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日報

新鄉日報

《新鄉日報》是中共新鄉市委機關報,該報創刊於1956年7月1日,1962年2月1日停刊;1982年7月1日,作為市委機關報,《新鄉晚報》試刊,並於次年3月1日正式創刊。1993年元月1日,原《新鄉晚報》改為《新鄉日報》出版至今。

簡介

《新鄉日報》是中共新鄉市委機關報,該報創刊於1956年7月1日,1962年2月1日停刊;1982年7月1日,作為市委機關報,《新鄉晚報》試刊,並於次年3月1日正式創刊。1993年元月1日,原《新鄉晚報》改為《新鄉日報》出版至今。

內容

三中全會以後復刊的《新鄉日報》(含《新鄉晚報》),初期為四開周一、周二刊,後來逐漸過渡到周七刊。晚報改為日報時,原來的四開版也擴大為對開版。該報原為鉛印,後於1990年實現了雷射照排。1985年底前為郵發,1986年元月1日,開始自辦發行。目前,縣(市)區為郵發,市區為自辦發行。《新鄉日報》近年來最高日發行量曾達13萬份,目前日平均發行理為5萬份左右,每份年訂價176元。
新鄉日報社的領導機構:從復刊至1994年4月,為總編輯負責制。1994年5月,報社建立黨委,同時實行社長負責制。目前,新鄉日報社領導班子成員由趙金德(新鄉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日報社黨委書記兼社長)、高國新(總編輯)、陳曦(副總編輯)、毛德勝(副社長)、史國新(副總編輯)、尚建軍(副總編輯)、劉毅君(紀檢書記)7人組成。
在編採業務方面:新鄉日報社原來曾實行采編合一,1985年後,實行采編分開。目前的主要業務部室有:總編室、政文記者部、經濟記者部、民眾工作部、美術攝影部、副刊編輯部、專刊編輯部、時事編輯部、新聞管理部、道德周刊編輯部、法制周刊編輯部。68名采編人員中,有新聞職稱者64人,其中副高職稱17人,中級職稱38人,初級職稱9人。
《新鄉日報》每周二的二、三版,為《教育專版》,每周五的四個版,為《周末版》,深受學生和市民讀者的喜愛。1999年10月1日,經省新聞出版局批准,本報周日的《生活周刊》,改為《道德周刊》,出版10個多月來,由於創意好,品位高,目前已在國內外,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
新鄉日報社的經營部門,主要有廣告處、發行部、印刷廠和經營處等。2000年,該報廣告收入為720多萬元,發行收入為620萬元,其他收入為230萬元。收支相抵,年盈利20萬元。
新鄉日報社的行政部門,主要有辦公室、人事科、財務科等。報社系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編制為180人,現有169人,其中擁有大專以上學歷者96人,中專以下學歷者73人。
10多年來,在中共新鄉市委領導下,《新鄉日報》堅持在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跟市委更緊些,離民眾更近些”,在兩個文明建設中,采寫編髮了大量優秀的新聞作品,先後推出了李祖傳、郝素青、曹金貴、劉炳銀、史來賀、劉志華、吳國良、吳金印等一批重大典型,受到了市委和廣大讀者的好評。
1999年3月以來,報社黨委堅持“無私、公開、民主”的工作思路,積極推進“陽光工程”,採取有力措施,調動職工積極性,狠抓報紙質量,狠抓增收節支,取得可喜成效。目前,報紙被評為全省一級報紙,1999年至2000年度,先後有220多項優秀新聞作品,先後獲省、市“五個一”工程獎和省、市好新聞獎等獎勵,報社固定資產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目前已達1598萬元。
新鄉日報社目前有中國作協會員和中國音協會員各1人。郭振亞、劉德亮、李嚴等人創作的雜文、散文詩、歌詞等作品,多次在全國和全省評比中獲獎,深受廣大民眾喜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