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諾阿藜

基本信息

藜谷(quinoa)
藜科藜屬中一個栽培種,學名Chenopodium quinoa Willd.,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昆諾阿藜
籽粒形似粟,營養豐富,是一種有前途的新糧食作物。原產南美洲安第斯山區,適應性很強,無論是在貧瘠的土地上,還是在海拔4000m的山區都能生長。秘魯玻利維亞的種植面積都有三四萬公頃,智利阿根廷美國也有栽培。在安第斯山區的一些農場,一般每公頃產量平均400-500kg,而個別高產地塊每公頃可達5000kg。

形態與特性

藜谷幼苗與野生灰菜相似,但子葉較大,長1.2-1.8cm,寬0.2-0.3cm。背面有白色粉狀物。苗期真葉成對生長,全緣、卵形。直根系,不發達,土壤水分較多時主根易爛,植株生長較大時易倒伏。莖較粗,為有棱的圓柱狀,有紫紅色或綠色的溝紋。分枝較多。有的植株分枝可達60個以上。株高150-260cm。實髓,但莖枝質地硬而脆,易折斷。單葉互生,無葉托,葉形變化較大,同一株上菱形、卵形和卵狀三角形都有。葉柄長2-4cm,葉片長1.5-5.0cm,中部葉片較大。葉片為灰綠色、深紫色或淺紅色。網狀葉脈。一般為兩性花,少數是單性雌花,多數花簇互生於花枝上,成聚傘花序或大圓錐花序。花枝腋生或頂生,莖、葉和花軸都覆有綠色或紫色粉狀物。雄蕊五個與萼片數相同,且長於萼片。花絲基部較粗,花葯縱裂,子房上位一室,扁圓形。柱頭二裂或三裂。無花瓣。無限花序,花期較長。胞果完全包於花被內或頂端稍外露。藜谷種子扁圓形,大於野生灰菜。籽粒分為棕、白和粉紅三種不同顏色的類型。

營養和用途

你可能並不熟悉這種生長在安第斯山脈的穀物,但它卻非常重要。藜谷有股柔和的淡淡香味,這讓那些抱怨全麥穀物沒味的人會喜歡上它。最重要的是,藜谷中含有的蛋白質比任何其他穀物都要高,堪稱“穀物蛋白之王”。藜谷種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人體必需的胺基酸。種子中含蛋白質16%左右、脂肪7%、碳水化合物超過60%,纖維和灰分都略高於3%,賴氨酸含量高於小麥一倍多。藜谷的蛋白質中十種胺基酸含量,基本達到了聯合國糧農組織等單位推薦的人類最適胺基酸水平。
藜谷籽粒磨成粉可做各種糕點、主食或營養添加劑等;莖葉可作為家禽和牲畜的飼料。
玻利維亞外貿協會介紹說,現在昆諾阿藜被譽為新的”金穀物“,是歐洲餐館和家庭餐桌上的新寵,出現在歐洲和美國50多家重要的素食餐廳中,其加工形式多樣,從甜點到沙拉不一而足。
路易斯安那大學營養學教授克里斯多福·莫爾還補充說:“藜谷還富含纖維素和維生素B。”
專家表示:昆諾阿藜富含胺基酸、蛋白質和礦物質。傳統上習慣將它曬乾磨成粉食用,也可以直接煮熟或者加入湯粥中,或者發酵製成啤酒或飲料。
昆諾阿藜還可以入藥,當地人用它治療膿腫和出血等疾病。還有專家指出,昆諾阿藜中含有的豐富成份可以預防骨質疏鬆、乳腺癌和心臟病等慢性疾病。
建議:每周進食2-3次,每114克含熱量318單位。

經濟前景

大約五千年前人類便開始食用昆諾阿藜,但它的商業價值直到最近因為發現它豐富的營養價值才被發掘。此後,這種作為玻利維亞高原地區人口主食之一的農作物價格開始直線上升,從1999年的每噸862美元飆升至現在的2500美元。
玻利維亞是昆諾阿藜最大生產國。不過,雖然聯合國糧農組織認為昆諾阿藜是全球最好的糧食之一,但這種穀物在玻利維亞國內的需求並不高。玻利維亞是拉美地區唯一生產並向美國、歐洲和亞洲出口真正有機昆諾阿藜的國家,每年生產3萬多噸昆諾阿藜。統計數字顯示,玻利維亞生產的昆諾阿藜占全球總量的46%,其次是秘魯和美國,產量分別占30%和10%。
玻利維亞昆諾阿藜貿易和生產全國委員會的資料顯示,該國出產的昆諾阿藜有很大一部分被走私出境,主要是流往秘魯,在那裡進行加工後高價銷往國外。為此專家強調,一定要加強昆諾阿藜生產的商業化。2011年3月22日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公布了一項促進昆諾阿藜種植、生產和出口的法令。他表示,歐洲和亞洲對昆諾阿藜的需求不斷增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