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竹[中藥]

文竹[中藥]
文竹[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雲片松是多年生常綠藤本觀葉植物,生長迅速,喜溫暖、喜濕潤,忌強光,喜清潔和空氣流通的環境,原產於南非,在中國有廣泛栽培。

基本信息

名稱由來

文竹是“文雅之竹”的意思。其實它不是竹,只因其葉片輕柔,常年翠綠,枝幹有節似竹,且姿態文雅瀟灑,故名文竹。它葉片纖細秀麗,密生如羽毛狀,翠雲層層,株形優雅,獨具風韻, 深受人們的喜愛,是著名的室內觀葉花卉。文竹的最佳觀賞樹齡是1-3年生,此期間的植株枝葉繁茂,姿態完好。但即使只生長數月的小植株,其數片錯落生長的枝葉,亦可形成一組十分理想的構圖,形態亦十分優美。

生長特性

性喜溫暖,濕潤,土壤要求通氣,排水良好、忌澇、耐寒,宜半陰,忌直射陽光。

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 用播種和分枝兩種。

雲竹盆景照片集 雲竹盆景照片集

(1)播種 果實由綠轉褐色在12月份允分成熱後採下晾乾。播種時間是在春季3~4月點播, 溫度20~25℃土壤鬆軟濕潤20~40天發芽。

(2)分株繁殖 4-5年的大株從生較高,可於春秋進行分株。 2.栽培管理 文竹一般多用於盆栽,但盆栽一般不易結果,因此種株多將2~3年生的健壯植株,選略有蔭蔽而通風透光,冬季不低於10℃的地方,準備充足營養的定植槽式畦子,施足富含磷鉀的基肥,進行定植,並搭設支架,任其攀援即可開花結實,作為種株。

盆栽一般有腐葉土50%、園土20%、熟廄肥10%加磷肥等按比例配合,夏季置於沒有陽光直射的半陰處,空氣保持濕潤,盆土見乾見濕,每8~15天施腐熟的稀薄肥液,尤以氮鉀肥需要較高,應適當修剪,保持株形美觀,冬季移入室內溫度不低於8℃,少有病蟲害。

雲竹內部有芳香體。準確說是一種油細胞。油細胞能分泌出各種芳香油類物質,

因為雲竹沒有花朵,所以它體內的油細胞就一直停留在莖部,被你用火燒後,油細胞所分泌出的芳香物質在高溫下,分子得到了揮發,人會聞到香味。

植物形態

文竹 文竹

文竹根部稍肉質,莖柔軟叢生,伸長的莖呈攀援狀;平常見 到綠色的葉其實不是真正的葉,而是葉狀枝,真正的葉退化成鱗 片狀,談褐色,著生於葉狀枝的基部;葉狀枝纖細而叢生,呈三 角形水平展開羽毛狀;葉狀枝每片有6-13枚小枝,小枝長3-6 毫米,綠色。主莖上的鱗片多呈刺狀。花小,兩性,白綠色。l一3朵著生短柄上,花期春季。漿果球形,成熟後紫黑色,有種子1-3 粒。

文竹原產南非,現世界各地多有栽培。其性喜溫暖濕潤和半 陰環境,不耐嚴寒,不耐乾旱,忌陽光直射。適生於排水良好、富 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生長適溫為15-25℃,越冬溫度為5℃。

文竹可用播種和分株繁殖。種子白12月至翌年4月陸續成 熟,成熟漿果為紫紅色。當果實變色時及時採收種子,並將種皮 除去、種子曬乾,然後播於河沙和腐葉土等量混合的基質上,覆 上土(不宜太厚),澆透水,保持濕潤。在溫度20-30℃時一個月左右即可發芽。當苗高5厘米以上時即可移栽入小盆。-般3-5 年生的植株生長較茂密,可進行分株繁殖。分株一般在春季進行, 用利刀順勢將叢生的莖和根分成2-3叢,使每叢含有3-5枝芽, 然後分別種植上盆。分株時儘量少傷根系,分株後注意保濕和遮 陰。

栽培技術

文竹盆栽常用腐葉土1份、園土2份和河沙1份混合作為基 質,種植時加少量腐熟畜糞作基肥,其栽培管理中最關鍵的是澆 水問題。如澆水過多,容易引起根部腐爛,葉黃脫落;如澆水過 少,盆土太乾,則容易導致葉尖發黃,葉片脫落。所以,平時要 適當掌握澆水量,做到不乾不澆、澆則即透,經常保持盆土濕潤。 炎熱天氣除盆土澆水外,還須經常向葉面噴水,以提高空氣濕度; 入冬後可適當減少澆水量。在生長期,每月迫施稀薄液肥1-2次, 忌施濃肥,否則會引起枝葉發黃。當植株定型後可減少施肥量,以 免徒長而影響株形美觀,並注意適量修剪整形。它適於在半陰、通 風環境下生長,要注意適當遮陰,尤其夏秋季要避免烈日直射,以 免葉片枯黃。在室內栽培置於有一定漫射光處較佳。

植物特性

為多年生長綠,半蔓生草本,莖基部木質化,多分枝叢生下垂,長80~120厘米,葉式叢狀扁形似松針,綠色有光澤,花多白色,花期6~8月,果實綠色,成熟後紅色,球形種子黑色。

塊根肉質,簇生,長橢圓形或紡錘形,長4~10厘米,灰黃色。 莖細,長可達2米,有縱槽紋。

葉狀枝2~3枚束生葉腋,線形,扁平,長1~2.5(~3)厘米,寬1毫米左右,稍彎曲,先端銳尖。

葉退化為鱗片,主莖上的鱗狀葉常變為下彎的短刺。

花1~3朵簇生葉腋,黃白色或白色,下垂;花被6,排成2輪,長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約2毫米;雄蕊6,花葯呈丁字形;雌蕊1,子房3室,柱頭3歧。

漿果球形,徑約6毫米,熟時紅色。

花期5月。

生於山野,亦栽培於庭園。分布我國中部、西北、長江流域及南方各地。 喜溫暖濕潤、半陰,耐乾旱和瘠薄,不耐寒,冬季須保持6℃以上溫度。

歷史考證

天門冬始載於《本經》。《別錄》云:“生奉高山谷。二月、三月、七月、八月采根,暴乾。”《本草經集注》引《桐君藥錄》云:“葉有刺,蔓生,五月花白,十月實黑,根連數十枚。”《新修本草》云:“有二種,苗有刺而澀者,無刺而滑者,俱是門冬。”《本草圖經》謂:“今處處有之。春生藤蔓,大如釵股,高至丈余。葉如冬茴香,極尖細而疏滑,有逆刺,亦有澀而無刺者,其葉如絲杉而細散,皆名天門冬。夏生白花,亦有黃色者,秋結黑子在其根枝傍。入伏後無花,暗結子。其根白或黃紫色,大如手指,長二三寸,大者為勝,頗與百部根相類,然圓實而長,一二十枚同撮。”以上所述莖有逆刺者與本品原植物基本相符。

①《抱朴子》:“天門冬生高地,根短而味甜氣香者善,其生水側下地者,葉細似蘊而微黃,根長而味多苦,氣臭者下。”

②《本草經集注》:“天門冬,雖暴乾,猶滋潤難搗,必須薄切,暴於日中,或火烘之也。”

③《本草衍義》:“天門冬、麥門冬之類,雖曰去心,但以水漬漉使周,潤滲入肌,俟軟,緩緩擘取,不可浸出脂液。其不知者,乃以湯浸一、二時,柔即柔矣,然氣味都盡,用之不效,乃曰藥不神,其可得乎?”

養護要點

1、防止日光過強,宜放在半蔭處。文竹雖然喜溫暖,但在強光下,葉梢突易枯萎。

2、防止澆水過多或太少。文竹雖喜濕潤,但忌過濕。如果盆土過濕,排水不暢,會使根部漚爛。澆水太少或不澆水,會因文竹蒸發大、吸收小,造成葉焦梢脫。

3、防止有害氣體的污染。文竹喜愛清潔和空氣流通的環境,如果受煙塵、煤氣、農藥等有害氣體的刺激,葉子便會發黃、捲縮以至枯死。

整形方法

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居住環境的品味也越來越高,由於文竹葉形秀麗,雅麗脫俗,常以盆栽置於書架、案頭、茶几上,美化居室。但由於它生長迅速,小巧秀麗的外形往往不能持久,因此必須加以整形。現將整形方法介紹如下:

1、盆控法:花盆與植株的大小比例應為1:3,這樣可限制根系的生長,保持株型大小不變。

2、摘去生長點:在新生芽長到2--3厘米時,摘去生長點,可促進莖上再生分枝和葉片,並能控制其不長蔓,使枝葉平出,株形不斷豐滿。

3、利用文竹的趨光性:適時轉動花盆的方向,可以修正枝葉生長形狀,保持株型不變。

4、物遮法:即用硬紙片壓住枝葉或遮住陽光,使枝葉在生長時,碰到物體遮擋便莖轉或彎曲生長,從而達到造型的目的。

造型方法

(1)塔式:選2--3枝高而挺拔秀麗的莖幹為主峰,摘去莖上各個生長點,定株高為30--35厘米。餘下的枝幹和新生的莖幹不要高於主峰。對新生芽,可視其莖的粗細來決定是否摘去生長點。若其莖比主峰的莖粗,應摘去,若比主峰的細,則不必摘,任其生長。與此同時,還需利用物遮法和其本身的趨光性不斷調整株形。

(2)雙叢式:在盆中栽植一高一低兩株文竹,高者30厘米左右,低者18厘米左右,生長期間再象塔式文竹那樣造型即可。

(3)自然式:以文竹自然生長的株型為主,仍採用摘去生長點,物遮和利用其趨光性等基本方法,使枝葉舒展,給人以自然的美感。

需要注意的是,對文竹的整形必須與控制肥水結合進行。即在室溫15--18℃時,每周澆一次透水,使盆土保持濕潤(以手指可按下為宜)。不施肥或少施肥。

藥用價值

作為藥材

乾燥的塊根呈長圓紡錘形,中部肥滿,兩端漸細而鈍,長6~20厘米,中部直徑0.5~2厘米。

表面黃白色或淺黃棕色,呈油潤半透明狀,有時有細縱紋或縱溝,偶有未除淨的黃棕色外皮。

乾透者質堅硬而脆,未乾透者質柔軟,有粘性,斷面蠟質樣,黃白色,半透明,中間有不透明白心。

臭微,味甘微苦。

以肥滿、緻密、黃白色、半透明者為佳。

條瘦長、色黃褐、不明亮者質次。

主產貴州、四川、廣西。

此外,浙江、雲南、陝西、甘肅、安徽、湖北、河南、江西等地亦產。

以貴州產量最大,品質亦佳。

同屬植物羊齒天門冬(參見土百部條)、小莖葉天冬(分布雲南)的塊根,在少數地區亦作天門冬入藥。

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煎劑體外試驗對炭疽桿菌、甲型及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類白喉桿菌、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檸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枯草桿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2.殺滅蚊、蠅幼蟲的作用:將切碎的根置水中使成0.5-1%濃度,可使其中的孑孓於72-96小時後全部死亡,2-5%濃度時,經3-4天,可使其中的蛆死亡70-100%。

3.抗腫瘤作用:體外試驗(美藍法及瓦氏呼吸器測定),天門冬對急性淋巴細胞型白血病、慢性粒細胞型白血病及急性單核細胞型白血病患者白細胞的脫氫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並能抑制急性淋巴細胞型白血病患者白細胞的呼吸。印度產同屬植物Asparagusracemosus中所含皂甙,對動物子宮有抗催產素的作用。

4.鎮咳去痰作用:經動物試驗有鎮咳和去痰作用。

中國天門冬屬植物

Asparagus L. 天門冬屬,百合科,約300種,除美洲外,全世界溫帶至熱帶地區都有分布,我國有24種,廣布於南北各省。

百合目(二)

全能花屬
全能花
千手絲蘭
七筋姑屬
蕎麥葉大百合
青甘韭
球序韭
曲枝天門冬
青島百合
千葉萱草
棋盤花屬
鞘柄菝葜
青城菝葜
乳白石蒜
絨葉仙茅
乳頭百合
柔毛鬱金香
柔毛菝葜
日本舞鶴草
水鬼蕉屬
石蒜屬
水鬼蕉
陝西石蒜
水仙
疏花仙茅
水仙屬
絲蘭屬
絲蘭
松潘韭
三柱韭
散斑竹根七
絲葉韭
實葶蔥
深裂竹根七
山菅屬
疏生韭
砂韭
梭沙韭
山文竹
藠頭
疏花韭
石生韭
穗花粉條兒菜
疏花粉條兒菜

山菅
少花粉條兒菜
山麥冬屬
山東萬壽竹
少花頂冰花
山丹
梭砂貝母
麝香百合
砂貝母
雙苞百合
山慈姑屬
三花頂冰花
山麥冬
蒜頭百合
三脈菝葜
穗菝葜
四棱菝葜
少葉鹿藥
穗花韭
四川鹿藥
絲梗扭柄花
傘柱開口箭
束絲菝葜
少花菝葜
四川沿階草
疏花開口箭
疏花沿階草
三葉鹿藥
四翅菝葜
傘花虎眼萬年青
汕點草
天門冬
天門冬屬
壇絲韭
太白韭
頭花粉條兒菜
灘地韭
唐古韭
天山韭
天蒜
泰山韭
天藍韭
頭花韭
台灣肖菝葜
通江百合
台灣百合
太白貝母
天目貝母
條葉百合
台灣油點草
筒花開口箭
台灣小鹿藥
托柄菝葜
土茯苓
台灣矮菝葜
台灣鹿藥
台灣菝葜
天山鬱金香
文殊蘭
晚香玉屬
晚香玉
網球花屬
網球花
文殊蘭屬
彎葉絲蘭
無毛粉條兒菜
文竹
霧靈韭
無毛粉條菜
烏恰貝母
萬壽竹
烏恰頂冰花
渥丹
萬壽竹屬
無斑滇百合
彎蕊開口箭
舞鶴草
武當菝葜
尾萼開口箭
舞鶴草屬
無疣菝葜
窪瓣花
窪瓣花屬
無刺菝葜
烏飯葉菝葜
彎梗菝葜
雪片蓮屬
香石蒜
小金梅草
夏雪片蓮
西南文殊蘭
仙茅屬
小金梅草屬
仙茅
狹葉龍舌蘭
細枝龍血樹
狹瓣粉條兒菜
星花粉條兒菜
西南天門冬
薤白
細葉韭
新疆韭
狹葉吊蘭
心葉韭
星花蒜
興安天門冬
細枝天門冬
新疆蒜
西川韭
小花蜘蛛抱蛋
小山蒜
腺毛粉條兒菜
西藏天門冬
新疆天門冬
西疆韭
西南吊蘭
西北天門冬
小鷺鷥草
纖柄肖菝葜
線葉百合
小黃花菜
新疆貝母
萱草屬
細弱頂冰花
新疆頂冰花
新疆百合
西南萱草
肖菝葜
萱草
新疆豬牙花
鄉城百合
小頂冰花
小百合
小萱草
肖菝葜屬
小窪瓣花
興安鹿藥
新疆鬱金香
興安藜蘆
狹葉沿階草
西南沿階草
狹葉藜蘆
小果菝葜
西南菝葜
小剛毛菝葜
小花藜蘆
小花扭柄花
西藏窪瓣花
小果丫蕊花
西藏菝葜
西藏塵瓣花
西南鹿藥
小葉菝葜
細花百部
蘚葉卷瓣蘭(原變種)
鳶尾蒜
鳶尾蒜屬
羊齒天門冬
野韭
永登韭
玉簪葉韭
異梗韭
野蔥
硬皮蔥
一葉蘭
野黃韭
洋蔥
腋球頂冰花
有斑百合
玉簪
異翅獨尾草
伊貝母
藥百合
野百合
玉簪屬
宜昌百合
銀葉菝葜
鬱金香
岩菖蒲
雲南沿階草
圓葉菝葜
鬱金香屬
伊犁鬱金香
緣毛菝葜
沿階草屬
雲南窪瓣花
圓錐菝葜
雲南開口箭
雲南丫蕊花
沿階草
異藥沿階草
陰生沿階草
丫蕊花
異葉鬱金香
油點草屬
疣枝菝葜
緣脈菝葜
丫蕊花屬
油點草
異瓣鬱金香
雲南百部
鴨跖草
漳洲水仙
中華仙茅
朱頂紅
朱頂紅屬
中國石蒜
重瓣水仙
朱蕉
柱葉虎尾蘭
朱蕉屬
智利風鈴草
針葉韭
折被韭
珠子參
鷓鴣韭
折枝天門冬
紫紅花滇百合
紫萼
紫花鄂北貝母
直立肖菝葜
折葉萱草
窄葉百合
紫花百合
紫脊百合
浙貝母
豬牙花屬
卓巴百合
豬牙花
褶葉萱草
紫斑百合
紫斑窪瓣花
窄瓣鹿藥
紫花油點草
折枝菝葜
鐘花假百合
準噶爾鬱金香
紫花鹿藥
直立百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