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行銷

族群行銷

族群行銷就是對於顧客族群採取的行銷模式的總和。族群行銷就是未來企業的行銷利器和突破點。在新經濟時代,“群體”這個詞被越來越廣泛地提到,在商界它異化為“族群”。往往在一定的時空範圍內,都能找到一批或一拔有相同愛好的個人經驗的群體,我們暫把它叫做顧客族群。

變革

從族群的演變看行銷的變革

族群是具有某些共同行為特徵或興趣愛好的一群人,是指不同世代下具有不同社會地位、

從族群的演變看行銷的變革從族群的演變看行銷的變革

制度條件、生存條件、生活觀念的階層或人群。隨著時代的發展,族群發生了相應的演變,如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或者說二戰前的美國,是一個非常傳統的國家。美國對這一代人有一個形象的描述,叫“沉靜的一代”。“沉靜一代”之後迎來了“嬰兒潮一代”。

X一代

“嬰兒潮一代”之後就是所謂的“X一代”,這一代指的是出生於1965年至1979年的人。目前美國的勞動力結構中,大約只有10%左右的“嬰兒潮一代”還在工作,其中大部分已經是“X一代”。“嬰兒潮一代”普遍被認為是“生活是為了工作的一代”,這一代是美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經濟繁榮的創造者。但到了九十年代初期,當打著“工作是為了生活”旗幟的“X一代”進入工作的時候,這兩代人之間爆發了極大的衝突。在把持著社會話語權與企業控制權的“嬰兒潮一代”看來,“X一代”是一批“個人主義者”:他們懶散,缺乏責任感與進取心。可在“X一代”看來:“我們不知道我們的父母為什麼要整天工作?然後回家來就不停抱怨、然後爭炒、離婚,我們不明白他們為什麼活得如此悲哀?但我們告訴自己,這不是我們想要的生活。”“嬰兒潮一代”發現,“X一代”不僅不守紀律,而且動不動就離職,從來不懂得“成功源於堅持”。但在“X一代”看來,“我們衡量的標準不是投入,而是產出。不是多勤勞,而是勤勞之後我得到什麼。我們選擇工作單位的時候,不是在這個地方如何將工作完成,而是在這裡完成工作的時候,我的感受有多好?”“X一代”顯得非常獨立,他們往往動不動就離職,很多人選擇去做“SOHO”一族,或者自己創業。但這能夠說明他們獨立嗎?在工作的時候,“X一代”似乎成了被動的等待者,你不和他溝通好工作的內容與價值,那么,你就不可能得到滿意的結果。有一個企業家驚奇地發現,如果經常與他們一起討論,即使不是討論什麼企業遠景或使命,也會大大提高生產的效率。

Y一代

在中國,隨著國家計畫生育政策的落實,一批“小皇帝”、“Y一代”已逐步成為職場中的關鍵人物和社會中主要的消費群體,“Y一代”被認為嬌生慣養、自以為是、沒有責任感、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忠誠、愛不切實際地幻想,非常具有個性,如其中的月光族(每月花光,青黃不接)、草莓族(外表光鮮、內心脆弱)、熊貓族(黑眼圈,夜間消費和工作)、小資(強調生活品味、情調、個性等)、中產(從事腦力勞動,主要靠工資及薪金謀生,一般受過良好教育;有一定的閒暇,追求生活質量,對其勞動、工作對象一般也擁有一定的管理權和支配權,具有一定的知識資本與社會關懷)、丁克族(單身,不結婚的一群人)、漂族(別人的城市,漂族的鄉愁,主要是農村來城市找工作的或大學畢業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而“飄”著的大學畢業生,主要的口頭語是我拿青春賭明天)、SOHO族(在家辦公的自由職業者,如作家、撰稿人、自由音樂人、畫家、職業玩家、網站設計、網路主持等等,被稱之為自由白領)。

行銷的關鍵在於在環境分析的基礎上實施STP戰略,然後進行4P策略最佳化組合,由於族群消費行為的變化,因而行銷策略應該與時俱進,相應地進行調整。在產品方面,要求日趨個性化和喜新厭舊,尋求多樣化地購買心理,要求企業快速進行產品生命周期地動態調整,不斷滿足其消費需求,讓其全方位感受和體驗,一是視覺,如強有力的顏色和視覺衝擊力,國美電器的藍紅相間的顏色;宜家家居的藍黃色、IBM的藍色、可口可樂的紅色、麥當勞的紅黃色等等。二是聽覺,如諾基亞的“手機鈴聲”、英特爾的獨特“聲音”、牛排的“滋滋”聲。三是觸覺,如觸摸感、親身體驗等。四是嗅覺,如麵包、蛋糕房的“香氣”、菜的新鮮等。五是味覺,主要是通過免費品嘗而產生。在價格方面,強調產品的價值,採取價值認知定價策略,同時要有效利用其超前消費的心理和衝動與炫耀的心理,採取分期付款的方式和情景定價策略。在渠道方面,要充分滿足便利的需求,善於“借道”,一方面要培育多種不同的合作方式,如可口可樂與網咖、麥當勞、迪尼斯公園等的合作;天然氣與房地產開發商的合作;家電與房地產的合作等,另一方面要藉助專業性的大賣場和知名連鎖企業,先搶占終端,然後逐步形成對終端的控制力。在行銷傳播方面,需要從廣播過渡到窄播和點播,有針對性地展開,在信息傳播方面請“Y一代”注意,如通過在廣告創意和投放最佳化方面克服其心理禁止和換頻道,讓其願意看,能看懂,願看完;利用一些新穎的媒體技術和載體,如液晶顯示屏、手機簡訊等流媒體,如自動取款機、人身體上等作為信息傳播的載體等等,從而有的放失,針對性地展開行銷活動,提升行銷效率和效果。

從行銷過程來看,“Y一代”的消費者在購買活動過程中,首先是要獲取注意,如在產品外觀設計、功能、售後服務、價格支付方式、促銷方式或贈品等方面去創新,以此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和注意力;其次要獲得消費者的認知,如產品和企業的形象、品牌的認知、在社會責任方面的關注和在企業利益相關者心目中的形象等等;最後是獲取消費者的信任,隨著信息的快速傳播和對稱的日益增強,獲取消費者的信任成為消費者購買決策的重要因素,或許消費者不僅對生產出來的產品和現有品牌感興趣,他們還關注具體的生產過程,產品原材料的來源等情況,所以想俘獲“Y一代”消費者的心智,需要的是認同與信任,需要的是對產品和品牌動態保鮮,吸引媒體和消費者關注,從而品牌才能“基業長青”。

總結

行銷需要因群體的消費行為而變化,“優秀的公司滿足需求,偉大的公司創造需求”,企業應該在科學調研的基礎上,把握族群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永遠走在消費者前面,由被動地適應顧客轉為主動地操縱引導消費者;對公司的產品、客戶、品牌進行合理的組合;培育良好的客戶關係(提高滿意度和培育忠誠度);充分利用新的傳媒技術和新興的渠道力量;關注行銷利益相關者(特別是售後服務和維修人員、產品的行銷相關者等);培育企業和產品的強勢品牌來駕馭“Y一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