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貴州七百進士

明清貴州七百進士

貴州在明清兩代出了七百多位文進士(武進士未收錄),這個成績,以當時全國十八行省來說,應該算是中上,值得吾人引以為榮,足以自豪。這無形中起到了繼往開來、承先啟後、見賢思齊的作用。 科舉時代,帝王統治國家,少不了需要派任汀多優秀的公務員到各級政府工作,如何選用如此眾多的人才,最好的辦法就是開科取士。因為士為四民之本,社會地位相對提高,相沿成風,形成一個牢不可破的傳統觀念,就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能金榜題名,揚名顯親,這是士子們最嚮往的一件美事。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作 者:龎思純

出版社: 貴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年4月1日第1版

頁碼:272頁

開本:20開

ISBN:7221069026

條形碼:9787221069023

內容簡介

千百年來,科舉考試還算公平,深得社會大眾信賴,士人如想實現其治國平天下的偉大抱負,事實上也非做官不可。中了進士,得了功名,有了資格,仕途也比較順利,難怪讀書人趨之若鶩。

貴州僻處西南,土著民族原是所謂的少數民族,中原漢族文化口古就逐漸向西南傳播,漢人隨即遷入,尤其是從所謂“調北征南”開始,移民實邊,改土歸流,貴州人民漢化加深,承襲良好的讀書風氣,尊師重道,文風日盛,參加科舉考試的上人越來越多,於是很白然地產生七百多位進士。

偏僻且閉塞的貴州,當時交通不便,讀書人多半清寒,進京趕考,談何容易!不說別的,第一,要有財力(旅費),第二要有體力(健康),第三要有毅力(恆心),第四要有學力(真才),第五要有神力(好運),五者缺一不可。不是人人一考就中,淘汰率很高,能中進士的人真是千挑萬選,確為優秀人才,並非浪得虛名。所謂人傑地靈,互為因果,也有幾分道理。曾國藩就說過“豪英不地囿,十九興偏邦。”

可以說:吾黔這七百多位進士,都是男家的棟樑、比族的菁英、社會的中堅、文化教育界的高級知識分子和導師、文化歷史的傳承者和創造者、時代的主流和幸運兒、民眾的寵兒、天之驕子、國運的舵手、民命的屏障,當然都是國士——濟國之士、士於楷模。

在這七百多位進士當中,儘管各人的際遇懸殊,成就不同,功績各異,但都值得特別表彰,因為“莫為之前,雖美而弗彰;英為之後,雖盛而弗傳”。基於此一信念和理念,龐思純先生正值盛年,欣逢盛世,公餘之暇,立志於此,近年先後撰成《明清貴州七百進士地域考》和《明清貴州七百進士地域考名錄》兩篇長文,先後在台灣《黔人》雜誌發表,博得省內外乃至國內外文化歷史教育界專家學都的推崇,認為是吾黔石破天驚、史無前例、考擁纂詳的一塊新里程碑。今年他更進一步加以補充,寫成《明清貴州七百進士》一書問世,功德圓滿,等於是為這七百多位進十豎立了一塊巍然整合、屹立不搖的豐碑,他們在天之靈也會心存感激,引為知己,且其後代子孫必定更加感佩,每飯不忘。

圖書目錄

序一

序二

明清貴州七百進士地域考

勁節清風話黃紱

申祐與土木堡之變

骨鯁之臣徐節

黃平人文與周瑛、王枟

疏請貴州鄉試開科的田秋

名臣大儒孫應鰲

徐穆與徐如澍

安邊恤民的蔣宗魯

才華縱橫的丘氏兄弟

陳尚象與鄒元標

兩代風流——楊師孔、楊龍友父子

周漁璜與桐野書屋

康熙武狀元曹維城

清廉恤民,天地可鑑(王士俊其人其事)

一個世代不衰的文化世家

周奎、周際華父子

洪亮吉與傅潢父子

乾隆年間教育家艾茂

乾嘉學派的貴州傳人莫與儔

剛正不阿徐御史

沙灘文化的奠基人黎恂

清鎮三名賢

畢節豪英邱煌

一代良吏李朝儀

“殿上虎”花傑

揚州抗英的但明倫

黃輔辰、黃彭年父子

胡長新與莫友芝、鄭珍的師生緣

近代史上的悲劇人物陶廷傑

丁寶楨的為官之道

民族精典石贊清

治世能臣譚鈞培

民主先驅李瑞棻

羅文彬與《香草園日記》

風骨稜稜的劉春霖

氣裝山河捍國權的陳燦

直聲震天下的陳田

心貴州為榮的陳夔龍

趙氏家族與青岩古鎮

戊戌狀元夏同龢

清末探花楊兆麟

名噪京華的藝術家姚華

陳國祥與梁啓超

貴州七百進士名錄

附錄:

六千舉人 七百進士

一門四進士 父子兩翰林

後記

作者簡介

龎思純,貴州人物史專家、省文史館館員,貴州歷史文獻研究會會員,中國管理科學院學術委員會特聘研究員。

龎思純是報人家庭出身,一生喜文,筆耕不輟。近年來教學之餘,攻習文史,師從貴州著名學者陳福桐先生,先後在海內外發表文史論文、散文百餘篇,旨在弘揚貴州歷史文化,謳歌黔中先賢。2003年出版專著《貴陽人文讀本》一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