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侵權

新聞侵權

新聞侵權是新聞報導侵害他人受法律保護的權利。主要表現為對姓名權、肖像權、隱私權、名譽權、著作權的侵害。名譽是指公民的品德、聲望、信譽、形象、性格等方面的社會評價。新聞以虛假或攻擊性的內容指責公民有不道德或違法行為,損害其名聲,就構成對該公民的名譽權的侵害。未經本人同意,新聞對個人私生活的報導,構成對隱私權的侵犯。新聞單位沒有徵得稿件作者同意,擅自刪改文字內容而造成差錯,或改變表達方式發表,也屬侵權行為。同時,報刊私自將稿件轉交其他報刊發表而又沒有徵得作者同意,也是一種侵權行為。

定義

所謂新聞侵權,則是指行為人通過新聞媒體(包括通訊社、報刊雜誌、廣播電視、公共新聞網站等,下同)向社會公眾傳播不真實的情況,或情況雖然真實但屬於法律禁止傳播的事項,從而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民事權利,依法應當承擔法律後果的行為和事實。

相關書目介紹

書名:新聞侵權

新聞侵權 新聞侵權

作者: 盧大振,盧建明 著

出版社: 濟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2-1

內容提要

無論是新聞記者,還是普通客群,恐怕很少有人願意同多少帶有一些負面影響的“新聞侵權”發生關係。但是,我們所置身的這樣一個大千世界,卻又實實在在地經常發生新聞侵權事件。該書具體內容:什麼是新聞侵權、新聞侵權知多少、新聞侵權如何認定、怎樣預防新聞侵權、如何應對新聞侵權糾紛等。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什麼是新聞侵權

無論是新聞記者還是普通客群,恐怕很少願意同多少帶有一些負面影響的“新聞侵權”發生關係。但是,我們所置身的這樣一個大千世界,卻又實實在在地經常發生新聞侵權事件。這就不能不引起現代社會每一個成員的關注了。

第二章 新聞侵權知多少

近年來,新聞侵權案件數量持續增長,訴訟標的涉及隱私權、肖像權、姓名權、名譽權等人格權的方方面面,侵權的形式多種多樣,爭議的內容五花八門,牽扯的媒體範圍廣泛。隨著網路的普及、新聞侵權有了新的形式,轉載文章也難逃侵權官司。

第三章 如何判定新聞侵權

我國目前雖尚未出台新聞法,但已經頒布實施的許多實體法尤其是《民法通則》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有關的司法解釋,都從不同的法律角度對媒體的某些侵權行為和法律責任的認定作了規定,使我們對各種新聞侵權現象有了判斷的標準和依據。

第四章 新聞侵權可以預防嗎

要想避免新聞侵權,根本還在於防範。要明確新聞來源和採訪方式的合法與不合法。新聞官司一旦發生,應訴對策還是不可缺少的,它包括如何蒐集證據,如何進行免責答辯,如何以法論理、以案說法等等。

第五章 怎樣應對新聞侵權糾紛

誰都不希望新聞侵權案件發生在自己頭上,可一旦有了官司怎么辦?是積極應對,還是消極應付?其中是有一些科學有效的規則和措施有必要掌握的。運用得科學如何,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參考書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