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村

文星村

文星村為一地名,在我國雲南、四川等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同名村莊,由於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及當地政策規劃不同,在發展建設方面,各個村莊存在差別。

基本信息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鶴慶縣文星村‎

村情概況

文星村地處松桂鎮北邊,東鄰赤石村,南鄰三莊村,西鄰金墩鄉邑頭村,北鄰金墩鄉西甸村。轄8個村民小組。2007年末共有373戶、1651人,其中農業人口1604人。全村國土面積2.79平方公里,海拔1810米,年平均氣溫24.5℃,年降水量960毫米,林地2896.5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18.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76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農業為主[1]。

村莊村莊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266戶通自來水,有36戶飲用井水,有73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9.6%)。有373戶通電,有22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4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5.9%和91.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1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21戶(分別占總數的83.1%和32.4%)。

該村到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拖拉機7輛,機車26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293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91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7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0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35戶。全村有5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8個自然村已通路;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2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目前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2]。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8.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8.5萬元,占總收入的%;畜牧業收入37.5萬元,占總收入的%(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95頭,肉牛159頭,肉羊401頭);漁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林業收入14.1萬元,占總收入的%;第二、三產業收入28.8萬元,占總收入的%;工資性收入21.9萬元,占總收入的%。農民人均純收入776元,農民收入以農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1.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83人(占勞動力的28.5%),在省內務工275人,到省外務工8人[3]。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73戶,共鄉村人口1651人,其中男性807人,女性844人。其中農業人口1604人,勞動力994人。該村以白族為主,其中白族1651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0人,占人口總數的1.2%;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69人,參合率89%;享受低保8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4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4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13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8個,人畜混居的農戶349戶,占農戶總數的93.6%[4]。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7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293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否,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財務收支和公益事業等相關情況。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通村路面差,雨季無法通車.

2.飲用水水質差,進入雨季後大部分農戶只能和喝山洪水. 

3.無文化活動室,村衛生室條件差,村民看病輸液沒有坐處.

4.經濟發展落後,基礎條件差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繼續發展蠶桑種植業,全村已種植蠶桑1500畝,計畫還要種植500畝,爭取達到2000畝。2.加大畜牧業發展,養殖生主2000頭、牛1500頭、羊5000隻。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南江鎮文星村

人均僅有耕地0.11畝的南江縣南江鎮文星村,何以去年人平純收入超過5000元?原來該村走的是家家辦店、戶戶經商的致富路子。

文星村地處南江縣城郊,1995年以前,全村以種蔬菜為主,人平純收入510元。近兩年來,村里引導農民轉變觀念,樹立市場經濟意識,充分發揮城郊優勢,創建小集鎮,發展第二、三產業。全村統一規劃、統一設計,7年間,共拆除低矮潮濕的土牆危房2萬多平方米,新建2.5公里長的文星街,95%的農戶修起沿街門面。到2002年,全村除單個老人、喪失勞動力的13戶外,其餘全部從事了運輸、建材、加工、副食百貨批發等行業。據統計,2002年全村經商總收入超過400萬元,人平純收入達5000餘元,為國家創利稅20萬元,年純收入超2萬元的戶占70%。如今,全村戶戶住上小洋樓,飲上自來水,看上光纖電視,邁向了農村城鎮化之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