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勒,M.

瑞典電影導演、編劇、演員。1883年 7月17日生於芬蘭的赫爾辛基,1928年11月8日卒於斯德哥爾摩。1899 ~1911年在瑞典和芬蘭的劇院當演員。1911年在斯德哥爾摩的小劇院當經理,並開始擔任舞台戲導演。1912年進斯溫司卡影片公司當電影導演,初期他照搬舞台劇的藝術手法,拍攝了一些影片,如《吸血鬼》(1912)等。1920年他拍的喜劇影片《漁村》對世界電影喜劇片的發展發生過影響。斯蒂勒的最佳作品是他根據斯堪的那維亞新浪漫主義作家的小說改編的影片。如《火紅的小花之歌》(1919,根據芬蘭作家J.林南科斯基的作品改編)、《尤哈》(1920,根據芬蘭作家J.阿霍的作品改編)。斯蒂勒把劇情發展到攝影棚外去處理,拍攝天然實景作為背景來襯托農民、漁夫、伐木工人等有血有肉的形像。影片《阿爾納的寶藏》(1919,根據女作家S.O.L.拉格洛夫的小說改編)通過心理描寫、情緒感染,具有民歌氣息,最充分地體現了斯蒂勒的藝術風格特徵。

斯蒂勒,M.

正文

瑞典電影導演、編劇、演員。1883年 7月17日生於芬蘭的赫爾辛基,1928年11月8日卒於斯德哥爾摩。1899 ~1911年在瑞典和芬蘭的劇院當演員。1911年在斯德哥爾摩的小劇院當經理,並開始擔任舞台戲導演。1912年進斯溫司卡影片公司當電影導演,初期他照搬舞台劇的藝術手法,拍攝了一些影片,如《吸血鬼》(1912)等。1920年他拍的喜劇影片《漁村》對世界電影喜劇片的發展發生過影響。斯蒂勒的最佳作品是他根據斯堪的那維亞新浪漫主義作家的小說改編的影片。如《火紅的小花之歌》(1919,根據芬蘭作家J.林南科斯基的作品改編)、《尤哈》(1920,根據芬蘭作家J.阿霍的作品改編)。斯蒂勒把劇情發展到攝影棚外去處理,拍攝天然實景作為背景來襯托農民、漁夫、伐木工人等有血有肉的形像。影片《阿爾納的寶藏》(1919,根據女作家S.O.L.拉格洛夫的小說改編)通過心理描寫、情緒感染,具有民歌氣息,最充分地體現了斯蒂勒的藝術風格特徵。斯蒂勒是“瑞典古典電影學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斯蒂勒依據“瑞典古典電影學派”的主要美學原則,節奏感強,造型處理富有表現力,天然實景與劇情、人物有機的結合等藝術處理原則把拉格洛夫的小說改編成電影,如《古莊園》(1923)、《古斯泰·貝林的故事》(1924)。1924年斯蒂勒去美國,在好萊塢拍攝了影片《帝國旅館》(1927)、《受審判的女人》(1927)、《罪惡之街》(1928)。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