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

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

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是指經濟發展程度介於已開發國家以及開發中國家之間,又稱“新興工業化國家”半工業化國家”這一定名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的《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報告書》里提出的。總的說來所謂新興工業化國家是指具有一定資本主義基礎的開發中國家在較短的歷史時期內克服了社會經濟的落後性並在工業化進程中一定程度上接近於已開發國家水平的國家和地區。當時的新興工業化國家如韓國,新加坡現都已被聯合國歸為已開發國家,而當前的新興工業化國家是指20世紀90年代湧現出的發展中經濟體,例如亞洲的中國、印度、伊朗;拉丁美洲的阿根廷和巴西;歐洲的土耳其,俄羅斯等。

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是指那些經濟成長較快,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在工業化程度上已經接近已開發國家的開發中國家和地區。
第一批這樣的開發中國家和地區主要是亞洲“四小龍”(近年來IMF甚至將它們列為先進經濟體)。80年代之後,亞洲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拉丁美洲的智利、墨西哥等國也逐漸發展成為新興化國家。它們在發展戰略上主要採取鼓勵出口或出口代替的方針,製造業出口有較大發展,從而引起國內經濟結構發生顯著變化,與已開發國家的差距迅速縮小。但是,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在經濟上過於依賴海外市場和外部資金,容易受到國際市場需求波動和金融動盪的衝擊。韓國、墨西哥等國就屢次受到債務危機或金融危機的困擾,被迫實行緊縮政策,抑制了經濟成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