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大III級驅逐艦

中國唯一一艘旅大III級166號驅逐艦於1988年開工建造,1991年下水,1993年交付海軍使用。

簡介

 “
旅大III級驅逐艦 旅大III級驅逐艦
051”級(“旅大”級)驅逐艦的最新改良型,西方稱之為“旅大III”級;由大連造船廠承建,首艘“珠海”號於1991年下水,1993年成軍。她的艦身與“旅大 I/II”級相同都是長433.1呎,寬42呎,吃水稍深為15.3呎;標準排水量3,250噸,滿載排水量3,730噸;兩座鍋爐,兩部渦輪透賓主機,72,000匹馬力,雙軸推進最高速率32節,18節時續航力2,970浬;編制軍官45員,士官兵235員。

火炮

在火炮方面本級艦與其它“旅大”級一樣在前後各裝有一座130公里/58倍徑雙關裝主炮塔,防空火炮為四座最新的88式37公里/63倍徑雙管機炮;“旅大III”級艦與“旅大 I,II”級最大的不同在與它的反艦飛彈為兩組指向左右不同方向,每組為兩對並排的方型發射箱(共八具),可發射鷹擎C-801或C-802反艦飛彈;052型“旅滬”級也是同樣的裝備與安裝方式,不過本級艦並未裝備防空飛彈,這是它的弱點.

反潛裝備

反潛武裝方面本級艦在艦艏最前端裝有兩座12管固定式的FQF 2500反潛火箭發射器,在主桅兩側各裝有一座仿義大利Whitehead 324公里B515式中共自製的7424型三關裝魚雷發射管;在艦艏下裝有中頻艦體聲納與艦尾的VDS拖曳變深聲納,但未配備反潛直升機。戰鬥系統為Thomson-CSF的TAVITAC,裝有海鷹式Rice Screen 3D對空搜尋相位雷達,防空機炮射控雷達為ESR-1型,飛彈射控雷達347G型,火炮射控雷達為343型Sun Visor B,導航雷達Racal Decca1290型,敵我識別High Pole型;電戟系統RW-32-1型,配合中共自製的26管乾擾火箭發射器與6管幹擾片發射器。

反艦防空武器

旅大III級驅逐艦 射擊照旅大III級驅逐艦 射擊照

用四聯裝“鷹擊”(C-801/CSS-N-3)反艦飛彈,取代了原先的HY-2(“冥河”艦對艦飛彈)三聯裝飛彈發射裝置。在艦的首部和後部裝有雙聯100 毫米火炮(與裝在江湖級護衛艦上的火炮裝置相同),艦尾還配備有一部變深聲納。

“旅大”級Ⅲ型艦同Ⅰ型艦“大連”號(舷號110)一樣,還裝有2座義大利的ILAS三聯裝魚雷發射裝置,用以發射A-244輕型反潛魚雷。

反艦飛彈:4座雙聯裝C802艦艦飛彈發射器,射程120公里。

艦炮:兩座130毫米雙聯艦炮。

防空武器:4座76甲37毫米雙聯全自動高炮。

電子裝備及聲納

雷達:

對空搜尋:米幕381甲相掃三坐標中遠程搜尋雷達。

對海搜尋:347S(ESRI)對海/對低空搜尋雷達

遠程警戒:刀架遠程對空警戒雷達。

火控雷達:黃蜂頭343火控雷達。用於130毫米炮。兩座谷燈EFR-1火控雷達,用於37炮。

導航雷達:1290導航雷達

敵我識別:高桿A敵我識別天線。

電子干擾:兩座15管箔條火箭發射器。
聲納:變深聲納。

旅大Ⅲ”級飛彈驅逐艦是“旅大Ⅰ”的改進型,也是“旅大”級的最後一艦。1991年下水,1993年入役。雷達、火控等有更新和變化。從近期圖片看166艦又有新的改進。

技術參數

排水量:3250噸(標準),3670噸(滿載)

主尺寸:長132米,寬12.8米,吃水4.6米

主機:2台鍋爐, 2台蒸汽輪機,72000馬力,雙軸

航速:32節

續航力:2970海里/18節。

編制:28O名(其中軍官45名)

飛彈:反艦飛彈:4座4聯C802艦艦飛彈

防空飛彈:紅旗-7(HQ-7/FM80)8聯裝艦空飛彈

火炮:2座100毫米雙管隱身主炮

3座76甲37毫米雙聯全自動高炮

火箭:2具FQF 250O型12管固定發射器;120枚火箭深彈 

魚雷:3聯裝324毫米“白頭”B515魚雷發射裝置2座

後續發展

本級艦中“珠海”號隸屬中共南海艦隊,1997年三月九日曾隨“DDG-112 哈兩濱”與“南運953”等三艦抵達美國珍珠港訪問(後又至加州等地)。 根據國外資料,自第二艘“DD-167”艦起可能將飛彈發射器修改成可發射CY-1反潛飛彈,但根據了解,“珠海”級到目前為止實際上只有一艘,照片見到所謂的“168”編號實際是“珠海”艦的左舷;同一艦左右兩舷編號竟不相同。 以21世紀的標準而言,“旅大”級系列的艦體設計已經十分落伍,也許這就是“珠海”級只有一艘不再續建的原因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