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孚文集

羅孚文集

《羅孚文集》是2010年10月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孚。本書收錄了二十多位香港作家的精選優秀作品。

內容介紹

《羅孚文集(共7冊)》內容介紹: 一九九七年,在香港從事文化活

動超過半個世紀的羅孚,邀約二十多位香港作家,寫下他們懷念中的人和

事,所寫的都是真人真事,且都是名家寫名家,不作虛構,但在表現的方

式上,個別可能像小說,原則上還是實事求是的寫實。

有些東西原來都存在在我們的歷史和我們日常生活中,時間令人遺忘

,但也是時間提醒我們記住歷史,令我們有了記憶。《羅孚文集(共7冊)

》帶你領略一代大師的風采。

作者介紹

羅孚,原名羅承勛。1921年生於廣西桂林。1941年在桂林加《大公報》,先後在桂林、重慶、香港三地《大公報》工作。任香港《新晚報》編輯、總編輯。編輯過香港《大公報》、《文匯報》的《文藝》周刊。以絲韋、辛文芷、吳令湄、文絲、柳蘇等為筆名,發表了大量的散文、隨筆和文論、詩詞等。著有《香港,香港》、《南鬥文星高——香港作家剪影》、《燕山詩話》、《西窗小品》等,編有《聶紺弩詩全編》、《香港的人和事》等。

作品目錄

《香港人和事》編者的話金應熙的博學與迷惘話說金庸一段護書往事——記陳君葆先生吾家翁——記陳夢因“雲姊姊”和《新兒童》復觀先生與香港梁厚甫首創怪論素描黃永玉統戰高手費彝民嘉道理勳爵二三事“人間國寶”饒宗頤香港半世憶群師我的早年廣播生涯巴金在香港發表《隨想錄》期間一批信件注釋往事模糊蘆花岸——香港九華徑的一些回憶記鄧爾雅先生李先生的迷宮我的義父和老師林風眠那天晚上香港的紅酒說不完的馬照跑狗尾續貂話古龍舊信封藏逐客令少芳的故事李秉仁辦《書譜》錢穆先生——憶舊遊之一《香港人和事》後記《香港人和事》重要啟事《南鬥文星高》輯一 巴金熱 世紀同齡老畫家——林風眠在香港 回想《知堂回想錄》 周作人其文 曹聚仁在香港的日子 回憶曹聚仁先生 我所知道的葉靈鳳先生 鳳兮,鳳兮——紀念葉靈鳳逝世十周年 葉靈鳳的後半生 吞旃、坐牢及其他 葉靈鳳二三事 關於《香港方物志》 關於《讀書隨筆》 繁花時節懷紺弩——《聶紺弩傳》代序 紺弩和香港 紺弩和雜文 懷念秦似 秦似和香港 蕭紅的骨灰 蔡元培的墳 魯迅的演講地 章士釗二三事輯二 香港有亦舒 金色的金庸 陝影下的梁羽生 三蘇——小生姓高 唐人和他的夢 才女強人林燕妮 粱厚甫的寬容和“鬼馬” 象西西這樣的香港女作家 倡倫——香港文壇拓荒人 徐訐也是“三毛之父” 劉以鬯和香港文學 無人不道小思賢——香港新文學史的拓荒人 你一定要看董橋 好一個鍾曉陽 《海光文藝》和《文藝世紀》——兼談夏果、張千帆和唐澤霖 雜花生樹的香港小說 東北雪東方珠 香港的文學和消費文學——代後記《南鬥文星高》後記《北京十年》作者自序羅孚先生和他的《北京十年》話說羅孚 輯一 我和我的朋友們十年不尋常與齊白石為鄰大鐘接薊門電子一條街我的鄰居們小報與大報小朋友、女朋友“沒關係”小姑娘無為的姑娘們從尋找聶紺弩開始“文史館”噴飯兩位老前輩三個朋友王、吳的官司小丁和老楊話說圓蹄楊家的歡聚朋友的圈子馮友蘭和四皓“快活一百年”麻雀耍樂搶劫國際化跨國黑社會鳳樓和別墅“走鬼”搏撈“勝完可以再勝”女強人再談女強人女強人之外女人街菲律賓女傭報紙城爬格子動物塊塊框框新派武俠小說工夫片電影圈“茄喱啡”五台山·電視人體育小景大學和大學生巴金熱藝員和神諸神和關公看相算命,排隊等一年三板斧牆外·牆裡牆上狐影雞脾打鬼綠與黑時間就是,效率就是……小農和荒村漁村和避風塘特殊的九龍城寨奇異中英街香港·蛇口·深圳香港澳門“雙城記”“我愛香港”香港好“好在自由”壞在哪裡?一片心聲公仔紙和免費報《香港,香港……》後記舒蕪的詩向錢看而向“錢”看“小餅乾”蕭乾夏衍和舊夢鍾敬文和啟功話說周而復陳邇冬和竇爾墩王益知和田象奎章士釗的文和詩蕭紅的頭髮和骨灰宜興馬和仰雪館苗老漢和牛油詩他一身都是專家常任俠的詩和情卞之琳和臧克家李銳·廬山·三峽三松堂上一老人笑煞邕漓父子王文學大師的驚嘆沈從文的長信詩人荒蕪的悲劇 輯二 胡風集團人和事樓適夷和胡風悼詞上面的文章三十年往事如煙文藝青年張中曉見三回就有了罪呂熒被揪下台魯藜和王曼恬綠原和中美合作所賈植芳和漢奸問題胡風獲平反病好轉孫鈿的故事方然死在水溝里胡風的幻聽好劍好書真人真傑彭柏山孤光自照化鐵是空軍軍官“蛇窟”內幕青年侯紅鵝事件審阿壠的一場戲審胡風的一場戲胡風更甚於潘、饒舒蕪又成胡風餘孽一個又一個怪圈由胡風到茅盾何劍薰的h卦術耿庸與我的記憶胡風信和舒蕪詩 輯三 我所知道的周作人不去台灣來北京落水的前後周作人自稱是“看眾”給毛和周都寫信苦雨齋訪周作人書的悲劇人的悲劇壽則多辱十五年魯迅對知堂的理解夫妻和兄弟青史他年又如何 輯四 潘漢年和袁殊的傳奇郭有守和袁殊潘漢年、惲逸群和袁殊袁殊正式做“漢奸”二十年獄中生活惺惺相惜佐爾格袁殊去訪周作人荒蕪詩中的潘楊話說潘漢年三個故事和二老左聯舊事兩小開潘漢年一身重任和神秘從搜捕到和談潘漢年和陳立夫會談玩弄日特於股掌會見汪精衛帶來的麻煩毛澤東召見潘漢年潘漢年重回香港從香港北上又南下十天的奇異沉默潘漢年被捕以後夫婦重逢團河安家又進秦城又受審訊洣江茶場的老夫婦廖承志質疑陳雲平反何處更尋倩女魂自始至終潘漢年十九年後的平反昭雪《北京十年》後記《燕山詩話》序從胡喬木到喬木夏衍和貓的情誼從俞平伯到胡風馮雪峰十年祭空前絕後聶紺弩王力文革五哀詩“文章傾國”三家村馮友蘭詩論毛澤東秦似悲田漢哭孟超周作人已經平反了?“飽吃苦茶辨餘味”書憤放歌吳世昌精通洋文土詩人楊憲益詩打一缸油“生正逢時”吳祖光陳邇冬十步話三分碧空樓上探舒蕪“從來冠冕總堂皇”鐵骨錚錚邵燕祥“至今人厭說秦皇”黃苗子“青蠅拍後”玉尹老人獄中詩《燕山詩話》後記《西窗小品》卷一 大地和人 感慨萬千 黑暗的日子——重慶雜憶 大地小品 中州小品 黃河小品 長安小品 錦城小品 草堂小品 霧都小品 春城小品 故鄉山水 秋天,桂林山水 綠色的想望 誰殺桂林風景? 靈渠一片石 紅豆子和桃金孃 從文化城開始 苔寺·枯山水·禪 夏雨宜賞苔青青 一株樹的死亡 這屋後這山坡 鬧市一片綠 盛夏的紅影 二十多年一點滄桑 從穿到吃的變化 郊遊和市游 市游和自嘲 維園十年後 匆匆 何必嘆匆匆! 慢的享受 人生有常 如旅的人生 歲暮雜感 不知老之將至 年啊,擁抱! 春天,光怪陸離 秋天,舉杯! 月的節日 迎春帖 春天的濃淡 夏日之什 思想·山水·文物 看花看畫 你愛貓嗎? “夜非常大……” 我們的黃色 寂寞得想自殺 三毛錢的好心 府上和先生 第一次踏上八寶山 重陽雪·冬至雪 文化沙漠嗎? “大香港心態”? 太平門和太空人 留學生活以外 曼殊上人詩卷 “少愧猖狂薄老成”——回憶柳亞子先生桂林重慶二三事卷二 西窗小品 郁達夫的詩 郁達夫未發表的詩 曼殊上人的畫 弘一法師的字 黃花節憶潘冷殘 新發現的魯迅一首詩 懷“雨巷詩人” 楊振寧和你和我 山水的天下 因柑憶柳州 一梨一世界 花城冬日 花石的艷醜和虛實 喜聞改了酆都 “時光倒流” 秋花秋色 秋扇秋燈 秋風秋雨 賞星樂事 登高之樂 秋天的陽光 冬日雜寫 春節種種 春蠶到死 “我比前賢路已寬” 黃仲則和我們的秋思 小蜥蜴之夜 草木蟲魚 蛇與年 “醉名甚大” 茶的禮讚 “咖啡或茶” 黃河鯉和文慶鯉 辣椒禮讚 鹹蛋禮讚 吃狗和吃蛇 筍殼魚、臭豆腐 烤薯、煨栗、烘粑粑 音樂家庭 孩子們的笑料 “我愛你……” 談“飛”色變 孩子們的一清二楚 王錫爵飛去了哪裡? 有感於鄧稼先做小工 許士傑、陳香梅和一個公式 “便民”二題 寄語總編輯們 宴會的規模 宴會座位學 捧罵香港 何必“未亡人” 深感於沈從文之逝世 關於沈從文逝世訊息的雜感 有這么一位大人先生 出土文物和時報奇文 帽子和擁抱 張千帆《勁草集》序 周末雜感《西窗小品》後記《文苑繽紛》卷一 人和書 丹青是燦然的,不朽的——懷念林風眠老人 江湖煙霧怎相忘?——懷念徐復觀先生 千古文章未盡才——懷念楊剛大姐 蕭乾和《大公報》 兩次武俠的因緣 白乾灑處憶蕭銅 小記蕭銅 紺弩端木香港一段緣 徐哥的女兒和文章 郁達夫的詩和香港 關於《知堂回想錄》 《知堂回想錄》的回歸 《葉靈鳳卷》前言 “哀莫大於心不死”——《聶紺弩詩全編》後記 香港·文學革命·偉大作品 香港文學初見里程碑——《香港文學大事年表》誌喜 無聲的北上 范曾搖尾吟詩歸 從《廢都》到《墓床》 書是生活中的鹽 書,未必是讀的 半山一條文學徑 關於蔡元培的墳卷二 島居新語 嚴肅的劉以鬯 黃永玉和沈從文夫人 香港陳跡 林風眠裸女風波 黃般若的畫 張大千大畫廬山圖 九十老人周有光 黃慶雲“莫你哀” 廿年一畫慶珠還 青山青史豈相忘 悼虛白齋主人 悼佘雪曼先生 長跑者的長逝 蕭銅的不幸 詩人歐外之逝 “長與物華新” 擅改毛文 如此毛詩! 毛續喬詩 喬冠華的丹心詩心 冒效魯和錢鍾書 范用溫馨的小書 李歐梵奇遇記 柯靈的大著長篇 拍蠅掃蠹一袁殊 蔡元培佚詩笑話 北京裸畫的平反 書法家多少錢一斤? 奇妙的稿酬標準 倒付稿酬 文人下海的鬧劇 《三個女人和一百零五個男人》 查泰萊夫人和柴契爾夫人 看,這《廢都》! “浪子回頭笑范曾” 何必稱“公” 章亞若墓在桂林 “讓他三尺又何妨” 木棉的故事 容國團,香港的意外 健忘的笑話 世紀末在大陸 要為溥儀修帝陵? 一百字的妙文 《絲韋隨筆》跋卷三 文苑繽紛 魯迅和毛澤東未解之謎 毛澤東的稿費 葉靈鳳和魯迅的罵戰 葉靈鳳日記談魯迅 曹聚仁的《魯迅評傳》 曹聚仁的《魯迅年譜》 高旅和聶紺弩 九年辛苦出奇書 姚克未收到的一封信——《海光文藝》二三事 小思的散文心思 愛水而又不愛“水”的詩人——懷念聽水詩人王辛笛先生 黃蒙田·竹鄉·張大幹 吳其敏的文史小品 楊剛、《文藝》和香港文壇 楊剛之死 憶孫毓棠和幾位老師 香港文學和武俠小說 金庸小說,革命文學?文學革命? 金庸的治學和辦報 雅俗共賞和雅俗共處 郁風的“三故文章” 喻黔居的《故人故事》 我貶胡蘭成卷四 島居雜文 北大放逐蔡元培 夏公一封信·巴老一句話 樓適夷老人的鼓勵 悼一丁先生 適夷筆下的魯迅、雪峰和紺弩 碧空樓頭的誇讚 王匡徐復觀一段詩緣 一流人物二流堂 胡喬木為禍聶紺弩? 詩人學者陳夢家四十年祭 文革遺禍禍及巴金《隨想錄》 為荃麟葛琴興哀 “關東奇人”心輕白虎堂 黃宗江是善本奇書 詩人公劉和香港的緣份 想起秦牧和秦似 馬國亮和《良友憶舊》 金堯如攬月摩星詞 一位女詩人的遠去 朱光潛小徑和艷紫荊市花 “九·一八”那個悲慘的時候 回顧抗戰和國殤 張靈甫的生前死後 張靈甫的遺書和妻兒 中國女嬰和美國父母 到夏威夷看火山 春霧和大佛 五十年來的感慨 “五月風暴”的回憶 “六七暴動”面面觀 人生七十…… 八二感言 “書有未曾經我讀” 桂林埋玉 《文苑繽紛》後記《香港香港》芬芳港香港人最大的人情香港的中國心中國第一港香港的世界第一億字頭的人四大支柱和擎天一柱雪恥的工業國際金融中心銀行多過米鋪“金魚缸”狂潮旅遊天堂太平山頂望下來宋台和宋城海洋公園吃在香港一盅兩件食街和為食街大檔和大牌檔酒和酒之外大廈和天橋大廈千萬間樓花種種行路難不難游車河電話和藕線水哉水哉衣乎衣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