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沙丘遺址

新石器時代沙丘遺址

新石器時代沙丘遺址,是具有海洋文化特質的古代文化遺蹟,因分布在沿海的沙灘、沙堤和沙洲上而得名。沙丘遺址在我國的東南沿海及東南亞群島均有發現。在香港對 沙丘遺址的研究和發掘已有60餘年歷史。

簡介

香港新石器時代沙丘遺址主要發現在能夠躲避寒冷東北風的南邊、西南邊的海岸,和東邊有陸地阻擋的東岸(如大嶼山)的沙丘上。目前已調查發現沙丘遺址近百處,經過發掘的已達30餘處,如深灣、大灣、蘆須城、榕樹灣、龍鼓灘、東灣、大浪灣、橫嶺頭、龍鼓洲、涌浪、圍頭、昂船洲、沙嘴頭等等。沙丘遺址中內涵豐富、延續時間較長。文化遺物中有大量磨光石器和打制石器,以及石片、石核等,石器選料有花崗岩、凝灰岩、石斑岩、石英岩、流紋岩等等。
打制石器類型有盤狀器、砍砸器、刮削器、石片、石核等,磨光石器有石錛、石刀、石鏃、石錘、石磨棒、石網墜等等。此外還發現了大量的裝飾品,其中以石環和石管為最多,且往往成組、成套出現。夾砂陶器也是香港沙丘遺址主要組成部分之一,盛行繩紋、劃紋、編織紋、弦紋、葉脈紋和貝印紋等。文化層中和發現一些大型哺乳動物的遺骸,有主、馬、牛、海豚和鹿等,其中尤以豬為多,應該是古人類的獵獲品。另外發現了大量貝類軟體動物,有腹足類和蚌類等,這些都是當時人類的主要食物來源,經過研究表明,香港沙丘遺址的具體年代基本可確定在新石器時代的晚期至青銅時代。

其他相關領域

文化 科技 人文 烹飪 釣魚 休閒 娛樂 計算機 網路 軍事 國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