斛山寨戰鬥

1934年11月8日,紅二十五軍在河南省光山縣扶山寨地區進行了斛山寨戰鬥,此次戰鬥,紅二十五軍在扶山寨打垮敵人約10個團的突然襲擊,取得了斃傷俘敵約4000餘千人的勝利。這是紅二十五軍離開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前的最後一仗,為部隊實行戰略轉移殺出了一條血路。

事件介紹

1934年11月6日,活動於皖西葛藤山地區的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約3000人),奉命趕赴鄂東北接受中共中央的緊急指示,開始向西轉移。7日,連續衝破國民黨軍6個師在商(城)麻(城)光(山)潢(川)交界地區構成的重重封鎖,殲其4個連、擊潰2個多團,於8日拂曉進抵河南省光山縣東南扶山寨(又稱胡山寨或斛山寨)地區。隨即遭到跟蹤而至的國民黨軍第107、第117師和“追剿隊”第4、第5支隊共約10個團的突然襲擊。紅25軍倉促應戰,以第75師(轄2個團)第223團和第224團分別在扶山寨以東的劉灣和扶山寨以南朱家坳抗擊第107、第117師和第4、第5支隊的攻擊。因朱家坳地形不利抗擊,第224團即主動向扶山寨西南的晏合水紅25軍軍部所在地轉移。第4、第5支隊乘機進占朱家坳,並多次向第74師(轄3個營)陣地扶山寨制高點進攻,均被第74師擊退。在此情況下,軍長徐海東、政治委員吳煥先當即以第74師繼續扼守扶山寨制高點,從正面牽制、消耗第4、第5支隊;以第75師第224團沿扶山寨北坡向東迂迴至第107師側後,突然發起攻擊,第223團亦乘機反擊,迫使第107師向東撤退。接著,第223、第224團乘勢轉攻第117師,將其擊潰。該兩團繼又集中兵力向第4、第5支隊側後發起攻擊,第74師亦從正面反擊,將其壓至朱家坳一帶,戰至黃昏,將第4、第5支隊擊潰,並殲其一部。此次戰鬥,紅25軍共殲國民黨軍約4000人。

事件意義

紅二十五軍在扶山寨打垮敵人約10個團的突然襲擊,取得了斃傷俘敵約4000餘千人的勝利。這是紅二十五軍離開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前的最後一仗,為部隊實行戰略轉移殺出了一條血路。此戰的主要經驗是:1.果斷地定下打的決心。這次戰鬥,紅二十五軍遭到強敵突然襲擊。如果倉卒轉移,敵人必然緊追,而紅軍經長途跋涉,異常疲勞,不但難以擺脫敵人,而且可能在更不利的條件下被迫應戰;如果猶豫不決,則可能全軍陷入重圍,或被敵人各個擊破。因此,及時、果斷、大膽地下定打的決心,以堅決的戰鬥擊敗敵人,這是扶山寨戰鬥勝利的首要原因。 2.發揚紅軍能攻善守、勇猛頑強、不怕犧牲、不怕疲勞、連續戰鬥的優良作風。紅二十五軍是在日夜兼程前進,連續突破敵人重重封鎖,連續作戰3次,已急行軍100多公里而異常疲勞的情況下,遭敵10個團的突然襲擊,處境非常危險,但由於全軍上下英勇奮戰,終於戰勝了絕對優勢的敵人。 3.採取了以一部分兵力占領有利地形,從正面箝制敵之主力,集中主力從側後各個擊破敵人的正確戰術。戰鬥一開始,紅二十五軍即處於不利地位。由於軍首長正確地分析了當時雙方情況,決定以第七十四師占領和堅守扶山寨陣地,以積極動作箝制消耗敵之主力,以第二二四團迂迴到敵側翼實施反擊,使紅二十五軍由戰術內線轉到戰術外線。這樣,便將進攻和防禦巧妙地結合起來,使紅軍由被動轉為主動,將敵各個擊破,取得整個戰鬥的勝利。紅軍成功地運用正面牽制、側後迂迴的戰法是這次戰鬥勝利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