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正統學派

新正統學派

新正統學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採取嚴肅的態度,對舊約神學的重大轉折

新正統學派(Neo-Orthdoxy)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舊約神學的研究出現轉折,原因如下:“(I)人對自然主義的進化觀失去信心;(Ⅱ)人對當時一種流行的信念作出反應,這種信念就是:歷史真理可從純粹的科學的‘客觀性’(objectivity)獲得;而且這種客觀性是可及的;(Ⅲ)當時的趨向是回到辯證式(新正統)神學啟示的觀念上。”二十世紀初期,舊約神學家的著作都反映出對科學的人文主義的反動,及對新正統主義主觀性(subjectivity)的接受。肯尼格(Konig)的舊約神學反對威爾浩生(Wellhausen)的理論,但肯尼格也有其他缺點。艾斯斐德(Eissfeldt)跟隨歷史學者的思想,否定神的作為,但他強調神學家與神相遇(encounter)時信心的主觀本質。艾殊羅特(Eichrodt)也反對艾斯斐德的理論;他持守加伯勒爾(Gabler)的歷史理論,但亦著重在研究上的主觀本質。

新正統學派雖然普遍地對聖經採取較為嚴肅的態度,但它仍接受許多高等批評學的觀點,包括否認完全字句默示論(verbal plenary inspiration);此外,在新正統學派影響下的舊約神學著作,都強調對認識聖經的主觀成分,而忽略了客觀性一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