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魚

斑魚

斑魚又稱黑魚、團魚、烏棒、生魚、蛇頭魚、孝魚、墨頭魚等,其肉質細膩,肉味鮮美,刺少肉多,每百克魚肉含蛋白19.8克,脂肪1.4克,碳水化合物1.2克。營養價值是很高,有補脾利水、去瘀生新、清熱祛風、補肝益腎等功能。加之斑魚肉煲湯鮮甜無腥味,在我國南方地區,斑魚湯一向被視為病後康復和體虛者的滋補珍品。斑魚屬硬骨魚綱、鱸形目、攀鱸亞目、鱧科、鱧屬。中國養殖的主要品種有烏鱧、斑鱧及其雜交種,而斑魚即為它們三者的俗稱。斑魚對水體中環境因子的變化適應性很強,尤其對缺氧、水溫變化、不良水質有很強的適應能力。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斑魚斑魚
斑魚屬硬骨魚綱、鱸形目、攀鱸亞目、鱧科、鱧屬。中國養殖的主要品種有烏鱧、斑鱧及其雜交種,而斑魚即為它們三者的俗稱。
1、烏鱧的形態特徵身體前部呈圓筒形,後部側扁;一般體長25—40厘米。頭長,前部略平扁,後部稍隆起。體色呈灰黑色,體背和頭頂色較黑,腹部淡白,體側各有不規則黑色斑塊,頭頂各有2行黑色斑紋。背很長,幾乎與尾鰭相連,無硬棘,始於胸鰭基底上方。腹鰭短小,胸鰭圓形,鰭端伸越腹鰭中部。臀鰭短於背鰭,尾鰭圓形,末端不達肛門。肛門緊位於臀鰭前方。全身披有中等大小的圓鱗,頭頂部覆蓋有不規則鱗片。側線平直,在肛門上方有一小曲折,向下移2行鱗片,位於體側中部,後延至尾基。珠三角地區的漁民習慣上稱為“兩湖斑魚”。魚肉腥味較濃。
2、斑鱧的形態特徵一般體長20厘米,體重500—1000克。體近圓筒狀,尾柄粗短。頭長、吻短、略平扁。背鰭、臀鰭基部甚長,無硬棘。胸鰭圓,腹鰭小,前位。尾鰭圓形。體黑灰色,腹部灰白,具有眾多不規則大小黑斑;頭頂部黑斑呈“一八八”狀。習慣上稱為“兩廣斑魚”,魚肉煲湯無腥味。
3、斑鱧與烏鱧的主要區別烏鱧體較長,斑鱧體較短;烏鱧頭頂部有七星狀斑紋,斑鱧頭頂部斑紋則呈近似“一八八”三個字之狀。此外,烏鱧的頭比較尖,更似蛇狀。
4、雜交魚以外地(山東、湖南等地)烏鱧為父本、廣東斑鱧為母本雜交育繁出子一代雜交種,該雜交種生長速度快,3個月體重可達1公斤左右,具有抗逆性強、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等特點。在珠三角地區,斑鱧俗稱為“港種”,烏鱧俗稱為“湖南魚”,以前兩種斑魚雜交繁育出的子一代魚為“雜交種”

生活習性

斑魚斑魚
斑魚對水體中環境因子的變化適應性很強,尤其對缺氧、水溫變化、不良水質有很強的適應能力。當水移動圖片體缺氧時,它可以將頭露出水面,藉助鰓腔內的鰓上器直接呼吸空氣中的氧氣。即使在少水甚至離水的情況下,只要保持鰓部和體表一定的濕度,仍可存活較長時間。斑魚的生存水溫0℃—41℃,最適水溫26℃—28℃。當春季水溫達到8℃以上時,常在水體中上層活動,夏令季節常活動於水體上層,秋季水溫下降到6℃以下時,遊動緩慢,常潛伏於水底深處,當冬季水溫過低時,其將身體後半部潛埋於淤泥或草堆里,頭露在水中不吃不動。斑魚有很強的跳躍能力,當天氣悶熱、下雨漲水時,斑魚往往會躍出水面,沿堤岸逃逸;在有流水衝擊時往往也會激起魚躍而逃跑,逃逸時身體似蛇形,緩緩向前移動。

繁殖生長

斑魚為典型的兇猛肉食性魚類,自然界斑魚主要以小魚、蝦、蛙、和蝌蚪、水生昆蟲及其它水生動物為食。因魚體大小和棲息環境的不同,其攝食的食物種類也不同。魚苗期主要以橈足類、枝角類和搖蚊幼蟲為食,當體長達3厘米以上時,轉向以水生昆蟲為主,也吃一些小型魚蝦,當體長達8厘米以上時,則以魚蝦為主要攝食對象。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魚體的長大,當食物不足或規格大小相差懸殊時,斑魚有自相殘殺的習性,因此,養殖斑魚要注意放養規格一致,尤其種苗培育階段,應根據大小實行多級分養。在自然條件下,2齡前為斑魚體長加速生長階段,生長旺盛,2齡後進入性成熟階段,魚體增長速度減慢。在人工飼養條件下,使用膨化飼料投喂,夏季高溫時節養殖4個月後,斑鱧(港種)可達1·0—1·2斤,雜交種養殖3個月可達2斤。

種群分布

斑魚是底棲性魚類,通常棲息於水草叢生、底泥細軟的靜水或微流水中,遍布於湖泊、江河、水庫、池塘等水域內,時常潛於水底層,以擺動胸鰭來維持身體平衡。

經濟價值

斑魚斑魚
斑魚是鱧科魚類中個體大、生長快、產量和經濟價值較高的名貴經濟魚類。斑魚的地方名有:黑魚、財魚、烏棒、斑魚、蛇頭魚、孝魚、默頭魚等。斑魚為經濟價值較高的淡水魚類,是一種營養全面、肉味鮮美的高級保健食品。
斑魚骨刺少,可食率63%。在中國南方地區,尤其是在兩廣和港澳地區,斑魚一向被視為病後康復和體虛者的滋補珍品。廣東馳名的“斑魚葛才湯”甚為廣大民眾所喜愛。斑魚適應能力強,生長迅速,運輸方便,隨著國內養殖業的發展和國外貿易的需要,斑魚漸成為產銷兩旺的特種養殖品種,斑魚的養殖技術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和重視。

相關菜譜

斑魚斑魚
木瓜斑魚湯
材料:木瓜、斑魚、紅棗
做法:1、木瓜去皮、去子,洗淨後切成大塊;紅棗洗淨去核;斑魚切片。2、燒滾適量的清水,放入所有材料,用大火燒滾後改用慢火煲約兩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滋潤養顏
西洋菜斑魚湯
原料:西洋菜,斑魚,薑片,淮山,枸杞,蜜棗。
作法:將斑魚用食油煎一下加水與薑片,淮山,枸杞,蜜棗同放瓦罐中煲,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約1個半小時,再放入西洋菜煲十幾分鐘即可。
功效:潤肺,止咳之功效
黃杞煲斑魚
材料:斑魚1條(約350克)、黃豆50克、枸杞5克、生薑10克、蔥10克。
製法:1。斑魚洗淨砍成塊,黃豆泡透,枸杞泡透,生薑去皮切片,蔥切段。2。燒鍋下油,放入薑片
用中火煎斑魚塊,放入瓦煲內,加入黃豆一同煲。3。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約1個半小時,加入枸杞、蔥段,調味,再煲15分鐘即可食用。
功效:見脾開胃,養血益腎。
赤小豆粟米須斑魚湯
材料:赤小豆150克、粟米須50克、斑魚1~2條(約500克),生薑3片。
做法:赤小豆、粟米須洗淨,稍浸泡;斑魚宰淨,晾乾,用薑絲少許起鍋,將斑魚放進油鑊內慢火煎至微黃。把赤小豆、粟米須和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水量),武火煲沸後,再加入斑魚滾後,改為文火煲約1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鹽、油調味便可。
功效:健脾開胃,利水祛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