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泉

新泉

新泉鎮建制始於宋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為表正里,歷史上曾為兵家必爭之地。新泉與長汀、上杭、新羅三縣(市)毗鄰、是閩、粵、贛三省的交通要衝,全鎮總面積為185.39平方公里。

新泉鎮介紹

概況

新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是連城縣的南大門,205、319二條國道在境內縱橫交疊有十多公里,及正在興建贛龍鐵路貫穿新泉。折合275756.1畝,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7.1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62人。在土地總面積中:林地23.17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84%;耕地1.97萬畝,占土地面積的8.14%,城鎮及工礦用地面積4424.5畝,占土地總面積的1.6%,人均用地81.3平方米;其餘的4.14%土地是包括園地、牧草地、道路以及空地等。

歷史淵源

元至正四十三年(公元1305年),新泉築城以禦寇名為“湯背砦”。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設巡檢司於此。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新泉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毛澤東、朱德、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率領紅四軍先後三次來到這裡,發動工農民眾,打土豪、分田地,1930年新泉人民發起了震撼閩西的連南十三鄉革命大暴動,聯合汀杭邊區,成立新泉縣蘇維埃政權;解放後1949年12月建立康樂區;1950年改為新泉區公所;1958年5月改為新泉人民公社;1972年2月現今的廟前鎮從新泉劃出成立廟前人民公社;1984年10月建立新泉鄉人民政府;1999年9月撤鄉建鎮。

地理介紹和資源

地形

新泉幅員廣闊,全鎮大部分屬丘陵、盆地地形,鎮內最高峰為官田頂,海拔1087米,鎮政府所在地為海拔330米;海拔最低點在西村為279米,是全縣的海拔最低點。

氣候

新泉的氣候為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9.4℃、極端最高氣溫37.8℃、極端最低氣溫-5.2℃。年平均降雨量1600—1900毫米,年平均日照1795—2014小時,年平均無霜期276—287天,農作物可一年三熟。

資源介紹

豐富的水利資源養育著一代代新泉人民,當時的航運曾使新泉經濟一度的繁榮和發展。新泉鎮境內主要有二條河流——朋口河、廟前河。廟前河發源於曲溪石岩棟,朋口河發源於曲溪黃勝、宣和田源、莒溪等支流;二條河流在新泉匯集,注入汀江,直下潮汕入海。在境內的主要流域上,現建有電站四座,總裝機容量為1195千瓦,年發電量462萬度左右。
尤具特色的是,溪沿噴出一股溫泉,白氣騰空,氤氳繚繞。經福建省地質工程勘察院的勘察評價:水質優、溫度高(達78℃以上)、流量大。具有養殖、療養、理療、度假等開發價值,是難得的寶貴資源。現已建成大眾浴池、游泳池等中、低檔的設施供人享受。
更有風光旖旎,鍾靈毓秀的旅遊資源。如萬人台、望雲草室、張南生將軍平生陳列室、烈士碑、張氏家祠的革命紀念館等革命勝地,還有佛教聖地——中華山海寺、小金山、白仙岩等十多處人文景觀和金石寨山等美麗的風景名勝,能使旅遊者留連忘返。
聞名遐邇的新泉美食也堪稱一絕。有燜大薯、芋子飯、捆飯、漾豆腐等系列,使客人既能吃飽又能品出客家風味的美食;還有講究製作技術的涮九品,佐以具有去風濕的中草藥,使人感覺香脆可口又有補身理療作用,以及頗具地方特色的煮狗肉、溪魚燜豆腐等在第十三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上得到很高的評價,“品新泉美食、游冠豸名山”的口號已衝出閩西走向世界,新泉三件寶——溪魚、豆腐、溫泉澡也廣為流傳。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新泉鎮的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各項社會事業有長足發展,鎮村面貌日益改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境內公路里程90公里,電話裝機2800部,鎮區道路鋪裝面積8.47萬平方米,有線電視入戶率94%,自來水普及率93%。二00一年農村社會總產值2.8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88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