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特區

上海浦東新區(2005.6)綜合配套改革試點 天津濱海新區(2006.5)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瀋陽經濟區(2010.4)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新特區的概念

新特區,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別稱,就是在國家新的經濟環境和政治政策環境下,新的創新型開放地區。新特區的“新”與傳統經濟特區相比,具有不同的使命,面臨不同的新問題,探索不同的發展模式,以全新的定位和適合當地情況的方式進行深化改革開放經濟體制改革的大膽創新實踐。

新特區與經濟特區的區別

“國家城鄉統籌發展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概念是,首先做大城市,然後由城市反哺農村,最後消除城鄉差距,實現共同富裕。中國上個世紀80 年代出現了深圳經濟特區,90年代出現上海浦東新區、進入21世紀有渤海新區。如今,成都、重慶成為了國家城鄉統籌發展綜合改革試驗區(成渝新特區),它的意義可以與當年的深圳、浦東、渤海新區相媲美。由於是綜合改革試驗區,因此區內將享有特殊政策。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和以往我國設立的經濟特區有相當大的區別。設立試驗區,並不意味著“給錢、給政策”,而是鼓勵試驗區在一些重點領域大膽 創新,探索實踐。在試點具體實施方案的制定上,也是由國家、省、市共同商討制定。作為試驗區,有更多的主動權,但並非有人想像的“國家給它很多優惠政策”。 與上世紀80年代設立深圳特區相比,成都和重慶面臨著完全不同的現實。中央設立深圳等特區時,計畫經濟體制仍是大背景,中央希望藉此探索改革之路,解決對外開放、引進外資等問題。而今,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初步確立,當前的任務是進一步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解決經濟發展中的體制矛盾,探索區域協調發展的新模式。

目前中國的新特區

為了區別於1980年代的經濟特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常被稱為“新特區”。
截止2011年12月,國務院已經批准了上海浦東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天津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重慶市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成都市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武漢城市圈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長株潭城市群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深圳市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瀋陽經濟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和廈門市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10個國家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011年,國家發改委官員表示,改革進入深化階段,原則性不再接受新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申請。
此外,國務院還決定設立2個“綜合改革試驗區”(區別於“配套”):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和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上海浦東新區(2005.6)綜合配套改革試點
天津濱海新區(2006.5)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重慶市成都市(2007.6)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2007.12)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深圳市(2009.5)綜合配套改革試點
瀋陽經濟區(2010.4)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山西省(2010.12)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廈門市(2011.12)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綜合改革試驗區

義烏市(2011.3)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
溫州市(2012.3)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