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春

《昆明春》是唐朝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寫景詩。

《昆明春》是唐朝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寫景詩。

作品原文

昆明春,昆明春,春池岸古春流新。影浸南山青滉漾,
波沉西日紅奫淪。往年因旱池枯竭,龜尾曳塗魚喣沫。
詔開八水注恩波,千介萬鱗同日活。今來淨綠水照天,
游魚鱍鱍蓮田田。洲香杜若抽心短,沙暖鴛鴦鋪翅眠。
動植飛沉皆遂性,皇澤如春無不被。漁者仍豐網罟資,
貧人久獲菰蒲利。詔以昆明近帝城,官家不得收其征。
菰蒲無租魚無稅,近水之人感君惠。感君惠,獨何人,
吾聞率土皆王民,遠民何疏近何親。願推此惠及天下,
無遠無近同欣欣。吳興山中罷榷茗,鄱陽坑裡休封銀。
天涯地角無禁利?熙熙①同似昆明②春。
①熙熙:樂樂和和的樣子。
②昆明:指漢唐時代的昆明池,已堙沒。舊址在今西安市西南。

淺析

《昆明湖》是《新樂府》五十首中的一首,作於公元809年(唐憲宗元和四年),詩人為左拾遺時。詩的最後說:就算走到天涯海角,都不禁止人們去求利,樂樂和和地過日月,就像昆明池一樣充滿春意。旨在“思王澤之廣被”,卻隱含譏諷之意。

作者簡介

白居易 (772~846)唐代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祖籍山西太原。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與李白杜甫一起被後人並稱為唐代“三大詩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現存詩有2800多首,為唐代存詩數量最多的詩人。有《白氏長慶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