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裂線

斷裂線

《斷裂線》是中信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書籍,作者是查爾斯·杜馬斯。

內容簡介

查爾斯·杜馬斯總是與眾不同。在我們全力解救全球金融體系時,他卻在《斷裂線:全球化時代的大國衝突線》一書中指出了關於未來發展道路上必然會遇到的一些令人不快的事實。

美國又回到了債務推動經濟成長的老路上,只不過這一次負債主體換成了政府。隨著風險的不斷攀升美國從中獲得的經濟收益也逐漸減少。而中國也正走回到出口導向型增長和巨額盈餘的發展模式……

作者還認為,中國的經濟刺激規模過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陷入通貨膨脹。儘管美國是世界公認的市場經濟發源地,但中國的通貨膨脹似乎對經濟過熱(和蕭條)更加敏感。他認為,中國問題的關鍵在於過度的國內投資,中國所需要的是消費的增長。投資浪費已經觸目驚心。中國的病根是過度儲蓄推動了低效的投資,降低了資本的投資回報率。中國經濟發展的兩個關鍵字,一個是浪費,另一個就是泡沫。

儘管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的速度已經令世界嘆為觀止,但如果中國普通民眾的消費需求能被激發出來,其經濟成長速度還將進一步提升,更重要的是經濟結構將更加均衡。

《斷裂線》一書將全球化的內在衝突作為論述重點,認為它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未來全球經濟的發展方向。如果你想深入了解全球經濟的發展脈絡及未來趨勢,這是一本必讀書。

編輯推薦

拯救全球經濟,查爾斯·杜馬斯的解決之道發人深省:

◆ 美國需要降低私有部門的非金融負債,降低其經濟成長對其他國家的依賴程度,降低失業率。

◆中國需要重新定位其經濟導向,將國內消費打造成與出口同等重要的需求調控因素。中國在過去10~15年中爆發出的經濟潛力使其迅速躋身於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國家行列,但伴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嚴重的經濟問題。中國選擇採用最優的經濟政策和行為才是全球經濟走向復甦的最佳途徑。

◆ 日本的形勢極其危險,但日本的命運對全球經濟整體來說並不重要。

◆德國需要的是增長而非停滯,要將其創造的社會財富更多地投入到改善居民消費和福利事業當中。將類似財政收支平衡的目標降至次要地位,將類似歐洲政策聯盟等政治目標棄之門外。

◆ 英國同美國一樣都需要在控制失業率的前提下削減其私人部門負債,但其政策對全球經濟環境的依賴度也在加深。

地中海俱樂部國家需要重拾對經濟政策的控制力。尤其是貨幣貶值政策,這將對義大利和西班牙未來經濟的增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作者簡介

查爾斯·杜馬斯

自1998年以來,查爾斯·杜馬斯一直是朗伯德街研究所這一全球服務機構的主席,也是全球一流的總量經濟學預測專家之一。他曾擔任過《經濟學人》的記者,通用汽車和摩根大通的經濟學家,以及摩根大通併購部總經理。

目錄

目錄

前言 // VII

第一章

最根本的“衝擊”:全球化

“自由和限制總是相互依存的。”當全球化突然席捲而來之時,我們似乎忘記了這句至理名言,無規則、無限制的行為受到鼓吹,全球化被過度利用直至突然崩潰。

第二章

中國的巨額儲蓄給世界帶來了什麼

隨著中國所占出口市場份額的上升,促使其市場份額加大的匯率制度將受到越來越多的爭議。在這種情況下,繼續實施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將會對其他國家造成衝擊。

槓桿化時期:1982~2007年 // 11

家庭債務的累積及面臨的壓力 // 14

金融衍生產品:既迷惑了投資者也迷惑了銀行自身 // 22

企業負債:1989年、1999年和2007年的泡沫 // 23

始於1998年的歐亞儲蓄過剩 // 30

固定匯率制度:儲蓄過剩國家的政策 // 40

過失:銀行家、評級機構、監管機構、投資者 // 46

第三章

危機:政策失誤、危機爆發及經濟復甦

2010年年初,世界經濟站在了持續復甦和新一輪下跌的岔路口,正如我們所看到的,當前全球經濟十分脆弱。

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美國的政策失誤年 // 51

金融危機開始了 // 58

量化寬鬆:金融市場的恢復 // 60

歐亞儲蓄過剩國家的政策失誤 // 63

經濟復甦政策:政府赤字 // 65

第四章

斷裂越來越深

中國公眾抱怨說美元就像是個溫柔的陷阱,但2009年美元的貶值給中國帶來了莫大的好處。人民幣隨之貶值,使得中國的出口市場份額得以提升,推動了中國經濟的復甦。

美國、英國和其他國家加入了儲蓄過剩國家的隊伍 // 72

巨額政府赤字的不確定性 // 75

政府赤字能輕易獲得融資 // 77

第五章

中國的問題出在哪裡,又該如何解決

令人欣慰的是,從對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角度來看,中國的重要性相當於德國及周邊那些中北歐儲蓄國家的4倍,相當於日本的15~20倍。

第六章

美國的經濟發展趨勢:步入通貨緊縮

不可否認,國內生產總值的過快增長將會導致經濟過熱,從而引發通貨膨脹,這正是中國目前發生的情況。可現在的問題是:美國的經濟發展速度能否達到過熱的程度?

第七章

歐洲的斷裂線

德國、中國、日本以及其他儲蓄過剩國家都面臨著自由貿易體系變革的風險。我們或許能夠在不遭遇經濟極度衰竭的情況下度過此次危機,但此後的出口市場將更加嚴峻。

歐洲失衡加劇,危機暗流洶湧 // 123

地中海俱樂部國家及愛爾蘭:歐洲病夫 // 124

歐洲出口依賴型國家的經營困境 // 140

第八章

日本:無法遏制的經濟下滑

在今後幾年內,依靠政策變革拉動消費以實現日本經濟復甦的願望將無法實現。在可以預見的將來,經濟形勢並沒有任何好轉的跡象。相反,經濟衰退很可能在一兩年內“二次探底”,伴隨著通貨緊縮的加劇,經濟下行的趨勢不斷被強化。

第九章

美國、日本、英國到底借了多少錢

走出全球失衡的最佳途徑是儲蓄過剩國家採取措施刺激國內消費,降低儲蓄餘額;而美國則需要使其經常賬戶實現平衡或盈餘,以達到經濟合理髮展、家庭儲蓄充足、嬰兒潮人群得以退休安享晚年、政府負債趨於穩定的狀態(即使維持在較高的水平)。

日本不斷探試政府負債的極限 // 173

美英兩國政府負債的飛漲 // 179

第十章

我們應該做但沒有做的事

中國在過去10~15年中爆發出的經濟潛力使其迅速躋身於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國家行列,但伴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也逐漸暴露出一些主要的經濟問題。

附錄

附錄1.抵押支持債券:內涵複雜的字母組合 // 205

附錄2.歐亞地區儲蓄過剩探析 // 213

附錄3.金融監管未來之路 // 225

致謝 // 23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