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沃洛狂歡節

斯塔沃洛狂歡節是比利時最具特色的狂歡節活動之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初,身著白色教士服,頭戴胡蘿蔔狀長鼻子面具的“白衣人”是節日裡最典型的形象。在狂歡節的最高潮,“白衣人”要用吹起的豬膀胱敲打路人的頭,並向人們拋灑碎紙片。

簡介

斯塔沃洛狂歡節斯塔沃洛狂歡節

斯塔沃洛狂歡節每年3月舉行,是比利時最具特色的狂歡節活動之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初。身著白色教士服,頭戴胡蘿蔔狀長鼻子面具的“白衣人”是節日裡最典型的形象。在狂歡節的最高潮,“白衣人”要用吹起的豬膀胱敲打路人的頭,並向人們拋灑碎紙片。

節日盛況

斯塔沃洛狂歡節斯塔沃洛狂歡節

3月22日,復活節前倒數第三個禮拜日,在比利時東部地區斯塔沃洛 (Stavelot)的班什(Binche)小城裡,天氣陰霾,延續了五百多年的狂歡節按例舉行。前晚的遊行多是焰火和燈光秀,真正的大戲是今天下午的“白衣人”遊行。

參加狂歡節慶祝的人們全身被撒滿碎紙片。人們不僅要噴灑彩色紙片增加歡樂的氣氛,同時參加遊行的人們一般是要身穿白色長袍,戴上鑲有紅鼻子的面具。另外,一些其他裝扮的遊行隊伍也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裝扮成“白衣人”形象的狂歡者手持豬的膀胱參加狂歡節遊行活動。用吹起的豬膀胱敲打路邊女孩的頭歡者與人們一起跳舞慶祝。參加狂歡慶祝的人們全身沾滿拋灑的碎紙片。興奮的小城居民下午兩點就準時從各家門口雲集到街道邊。在絢麗的花車之後,披著白色床單、帶著肉色面具,裝扮著朝天胡蘿蔔鼻的狂歡主角出場。這些有著呆板的面孔,戴著胡蘿蔔鼻子和嘴唇鮮紅的人物浩浩蕩蕩地出現,引起圍觀人群的一陣歡呼。

白衣人的武器

“白衣人”的由來,其實頗有典故。中世紀時,這座小城的風化十分自由,僧侶們也能上街慶祝狂歡節。但,僧侶們擁有的這項自由在1499年被強行中止,斯塔沃洛小城的統治者頒布了禁止僧侶上街參加嘉年華狂歡的禁令。當地居民為了反對這一禁令,遂穿上僧侶服參加遊行,以示抗議。這種傳統自16世紀一直保持至今。現在,斯塔沃洛小城的白衣人們顯然沒有四五個世紀前的遊行隊伍那么激進憤怒,他們一手拿著用豬膀胱充氣後製成的“打擊棒”,一手不斷地向天空拋灑各色碎紙片。路人在他們的帶領下,即興跳起舞步,酣暢淋漓地歡笑或尖叫著。在上坡的鵝卵石路上,兩旁的狂歡人群你推我搡,白衣人舉著豬膀胱四處敲打行人,遊人們有的四處逃竄,有的主動迎上去。我在接踵摩肩的人群中成為白衣人的打擊目標。充了氣的豬膀胱十分堅硬,三五下敲打下來,我開始感受到這“不能承受之輕”帶來的陣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