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剪影

文苑剪影

《文苑剪影》是2006年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孟慶。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書名:文苑剪影

圖書編號:1619747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定價:28.0

ISBN:753261986

作者:吳孟慶

出版日期:2006-01-01

版次:1

開本:16開

簡介

1938年,徐悲鴻應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主持人許地山教授的邀請,到香港舉辦畫展。展廳設在港大圖書館。悲鴻與地山原系舊交,我家就在港大附近,因此便請悲鴻住在我家。當時,香港有一位德籍馬丁夫人,收藏許多中國古代繪畫,其中不乏珍品。地山對中國文物外流十分痛惜,早就有意贖回其中的一些珍品。現在行家到來,正可鑑別。於是他就建議馬丁夫人和悲鴻交換收藏。悲鴻用法語與馬丁夫人交談,十分融洽。馬丁夫人遂將藏畫悉數取出,請悲鴻鑑賞。悲鴻一眼瞥見一幅人物白描長卷,畫面八十七個人物,列隊行動,姿態飄逸自如,表情栩栩如生,如神似仙。該畫構圖精美,用筆流利勁健,風格高古純樸,確是稀世之寶。悲鴻一見,心跳手抖,便商之馬丁夫人,願以此次畫展中最佳作品與之交換。馬愉快接受。悲鴻得此寶圖,大喜不已,回到我家,便將此卷蓋上“悲鴻生命”的圖章,並將其命名為《八十七神仙卷》,然後與地山開懷暢飲,以示慶祝。

目錄

文壇花絮

我和魯迅緣慳一面

魯迅與重慶一段文字緣

柳亞子兩次詩頌毛潤之

郭沫若詠故鄉山川

錢潮郭沫若攜手譯《茵夢湖》

留日學生保護郭沫若

郭沫若詩詞答謝董竹君

郭沫若兩哭張一■

郭沫若巧改七絕

《郭沫若巧改七絕》補正

郭沫若賦詩賀佳人

郭氏鬻字條例

郭沫若聯語救人命

張恨水演京劇

張恨水請客

張恨水的補白詩

嚴獨鶴筆名的由來

嚴獨鶴遇刺記

郁達夫生前未發表的詩

郁達夫怒踩孔方兄

教我如何不想他

《子夜》最初署名為“逃墨館主”

茅盾騎馬閱兵

茅盾給尤其彬的一封佚信

茅盾自蘇聯返滬的歡迎會

孩子叫老舍“老老師”

田漢愛唱《擊鼓罵曹》

田漢倚馬賦詩贈友人

田漢盛讚余福星

田漢軼事三則

朱自清步行講學

俞平伯的病中吟

冰心冰瑩喜“相逢”

夏衍的筆名

夏衍沒對《義勇軍進行曲》作修改

文學情侶蔣光慈與吳似鴻

沈從文的章草

趙景深題贊豐子愷

李健吾葉公超曾勸周作人南下

施蟄存難忘鄉情

詩人陳小翠

一方被誤傳的鄧拓閒章

蕭軍筆名的由來

蕭軍在美國捍衛魯迅

曹禺主演《安魂曲》

聶紺弩的《韓康的藥店》

周立波的“芳草”與“油漆”奇談

許傑的人情味

一部等了半個世紀才出版的全集

“模範丈夫”馮乃超

徐調孚火線救手稿

姚蓬子“長袖善舞”

“艾以與羅亭”是什麼關係

馬烽怎樣成名

待人寬厚的劉紹棠

我為金庸當儐相

我家有張泰戈爾相片

蕭伯納的上海一日游

記藕波詞社的一次作詩會

學林散記

方惟一挽楊斯盛

嚴復批詩

唐文治在無錫中學和“唐調”

由汪曾祺文想到的

章太炎“分封五王”趣聞

蔡元培嗜讀書

蔡元培擔保馬非百進北大

蔡元培的家教

梁啓超和乾隆詠豬

丁福保質書有名氣

林白水撰聯諷慈禧

錢名山與孝女英雄施劍翹

先父錢名山論書法

錢基博論兵法

馬一浮蓄鬚之由來

馬一浮桐廬避難小記

蔣夢麟寫字義賣

失子之痛的張伯岑

陶行知詩勉章衣萍

陶行知的趣詩

“女武訓”劉英士

胡適提倡白話文動機始於綺色佳

我印象中的胡適

胡適詩嘲楊杏佛

胡適演講妙語連珠

憶胡適的一次講演

胡適教我養生秘方

史量才拯救中華書局

史量才題詞一一則

史量才的銅像

周巍峙給史量才故居題詞

章錫琛助人為樂

李四光吃墨

竺可楨泰和建堤

洪深教學趣聞二則

洪深教我們獨立思考

葉公超髒話交友

羅家倫情系邊塞

唱起《玉門出塞》這首歌

有關甘肅的一首老歌詞

羅常培與速記

羅常培作校歌

梁思成與佛光寺

與陸小曼分手後的王賡

關於許紹棣

方其道聯挽劉和珍

佘雪曼施“新政”遭排擠

張友鸞罵進《世界日報》

張友鸞妙手編“花絮”

蘇宗仁獻國寶“百一硯

張伯駒自述收藏國寶始末

永遠追求完美的傅雷

艾思奇的處女作

胡曲園為王造時抱不平

一絲不苟的鄭天挺

中央大學為何解聘唐圭璋

蒯斯曛和席滌塵的英文名

張宜之歪改《陋室銘》

劉達人的明斷

神秘的蔡老闆

吳天石的吃飯詩

嚴復孫女嚴倚雲

藝苑鉤沉

羅亮生憶譚鑫培在滬演出

歐陽予倩與蓋叫天“不打不相識”

歐陽予倩的清貧

看梅大師演戲

程硯秋的“程派”

程硯秋寫的一幅扇面

南方京劇的“四大名旦”

“江南第”旦“黃桂秋

周信芳的民族氣節

周信芳的工資

周信芳翻“吊毛”

馬連良的哀怨

聽冬皇一孟小冬絕唱

為俞振飛刻匾

“麒麟童”乙名的衍生

北方也有“麒麟童”

“活包公”李如春

伶人私房行頭之始

1956年上海有幾個京劇院團

崑劇1947年的一次特殊演出

我編越劇《盤妻索妻》

最早演出的革命現代戲

粵劇票友郭琳爽

見佐臨先生最後一面

轟動上海灘的一次“公演”

復旦校園話劇可喜的復興

中國電影事業的“救生圈”羅明佑

影片《不怕死》風波目擊記

但杜宇戲院泄憤

應雲衛給陳鯉庭下跪

胡蝶參演的最後一部影片

金焰怒摑豪門千金

趙丹吟詠《茶館小調

阿丹搭車記

白楊智斗軍閥

回味無窮的“窮光蛋湯”

聽周璇李香蘭唱歌

“延安電影團”的誕生

一部喜劇片連遭三大人物炮轟

三十年代的歌壇“天王”

麥新和他的《農會會員歌》

《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誕生記

為慈禧代筆的女書畫家

吳昌碩賞識少年譚建丞

齊白石夫人棄畫避嫌

錢化佛何來“無量佛”

沈尹默二首佚詩

馬公愚虎背留影

聽馬公愚講故事

馬公愚《革命烈士印譜》被張春橋扼殺

徐悲鴻為老師當伯樂

徐悲鴻香港得寶記

徐悲鴻畫《國殤圖》

徐悲鴻推崇古元

呂學端為徐悲鴻運字畫

徐悲鴻慷慨捐助施劍翹

蔣碧薇談攢私房錢

張大千學名張爰

張大千“空城計”智退土匪

徐燕孫狀告張大千

張大千贈毛澤東荷花圖

顏文棵的民族氣節

顏文棵的兩件嗜好

同舟偶遇豐子愷

豐子愷逃難途中軼聞

豐子愷填《憶江南》詞

豐子愷在文代會上作打油詩

豐子愷林散之同樣遭遇

傅抱石青勝於藍

傅抱石微雕《出師表》印

陳子莊早年曾是武狀元

謝稚柳詩讚莫力廟水庫

華君武力促林風眠謝稚柳內蒙行

賀天健提倡畫家應多食肉

參與國徽設計的高莊

沈逸千的名人肖像畫

為潘玉良“打雜”

《五個警察和一個零》的謎底

蘇局仙的絕筆

周南女中贈陶冷月湘繡《雛雞》

楊千里所用“奈向翁”印章

陳從周請俞平伯題寫“來許亭

陳從周為萬籟鳴題齋匾

富華蔡耕自費重修虛谷墓

“小園四友”來歷

葉秀山的山水小品

徐家基寫“外白渡橋”

上海解放前夕的第一幅毛澤東畫像

前塵留影

殿試點翰林

科場一字風波

我國早期留學生

我國第一所私立英語學校

浙杭盂蘭盆會紀勝

舊上海的“盆勝會”

“水龍會”與“分龍節”

清末民初的髮髻式樣

親歷集團結婚

洋場西服店

雷峰塔藏“金”之謎

魏源故宅與皇姑庵

徐家匯天文台功不可沒

雜記七十年前靜安寺路

上海中山公園園名演變

從八仙橋公墓到淮海公園

華人首倡的中國殯儀館

老秀才當街烘糕餅

價廉物美的“羅宋大菜”

杭州七色船菜

李浴日的全魚一席

坐牢“吃”教

舊上海的施茶和施藥

親歷毛公鼎收歸國有記

翡翠大白菜的身價

達摩面壁石

談漳州“八寶印泥”

朱友蘭創編髮行《蒙學課本

七十年前的一份讀者批評調查表

刊登在《科學》雜誌上的鋼琴曲

漫話《明報》

一份在洋招牌掩護下的抗日畫報

刊發《惟楚有材》惹禍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