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濱海新區

天津濱海新區

天津濱海新區地處於華北平原北部,位於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交匯點上、海河流域下游、天津市中心區的東面,渤海灣頂端,瀕臨渤海,北與河北省丰南縣為鄰,南與河北省黃驊市為界,緊緊依託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擁有中國最大的人工港、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和最完善的城市配套設施。以新區為中心,方圓500公里範圍內還分布著11座10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對外,濱海新區雄踞環渤海經濟圈的核心位置,與日本和朝鮮半島隔海相望,直接面向東北亞和迅速崛起的亞太經濟圈,置身於世界經濟的整體之中,擁有無限的發展機遇。濱海新區自然資源豐富,這裡有大量開發成本低廉的荒地和灘涂,具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原鹽、地勢、海洋資源等,同時擁有雄厚的工業基礎,是國內外公認的發展現代化工業的理想區域。

基本信息

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總體布局

新區新區

一軸、一帶、三個城區、七個功能區

濱海新區發展規劃濱海新區發展規劃

一軸:沿京津塘高速公路海河下游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軸”
一帶: 沿海岸線和海濱大道建設“海洋經濟發展帶”
三個城區:在軸和帶的T型結構中,建設以塘沽城區為中心、大港城區和漢沽城區為兩翼的宜居海濱新城
七個功能區:先進制造業產業區、濱海高新技術產業區、濱海化工區、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商業區、海港物流區、臨空產業區(航空城)和海濱休閒旅遊區以及若干現代農業基地。

濱海新區地域概況

天津濱海新區產業布局天津濱海新區產業布局

天津濱海新區地處於華北平原北部,位於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交匯點上、海河流域下游、天津市中心區的東面,渤海灣頂端,瀕臨渤海,北與河北省丰南縣為鄰,南與河北省黃驊市為界,地理座標位於北緯38°40′至39°00′,東經117°20′至118°00′。緊緊依託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擁有中國最大的人工港、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和最完善的城市配套設施。天津濱海新區包括先進制造業產業區、臨空產業區、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臨港工業區、南港工業區、海港物流區、濱海旅遊區、中新天津生態城、中心商務區九大產業功能區和世界吞吐量第五位的綜合性貿易港口——天津港。
天津濱海新區規劃面積2270平方公里,海岸線153公里,常住人口202萬。天津濱海新區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資源儲備,擁有水面、濕地700多平方公里;1200平方公里鹽鹼荒地可供開發;已探明渤海海域石油資源總量100多億噸,天然氣儲量1937億立方米。
以新區為中心,方圓500公里範圍內還分布著11座10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對外,濱海新區雄踞環渤海經濟圈的核心位置,與日本和朝鮮半島隔海相望,直接面向東北亞和迅速崛起的亞太經濟圈,置身於世界經濟的整體之中,擁有無限的發展機遇。濱海新區自然資源豐富,這裡有大量開發成本低廉的荒地和灘涂,具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原鹽、地勢、海洋資源等,同時擁有雄厚的工業基礎,是國內外公認的發展現代化工業的理想區域。
濱海新區擁有海岸線153公里,陸域面積227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000平方公里。

規劃規劃

規劃面積2270平方公里,包括:

三個功能區:

天津港開發區保稅區全部;

三個行政區:

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城區部分;

海河下遊冶金工業區:

東麗區無瑕街、津南區葛沽鎮。
2005年常住人口140萬人。

濱海新區的發展概況

濱海新區位於天津市的東部臨海地區,由天津港、開發區、保稅區三個功能區及塘沽、漢沽、大港三個行政區組成,

各功能區域各功能區域

面積2270平方公里、2005年常住人口140萬人。改革開放以來,這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濟快速增長,外資大量進入,成為中國北方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
1986年8月21日,小平同志在視察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時指出:“你們在港口和城市之間有這么多荒地,這是個很大的優勢,我看你們潛力很大,可以膽子大點,發展快點”,並題詞 “開發區大有希望”。
為落實小平同志指示,天津市在總結開發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於1994年市人大十二屆二次會議上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建成濱海新區”的階段性目標。其基本構想是,以天津港、開發區、保稅區為骨架,現代工業為基礎,外向型經濟為主導,商貿、金融、旅遊競相發展,形成基礎設施配套、服務功能齊全、面向新世紀的高度開放的現代化經濟新區。
十年來,濱海新區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主動與國際經濟接軌,不斷完善投資條件,力爭創造一流的投資環境。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地區生產總值由1994年的112.4億元上升到2005年的1500億元,增長12.3倍,平均每年遞增20.6%。十年累計固定資產投資3364億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524億元。外貿出口由1994年的5億美元,增長到2005年的164億美元,增長31.8倍,年均遞增33.8%。工業總產值由1994年的213億元上升到2005年的3750億元,年均遞增27%。十年累計批准三資企業項目6300多個,累計實際利用外資187億美元,世界500強企業有70多家在新區投資。新區已成為外商投資匯報率最高的地區之一。
經過十年不懈努力,昔日的荒灘如今已初步建成了以外向型為主的經濟新區。形成了電子通訊、石油開採與加工、海洋化工、現代冶金、機械製造、生物製藥、食品加工等七大主導產業。建立起多層次科技創新體系和科技人才創業基地,一大批國際知名的企業落戶新區,一棟棟的高樓和工廠不斷建成,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正在迅速完善,一個現代化海濱城市的面貌正在展現。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新區對外輻射和服務功能也不斷增強。2005年,天津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42.2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5.2%,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541.28億元,可比增長29.3%,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101.02億元,可比增長4.1%,二、三產業比例為84.3:15.7。全員勞動生產率24.11萬元,可比增長13.2%。天津港2005年完成貨物吞吐量2.4億噸,完成貨櫃吞吐量480萬標箱,近70%的貨物和60%的貨櫃來自全國各地。新區與國內各省市共簽定經濟合作協定2000項,吸引投資200多億元。上千家企業為新區產業直接配套。濱海新區產業傳遞、對外服務和輻射功能日益增強,與周邊地區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格局已經形成。

濱海新區未來發展規劃

功能定位和戰略目標:

天津新區天津新區

立足天津、依託京冀、服務環渤海、輻射“三北”、面向東北亞,努力建設成為高水平的現代製造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宜居的生態城區。
濱海新區的快速發展,不僅對天津,而且對推動中國北方乃至全國經濟發展都具有全局性戰略意義。新區具備了諸多發展優勢和潛力。
1.區位優勢:濱海新區地處當今世界經濟發展最活躍的東北亞地區的中心地帶和歐亞大陸橋的東起點,是中國與蒙古共和國簽約的出海口岸,也是哈薩克斯坦等內陸國家可利用的出海口,擁有“三北”遼闊的輻射空間。
2.交通優勢:濱海新區海、陸、空立體交通網路發達,是連線海內外、輻射“三北”的重要樞紐。同時擁有躋身世界20強深水大港的天津港,是中西部重要的海上大通道。濱海國際機場是我國重要的幹線機場和北方航空貨運中心。
3、資源優勢:在濱海地區有1199平方公里可供開發建設的荒地、灘涂和少量低產農田。渤海海域石油資源總量98億噸,其中已探明石油地質儲量32億噸、天然氣近2000億立方米。
4.工業基礎優勢:濱海新區是我國重要的石油開採與加工基地。電子信息業名列全國前茅。海洋化工歷史悠久,生產規模和產品質量世界知名、全國領先。石油套管產量躋身世界四強。
5.體制創新優勢:濱海新區擁有國家級開發區、保稅區、海洋高新區、出口加工區等一批功能經濟區,已經建立了適應經濟快速發展的政府管理體制和與世界經濟接軌的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在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培養了一批掌握國際先進技術和通曉現代管理的外向型人才。

功能區布局與產業特色

濱海新區實施“一核雙港、九區支撐、龍頭帶動”的發展策略。 “一核”指濱海新區商務商業核心區,由於家堡金融商務區、響螺灣商務區、開發區商務及生活區、解放路和天鹼商業區、藍鯨島生態區等組成。“雙港”指天津港的北港區和南港區。 “九區支撐”指通過濱海新區九個功能區的產業布局調整、空間整合,打造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生物製藥、新能源新材料、輕工紡織、國防科技等8大支柱產業,形成產業特色突出、要素高度集聚的功能區,成為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的產業發展載體,支撐新區發展,發揮對區域的產業引導、技術擴散、功能輻射作用。 “龍頭帶動”指通過加快“一核雙港九區”的開發建設,凸顯天津濱海新區作為新的經濟成長極的龍頭帶動作用,在加快天津發展,促進環渤海地區經濟振興,推動全國區域協調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先進制造業產業區

包括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包括東區和西區)、塘沽海洋高新技術開發區、海河下游石油鋼管和優質鋼材深加工區。總規劃面積155平方公里。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汽車和裝備製造、石油鋼管和優質鋼材、生物技術與現代醫藥、新型能源和新型材料等產業,努力建設成為服務和帶動環渤海地區產業升級的現代製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

臨空產業區

臨空產業區包括天津濱海國際機場、空港物流加工區、民航科技產業化基地等,總規劃面積102平方公里,依託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優勢資源,重點發展臨空產業,努力建設成為以航空物流、民航科技產業、臨空會展商貿、民航科教為主要功能的現代化生態型產業區、總部經濟聚集區。

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第一個由國家科技部和天津市政府共建的國家高新區,規劃面積30.5平方公里。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將建設成為自主創新的領航區、國際一流的高新技術研發轉化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和高端人才聚集中心、綠色宜居的生態科技城。主要包括綠色能源、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產業、高端信息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支柱產業。

臨港工業區

臨港工業區包括臨港工業區(一期)、港口功能區、臨港產業集聚區、物流功能區,重點發展石油化工成套設備、造修船和海洋工程、交通運輸設備和港口機械、風力發電及輸變電設備等重型裝備製造業,並開闢天津港第二航道。
 

南港工業區

南港工業區定位於以世界級重化工業為核心的具有持續競爭力的工業區域,規劃面積200平方公里,重點發展以石油化工、冶金鋼鐵、重型裝備製造、港口物流4大主導功能。

海港物流區

海港物流區是建設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的重要載體,包括天津港、天津保稅區和東疆保稅港區,規劃面積100平方公里。重點發展海洋運輸、國際貿易、現代物流、保稅倉儲、分撥配送及與之配套的中介服務業,形成貨物能源儲運、商品進出口保稅加工和綜合性的國際物流基地。

中心商務區

中心商務區規劃面積7平方公里,包括于家堡金融商務區、響螺灣商務區和開發區商務區。重點發展金融、保險、商務商貿、文化娛樂、會展旅遊等產業。中心商務區努力建設成為環渤海地區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國際性文化娛樂中心,高品質的國際化生態宜居城區。

濱海旅遊區

濱海旅遊區規劃面積100平方公里,其中圍海造陸75平方公里,陸上25平方公里。濱海旅遊區重點建設主題公園娛樂游、海上娛樂休閒遊、海上休閒度假游、海上高端商務游、生態濕地休閒遊、海上健身游等旅遊項目,以濱海航母主題公園和影視文化主題公園為核心,開發軍事體驗、影視文化等休閒娛樂項目。

中新天津生態城

2007年11月,中國新加坡兩國共同簽署協定,在天津濱海新區規劃建設中新天津生態城。生態城規劃面積30平方公里,將全力構築生態型產業體系,重點發展高端、高質、高新的現代服務業。它注重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非傳統水資源所占的比例要達到50%,綠色出行比例達到90%,可再生能源使用率達到20%,所有建築都要符合綠色建築標準,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60%。

中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經過多年發展,天津濱海新區形成了開放優勢明顯、產業配套齊全、科技資源豐富等多重優勢。新世紀新階段,黨中央、國務院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出發,作出了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重大戰略決策。黨的十七大明確指出:“更好發揮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在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中的重要作用。”濱海新區成為繼深圳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後,又一帶動區域發展的新的經濟成長極。國務院在《關於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關問題的意見》中,明確了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指導思想、功能定位和主要任務,並批准濱海新區為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首屆天津濱海新區區政府

2010年1月10日首屆天津濱海新區的區委、人大、政府、政協及司法機關全部組建,

首屆濱海新區區政府成立首屆濱海新區區政府成立

開啟了新區管理體制改革的新篇。
首屆區長宗國英當選後,面對人大代表激動地表示,我們為能夠融入這片生機無限的熱土,能夠加入這個團結奮鬥的領導集體,能夠有機會為濱海新區開發建設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深感榮幸和自豪!
他代表新區第一屆政府向大家承諾:第一,一心一意謀發展,以海納百川的胸懷面向世界,以前瞻思維和國際視野謀劃發展;第二,一定不移抓落實,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目標已經確定,關鍵要抓好落實。落實是真功夫,落實是真水平。我們一定弘揚務實的作風,深入一線、深入基層,直面挑戰、敢闖敢試,努力創造新時期的濱海速度、濱海水平;第三,一以貫之重民生,時刻把百姓冷暖放在心上,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傾聽民意,呼應民聲,心獻新區,行獻新區,用人民賦予的權力為人民謀福祉;第四,一體同心促團結,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用好每個人的長處,包容每個人的缺點,思想上相互信任,工作上相互支持,凝聚發展合力;第五,一身正氣樹表率,乾淨幹事、幹事乾淨,一身正氣、兩袖清風,言行一致、率先垂範。
首屆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家星向人大代表承諾,努力做到:一、堅持黨的領導,在推進民主政治建設上要有新進展;二、加大工作力度,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上要有新作為;三、密切聯繫民眾,在關注民計民生上要有新進步;四、緊緊依靠代表,在發揮代表作用上要有新舉措。
當選濱海新區首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是:郝壽義、王殿起、曹紀華、張建軍、丁巨波、李玉梅;
當選濱海新區首屆政府副區長的是:劉子利、張銳剛、蔡雲鵬、王盛、郭景平、陽世昊。
附:天津濱海新區區委書記何立峰,副書記宗國英、張繼和、呂福春;
天津濱海新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家星,副主任郝壽義、王殿起、曹紀華、張建軍、丁巨波、李玉梅;
天津濱海新區區長宗國英,副區長劉子利、張銳剛、蔡雲鵬、王盛、郭景平、陽世昊;
天津濱海新區政協主席張同慶,副主席況清利、賴德斌、劉勝和、楊志剛、楊建英、邵芝祥、趙樹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