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鎂石

方鎂石

方鎂石含鎂金屬60.32%,天然方鎂石里鎂常被鐵(達6%),錳(達9%)鋅(達2.5%)所代替。構成變種,在MgO-FeO及MgO-MnO系列裡,加熱到1050℃後,能生成完全固溶體。等軸晶系,六八面體晶類。完好晶形少見,常呈不規則粒狀或渾圓粒狀。

基本信息

簡介

英文名稱periclase,是氧化物礦物,方鎂石是指游離狀態的MgO晶體。MgO由於與SiO2、Fe2O3的化學親和力很小,在熟料煅燒過程中一般不參與化學反應。它以下列形式存在於熟料中:

①溶解於C3A、C3S中形成固溶體。 

②溶於玻璃體中。 

③以游離狀態的方鎂石形式存在。研究者指出,前兩種形式的MgO含量約為熟料的2%,它們對硬化水泥漿體無破壞作用。而以方鎂石形式存在時,由於其水化速度很慢,要在半年至1年後才明顯開始水化,而且水化生成氫氧化鎂,體積膨脹148%,因此會導致安定性不良。方鎂石膨脹的嚴重程度與晶體尺寸、含量均有關係,尺寸越大、含量越高,危害越大。在生產中應儘量採取快冷措施,減小方鎂石的晶體尺寸。

物理化學性質

方鎂石複合尖晶石磚方鎂石複合尖晶石磚
純者無色,通常為灰白色、黃色、棕黃色、綠色,甚至黑色。白色條痕。玻璃光澤。透明至半透明到不透明。解理完全。硬度5.5-6。相對密度3.5-3.9。不導電。在a粒子作用下產生波動傳導性。熔點2800-2940℃,約在1100℃時發生塑性變形。易溶於稀鹽酸、稀硝酸。含鎂方解石灼燒後變黑。礦粉用水浸濕,呈鹼性反應。加硝酸鈷溶液燒之呈肉紅色(鎂的反應)。

用途

產於變質的富鎂碳酸鹽岩石中。方鎂石易變為纖維狀或鱗片狀的水鎂石、水菱鎂礦和蛇紋石,這些礦物可依方鎂石形成假象,或在水鎂石中成殘餘核心。大量富集可作制鎂原料。人造方鎂石是一種耐火材料。

特徵

顏色多為淺色,透明半透明。解理完全,硬度大。均質性。易溶於鹽酸及硝酸,耐高溫。呈鎂的微化反應。

產地

國外文獻中見於瑞典和義大利有錳方鎂石和鐵方鎂石。我國內蒙古包頭市白雲鄂博礦區鑑別出有方鎂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