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摩萊特

斯摩萊特出生於蘇格蘭邦希爾附近的一個鄉紳家庭,是一個十分多產的作家,著有六部長篇小說,兩部戲劇,編輯和撰寫的非虛構作品多達七十卷,還翻譯過大量文學作品。

斯摩萊特

全名: 托比亞斯·斯摩萊特(1721—1771)出生於蘇格蘭邦希爾附近的一個鄉紳家庭。從格拉斯哥大學醫學系畢業後,他一度擔任軍艦上的醫生,在西印度群島呆過一段時間,後返回倫敦開辦私人診所。斯摩萊特利用行醫之餘從事文筆工作,是一個十分多產的作家,著有六部長篇小說,兩部戲劇,編輯和撰寫的非虛構作品多達七十卷,還翻譯過大量文學作品,其中包括三十五卷本的《伏爾泰全集》,被譽為菲爾丁理查遜之後18世紀英國最有才能的小說家。

托比亞斯·斯摩萊特-作品簡介

受西班牙文學傳統的影響,流浪漢小說在18世紀的英國流行一時。斯摩萊特的小說處女作《藍登傳》(1748)就是一部典型的流浪漢小說,它將一系列有趣的事件串聯在一起,表現主人公尋找愛情與財富的經歷。小說有很強的自傳性,主人公藍登出生於蘇格蘭的紳士家庭。因不堪其祖父的暴虐,藍登的父親在他很小便離家出走。在沒有父愛的環境成人後,藍登帶上一名侍從到倫敦謀生。經過努力,他獲得醫師資格,當上助理海軍醫生,在海上經歷過種種磨難,一度淪為奴僕並愛上主人的侄女。由於愛情無望,他返回倫敦,因債務纏身被關進監獄。後來,叔父將他救出,兩人一起四處流浪,在西班牙遇見早年離家出走現已身為富豪的父親。藍登從此過上衣食無憂的紳士生活。
《藍登傳》是斯摩萊特改造西班牙流浪漢小說傳統的產物。它非常“適合英國現代讀者的現實主義欣賞趣味,並且描寫了一個可以辨認的現代世界”。小說最大的特點是故事情節驚險曲折,但人物塑造卻過於平淡無奇。而在其代表作《亨佛利·克林克》中,情況正好調了過來。
書信體小說《亨佛利·克林克》主要記述身患疾病的威爾斯紳士馬修前往巴斯療養,妹妹碧莎及其侍女等人一同前往,然後又途經倫敦,北上愛丁堡,返回威爾斯的經歷。書名中的克林克使他們在旅途中收留的男僕,後來得知是馬修的私生子。全書由不同人物所寫的八十二封書信組成,從不同側面描繪18世紀英國的社會生活圖景,塑造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糅合理查遜的藝術手法與菲爾丁的小說主題,表明作者已經擺脫早年模仿流浪漢小說的創作模式,具備了更強的藝術創造能力。《佩雷格林·皮克爾傳》(1751年)的主人公是一位英格蘭人,包含了斯摩萊特一些最為機智和歡快的諷刺。

托比亞斯·斯摩萊特-文學地位

斯摩萊特的小說既具有很強的寫實成分,又帶有很強烈的主觀色彩。與菲爾丁和理查遜一樣,斯摩萊特是18世紀英國小說發展過程中起到極其重要作用的人物。經過這些小說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小說這種文學樣式在英國已臻成熟,從而為現實主義小說在19世紀的繁榮打下堅實的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