,盤心圖案為桃樹枝幹盤成的壽字,桃樹上結滿了果實,桃樹下靈芝叢生,令人看來賞心悅目,在明代嘉靖年間還流行一些子孫興旺,多子多福的畫面。例如在一個大罐上畫了一組嬰戲圖,他們中間有的在舞刀弄棍,有的在攀花折草,有的在低頭認真看書,有的在聆聽長者教誨,有的在盡情遊戲,其總數有16個之多,從而應了“六六大順”的口彩。

該件明萬曆五彩魚藻紋盤繪魚的圖案甚多,因魚與“余”諧音,所以人們都喜歡稱“年年有餘”、“吉慶有餘”,該圖案畫面一直到現代,仍為中國廣大民眾所喜聞樂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