旴江鎮

旴江鎮

旴江鎮是江西省撫州市廣昌縣下轄的一個鎮。為廣昌縣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廣昌縣經濟發展規劃中重點發展的建制鎮。下轄8個居委會、24個村委會、230個村小組、281個自然村。共有2.26萬戶,7.28萬人。總面積37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2萬畝,山地面積42.4萬畝。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58 .82人。昌廈一級公路和206國道穿境而過,是連線閩粵的重要通道。地處旴江河畔,風光旖旎,景色秀麗,民風淳樸。2003年被撫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鄉(鎮)”稱號。2006年元月被撫州市委市政府受予創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廣昌縣旴江鎮原稱城關鎮,因其重名很多,1983年,以其地處旴江岸畔改稱旴江鎮。1984年沿江鄉併入旴江鎮。2001年11月將新安鄉、苦竹鎮、旴江鎮三鄉鎮合併,仍稱旴江鎮。是江西省廣昌縣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廣昌縣經濟發展規劃中重點發展的建制鎮,下轄8個居委會,24個村委會,230個村小組,281個自然村。總戶數2.32萬戶,共7.9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13萬人,非農業人口4.84萬人;總面積376平方公里,境內耕地面積3.2萬畝,山地面積42.4萬畝,小(二)型以上水庫13座。

地理位置

旴江鎮鄉鎮風光

旴江鎮地處206國道線上,居贛、閩、粵之交通要衝,是廣昌縣人民政府所在地,乃廣昌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鎮區位於縣境中部,東鄰長橋、尖峰鄉,南靠赤水鎮新安鄉,西連苦竹鎮,北接甘竹鎮,總面積153平方公里。 全鎮有6個居委會,12個村委會,129個村小組,158個自然村,12594戶,39599人,其中非農業戶8294戶,21以8人。除少數蒙、 壯、回、滿、瑤、合族外,均為漢族江右民系
旴江鎮境內濟廣高速、昌廈一級公路和206國道穿境而過,是連線閩粵的重要通道,交通十分便利、信息發達。

行政區劃

2004年轄建設路居委會、勝利路居委會、揭家堡居委會、順化居委會、建設東路居委會、羊面嶺居委會、解放路居委會、苦竹居委會、北門村、小港村、青壽村、文會村、白田村、大塘村、順化村、赤岸村、下蘭村、橋頭村、青桐村、清水村、古竹村、堯山村、大陵村、際頭村、洽港村、下坪村、彭田村、新安村、立新村、五星村、下湖村、賴坊村。

自然資源

全境耕地面積23034畝,其 中:水田2壓拓9畝,早田2574畝。山林面積 7909 .6公頃,森林覆蓋率30%。植物資源有泡桐等樹種。動物資源有穿山甲野豬

廣昌縣城廣昌縣城

松鼠等。還有瓷土土銀粘土滑石礦產資源。昌廈一級公路和206國道穿境而過,是連線閩粵的重要通道。小(二)型以上水庫13座。全鎮小(二)型以上水庫、人口和面積分別占全縣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和五分之一。

該鎮農業以水稻、蔬菜、白蓮為主,建立了太空蓮大棚蔬菜、紫色土烤菸、食用菌、藥材種植等五大特色農業基地。全鎮工業以食品加工、交通運輸企業為主,有雲天酒業、蓮藕食品廠、水泥電桿廠、三建公司、順建公司、物運公司、鑫澤公司、紅磚廠等一批優強企業。個體工商戶及商品零售批發遍布城區,白蓮、香菇市場成了全國的集散地。

1999年獲廣昌縣綜合目標考評第一名,並同時囊括該縣13個獎項中的9個第一名;2000年獲廣昌縣綜合目標考核第一名,榮獲全市“二十強鄉鎮”、先進鄉鎮黨委稱號;2001年獲廣昌縣綜合目標考核第二名;鎮黨委連續六年被縣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005年該鎮GDP達18346萬元,財政收入792萬元。在GDP中,二產5642萬元、三產6320萬元,非農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產值的64.5 %。2005年該鎮農民人均純收入2436元,比上年增加116元,增幅5%。

基礎建設

旴江鎮不斷加大基礎建設投資。先後共投資260萬元,興建順化、白田、文會、中坊、大塘、青桐、赤岸、立新8所國小教學樓;投資26萬元,新建了旴江鎮精神文明活動中心大樓;投資36萬元,興建青壽大橋和天子嵊混凝土大橋;投資80萬元,完成了下蘭村圍堤造田,加固了5座小(二)型水庫;投資22萬元,改建了新安衛生院門診大樓;今年又投資30萬元,鋪設了順化—赤岸水泥路面。現全鎮公路通車裡程達220公里,100%的村通車;農網改造全面完成,實現100%的村通電,電話裝機容量達1.36萬門,80%的村裝有程控電話

經濟建設

旴江鎮靈芝生產
旴江鎮注重農業發展特色。該鎮按照市場經濟要求,積極發展特色農業。全鎮三個片區,各有特色。旴江片區通過實施“穩糧、擴煙、興蓮、增菜”的農業發展戰略,發展了蔬菜、靈芝種植,赤岸紫色土烤菸栽培和水產畜禽養殖等六個示範服務基地。新安片區基本形成“一村一品”,如下湖的“辣椒村”、下坪的“西瓜村”、彭田的“藕粉村”、立新的“西紅柿村”等;苦竹片區創建了藥材用材林、食用菌等特色項目的示範基地。林業工作積極實施“山上再造”工程,累計完成長防林改造8500畝, 實現果業開發16000畝。同時,不斷加強人工造林力度,今年完成春季造林5400畝。

旴江鎮鄉鎮企業在樹立品牌上出效益。該鎮有旴福紅磚廠、旴江紅磚廠、三建公司、順建公司、旴江農機廠、蓮藕食品廠等一批老牌優強企業;有物運公司、鑫澤公司、水泥電桿廠、長興房地產公司、雲天酒業等一批發展後勁足創稅較高的新興企業。2001年,該鄉鎮企業總產值達11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來自鄉鎮企業340元,完成稅收369.2萬元,占全年財政收入的48%。其中該鎮貨運的龍頭——物運公司、鑫澤公司共有運輸車輛500輛,年創稅達150萬元。旴江鎮鄉鎮企業轉化農村富有勞力4000個。個私經濟在強化服務中求發展。旴江鎮有個體工商戶2500戶、私營企業38家,從業人員達12000人。商品零售批發遍布城區,白蓮、香菇專業市場成了中國的集散地,2001年該鎮個私業主和個私企業交納稅金538.4萬元,占該鎮財政收入70%。

旴江鎮在招商引資最佳化環境中找突破。該鎮成立了由常務副鎮長任組長的招商引資組,組成了小分隊常年在沿海發達地區招商引資。同時通過不斷最佳化投資環境,現招商引資已取得階段性進展,一是與南昌佳恆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賴倫長達成協定,由其單方投資1000萬元整體購買南國商廈,興辦集購物、娛樂、飲食一體的綜合性商城;二是與廣州勇記水產公司達成了協定,由其單方投資80萬元,在該鎮昌廈公路邊興建水產中轉站;三是與瑞金客商易光福達成協定,由其單方投資100萬元,興建昌鴻液化氣站。

社會事業

旴江鎮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各項社會事業有長足的進步。計畫生育工作。通過實施計畫生育“三結合”、“百千萬工程”,該鎮計畫生育率達98%,出生率控制在8.0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6%。2001年獲得國家計生委、中宣部“婚育新風進萬家”先進鄉鎮,獲廣昌縣計生工作第三名。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大了打黑除惡、治爆緝槍、掃黃禁賭等嚴打整治工作,加強了對邪教組織的查禁取締,積極開展了創安工作。幾年來未發生重特大惡性案件,流氓斗歐嚴重擾亂社會治安秩序的案件得到有效遏制,群體事件明顯減少。1998、1999年被市綜治委授予“安全鄉鎮”稱號,2001年全鎮綜合工作獲全縣第一名。

名勝古蹟

旴江鎮雁塔晨曦
河東雁塔 又稱慈生寺塔,位於旴江鎮大塘村下堡村小組,始建於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廣昌建縣之時,仿唐朝長安雁塔模式建造,飽經風霜,幾經興廢。“雁塔風霜”為廣昌古代十景之一,惜於1986年被夷為平地。廣縣為弘揚地方特色歷史文化,興建“河東森林公園”,把重建河東雁塔作為公園建設的先期工程,於1998年9月至2000年2月復原竣工。雁塔按原貌設計,外觀8面7層,高51.986米。塔有明層7個,暗層6個,磚木結構,風格、材料、色調均為仿宋營造樓閣式佛塔,造型優美,端莊古樸,為旴江鎮增添了一道美麗的風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