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裂作用

斷裂作用

最常見的地質構造為褶皺和斷層。 斷層面兩側相對移動的岩塊稱為斷盤。

地球表層的岩層岩體,在形成過程及形成以後,都會受到各種地質作用力的影響,有的大體上保持了形成時的原始狀態,有的則產生了形變。它們具有複雜的空間組合形態,即各種地質構造。斷裂和褶皺是地質構造的兩種最基本形式。

產生原因

地殼無時不在運動,但一般而言地殼運動速度緩慢,不易為人感覺。特別情況下,地殼運動可表現快速而激烈,那就是地震活動,並常常引發山崩、地陷、嘯。地殼運動按運動方向可分為升降(垂直)運動和水平運動。

升降運動是相鄰地塊或同一塊塊不同部分作差異性上升或下降,使得某些地區成為高地或山嶺,另一些地區成為盆地或凹陷。水平運動是指地殼塊體在水平方向上移動,相鄰地塊或相互分離拉開,或相向靠攏擠壓,或呈剪下錯動。在剪下錯動中相鄰地塊既不拉開,也不靠攏。

由於地殼運動,使岩石原有的空間位置和形態發生改變(沉積岩火山岩等岩層在其形成之初,基本上是水平產出的,而且在一定範圍內是連續的)。岩層由水產變為傾斜或彎曲,連續的岩層被斷開或錯動,完整的岩體被破碎等,這種原生的形態和位置的改變,稱為構造變形,變形的產物稱為地質構造。最常見的地質構造為褶皺和斷層。

斷裂作用1000多萬年前地殼斷裂作用形成的陷落帶
岩石在受力作用後,當應力超過岩石的強度極限時,岩石就要發生破裂,沿破裂面兩側岩塊發生顯著相對位移的斷裂構造稱為斷層。斷層的規模大小不等,大者沿走向延伸可達上千千米,向下可切穿地殼,常由計多斷層組成,稱為斷裂帶。小者位移僅幾厘米。被錯開的兩部分岩石沿之滑動的破裂面叫做斷層面,斷層面可成水平的、傾斜的或直立的,以傾斜的最多。斷層面兩側相對移動的岩塊稱為斷盤。斷層面是傾斜面時,斷層面以上的斷塊叫上盤,斷層面以下的斷塊叫下盤。斷盤沿斷裂面相對錯開的距離叫斷距。上盤相對下降,下盤相對上升的斷層為正斷層;上盤相對而言上升,下盤相對而言下降的斷層為逆斷層;兩盤沿斷層面走向相對水平移動的斷層為平移斷層。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