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大佛寺

新昌大佛寺

新昌大佛寺位於浙江省新昌縣城西三里南明山中,山清水秀,岩石嶙峋,古樹蒼蒼,飛瀑泱泱,曲澗微轉,幽洞深邃,是風景幽奇的旅遊勝地。創始於東晉永和初年(公元345年)共有景點165個,其中人文景點45個,自然景觀120個,為中國漢族地區142個重點開放寺院之一。這裡群山環抱,奇岩突兀,亭台樓閣環布,古樹修篁,故大佛寺又有“石城古剎”之稱。寺內依山崖開鑿30年的石彌勒佛像,南朝文學家劉勰譽之為“不世之寶,無等之業,曠代之鴻作”,後世稱之為“江南第一大佛”。

基本信息

景區概述

新昌大佛寺新昌大佛寺
新昌大佛寺總面積共25.5平方公里,由大佛寺景區、十里潛溪景區南岩寺景區三部分組成。大佛寺景區離縣城西南0.5公里。沿途有鋸解岩、譽為“江南敦煌石窟”的千佛岩、放生池、隱岳洞、晉曇光舍利塔、隋智者大師法塔(為紀念佛教天台宗創始人智凱而建)、朱子亭(朱熹於此著書立說)、朱梅矽化石(又名木化石,距今已有1億5千年歷史),石門幽谷、磨崖石刻等景觀。
在大佛寺入口處,以大佛寺為依託,突出佛教文化內涵,氣勢磅礴的中國大佛城已開業,這又是一處好景觀。大佛寺里最負盛名的文物是石雕彌勒大佛。據《新昌縣誌》記載,大佛開鑿於南北朝時齊梁年間(約486一J516年),前後營造30餘年。據1984年有關部門測算,佛座高1.9l米,佛身高13.74米,佛頭高4.87米,耳長2.7米,兩膝相距1016米。此佛像是中國江南第一大佛,可與大同雲岡洛陽龍門石窟中大佛相媲美,目前仍是中國屈指可數的幾尊石雕大佛之一。石彌勒像不僅以其規模宏大,氣勢非凡著稱於世,而且在佛教造像藝術上也獨具特色。石像盤膝而坐;面容秀骨清相,婉雅俊逸,端莊慈祥。額部寬闊,鼻樑高隆,眉眼細長,方頤薄唇,兩耳垂肩,頂有螺髻。身披架裟;中胸袒露,衣著縐招,自然流暢。身段秀麗,體態勻稱,給人一種超脫、莊嚴的感覺。在造像上作了兩個藝術處理:一是適度地放大頭部,處理好視差關係,使人們仰視大佛時,毫無比例失調之感,反面感到佛像比例協調,佛面容親近真實。另一個巧妙的創造是鑿成穴代替眼珠,使觀瞻者不論從哪一角度仰視,均有與佛陀目相接之感。
2000年以來大開發力度,相繼建成了般若谷、射鵰村佛心廣場木化石林、露天彌勒、羅漢洞、白雲湖、城隍廟等特色景觀。

歷史人文

新昌大佛寺曇光法師的舍利塔
大佛寺的開山和尚是東晉名僧曇光。曇光是江蘇崑山人,自幼出家,拜訪名師,鑽研佛學,成為一位有影響的僧人。東晉永和(345-356年)初年,縣光漫遊江左,宿石城山下,見這裡古木參天,石壁千仞,青藤繞石,環境十分清幽,就在這裡劈荊斬棘,在山洞裡修行。南齊永明(483-493年)年間,僧護來到石城山隱岳寺,做了隱岳寺的住持。他見寺北有青壁乾余尺,每至其下,“聞管弦聲或發光怪”,決心就壁刻成佛像。石壁堅硬,進展慢,至齊建武年間(494-498年),僧護圓寂時,只粗粗鑿出頭部形象。其弟子僧淑等繼其業,因“資力莫由”而停工。
梁天監十二年(513年),齊梁時代名僧僧祐受建安王蕭偉之邀,專程來到隱岳寺主持鑿刻石佛的工程。僧祐(445-718年)是齊梁時代的一位律學大師,也是古代傑出的佛教文史學家、雕刻家。僧祐來到隱岳寺,見僧護和僧淑所鑿的石佛“失在浮淺”,於是再次招集工匠,“大事更張,因舊功鏟入五丈”,“捫虛梯漢,構立棧道,狀奇肱之飛車,類仙腹之懸閣,高張圖范”,前雕刻四年,造成極精美的石彌勒佛坐像。南朝梁著名文學論批評家劉勰,特為之作了2200多字的《梁建安王造石城山石佛像碑記》,讚譽這座石彌勒像是“不世之寶,無等之業。”這座“命世之壯觀,曠代之鴻作”是經過僧護、僧淑、僧祐三人相繼建造而成的,主體工程的設計和完成者是僧祐。在大佛寺大雄寶殿的三層樓閣上,立有“三生聖跡”的匾額,就是指這三位法師楔而不捨地雕鑿石佛的歷史。據《嘉泰會稽志》載,唐會昌五年(845年),石城建瑞像閣三層。五代後梁開平元年(907年);石城寺遭火焚。開平三年(909年),吳越王錢鏐錢八千萬,起彌勒寶閣三層及殿宇300餘間,賜寺名為“瑞像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奉沼改瑞像寺為寶相寺。明朝永樂九年(1411年),重建毗盧閣,三層五極,高十三丈五尺,改寺名為毗盧閣。後道兵燹,殿堂均毀,唯十丈金身石彌勒佛像獨存。清朝末年,重建五層高閣,重裝大佛及羅漢像。1925年,在寺門口立碑,上書“大佛寺”。至此,寺廟改稱大佛寺,沿用至今。
新昌大佛寺智者法塔

大佛寺的主要殿堂有天王殿、西方殿、大雄寶殿、大佛殿、地藏殿、藏經樓、隱鶴樓等,還有千佛院、智者法塔等建築,此外還有朱子題字、隱岳洞、無量橋、放生池、龜化石回音壁、米蕭所書“面壁”題刻、古銀杏、解開岩、仙客岩、七雨頭、月峽等風景名勝。附近還有南岩寺、任公子釣台、化雲洞、蝙蝠庵、十里潛溪、石屏幽谷、一線飛瀑、天燭萬松、七盤勝景等。內塑海島觀音像,岩壁上分布著南齊永明三年(485年)開鑿的1040餘尊佛像。這些佛像高僅數寸,工藝精緻,栩栩如生,與大佛一樣,是中國早期南方石窟藝術的瑰寶,是研究南朝齊梁間雕塑藝術的重要實物史料。
大佛寺是浙江省省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後,又被國務院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每天前來參觀遊覽、朝山拜佛的遊人香客絡繹不絕,人們無不讚嘆這座鴻姿巨佛和周圍的幽美的景色。

新昌大佛寺門票介紹

成人票門市價100元,同程價90元。

遊玩須知

特殊人群:

A.免費政策:兒童身高1.2米一下免票,70歲以上老人須持有效證件免票
B.優惠政策:兒童身高1.2—1.5之間購兒童票,老年票60歲以上須持有效老年證或身份證購半票
上述優惠政策,需到景區自行購買。

主要景點

新昌大佛寺天洞佛國
智者法塔是天台山國清寺開山祖師智顗的衣缽塔。隋文帝開皇十七年(597年),智顗法師應詔進京,路經新昌石城寺(今大佛寺)講演佛法,隨即圓寂,建“智者大師法塔”。現在的塔是1983年重建。朱子亭為宋朝思想家朱熹建。朱熹曾在此著書立說。亭旁有摩崖石刻“天柱屹然”四字。朱熹自書一聯曰:“日月兩輪天地眼,詩書百世聖賢心。”解開岩,指一中裂如鋸開的磬石,民間傳說是兩位神仙化成孩童,用茅草鋸開岩石,鼓勵僧淑要持之以恆地雕鑿佛像。解開岩有一斷石如和尚倒立,稱“倒施和尚”。傳說一和尚見頑童以草鋸石,譏笑說:爾等能鋸開石頭,我就倒著走。結果巨石鋸開了,那和尚只得倒立在那裡了。
千佛禪院位於大佛寺西北約300米,緊鄰大佛寺的外山門,是除大佛之外的另一處石窯造像。因石窟內佛像總數超過一千,故名千佛禪院。
千佛岩,佛像確有千尊以上,據統計,石窯內共有佛像1075座,大的有1米之多,小的僅數寸。千佛禪院前身是高僧於法蘭創建的元化寺,成寺於公元345—356年,可見千佛岩的造像早於大佛。南朝時,南方很少有石窯造像,因此位於新昌石城山的千佛岩就顯得異常珍貴。千佛禪院在“文革”時曾遭受損壞,但大多得到了保留,是很有研究價值的古代石窟造像藝術建築。
放生池在大佛寺外山門內。大佛寺的放生池非但是一般佛教寺廟中的固有建築,在新昌大佛寺更有平添景色的妙用。不管是香客還是遊客,一進入外山門,就會被兩處清澈的水池所吸引,水面映照著兩面青山、四面綠樹,佛門淨地的感覺油然而生。放生池南面岩壁“南無阿彌陀佛”為弘一法師手跡,“放生池”三字為錢思廉所書。

旅遊指南

新昌大佛寺凍豆腐
市內交通:新昌旅遊客運中心乘8路公車直達大佛寺風景區。新昌旅遊客運西站乘2、6路公車到大大佛寺風景區;縣城——大佛寺0.5公里,城內“計程車”費5元。
美食:新昌大佛寺以素齋聞名。主要有:翡翠豆腐,豆豉尖椒苦瓜烤麩絲瓜湯香菇釀豆腐羅漢瓜脯,檸汁,凍豆腐,雙仁浮皮獨鹹茄乾燒春筍清炒青菜炒甜椒金針菇拌仙人掌玉版菇盒木魚渡僧澆汁蘑菇烤豆腐棒棒香絲三丁玉米白菜佛手卷花開富貴乾煎豆腐蜂窩土豆,醬爆茄子什錦豆腐卷乾醬高筍等。
住宿:大佛寺內有禪房,不過需要事先預定。新昌縣城距大佛寺只有0.5公里,價格也不貴。是個旅遊的好去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