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清供

文房清供

《文房清供》是2009年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榮,趙麗紅。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文房清供是中國傳統文房輔助用具的一種雅稱,也稱文房雜器,又因多由精美的工藝造型和極具觀賞性的器物組成而被稱為文玩。文房清供種類繁多,用途廣泛,如筆筒、筆插、筆匣、筆掭、筆洗;墨盒、墨床、水注、水丞

文房清供
;鎮紙、臂擱、裁刀;硯滴、硯屏、印章、印盒、帖架、文

具箱等,可謂包羅萬象、琳琅滿目。文房清供的製作工藝繁複,包括繪畫、法書、燒造、雕刻、鑲嵌等多種工藝;材質豐富,金、銀、銅、鐵、玉石、漆器、陶瓷、玻璃、琺瑯以及竹、木、牙、角、匏等無所不備。這些功能各具的文房清供與筆、墨、紙、硯一起,構成了筆耕丹青的必要條件,成為書齋中不可或缺的陳設雅玩。

圖書目錄

序言 文房清供之沿革

文房清供概述

筆之屬

墨之屬

紙之屬

硯之屬

印章 印泥盒印匣

多寶文具匣

清代內廷文房清供

清代御用文房清供種類豐富多彩,在品類、材質和製作上都遠勝前代。筆筒、鎮尺、印盒、臂擱、硯屏等相繼問世(某些品類在前代文獻中有記載,但不見實物),極大地豐富了文房用具的品類,也使各項輔助用具的功能更為完備。陶瓷、竹木、翡翠、象牙、瑪瑙、水晶、金銀、琺瑯、石、銅、鐵、玉、漆等各種材質都被用來製作文房清供,成為書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宮廷御用文房器具形成內廷樣式,一部分出於內廷造辦處製作,一部分交由地方按內廷式樣製作,也有地方巡撫官員按年例進貢的方物。現故宮藏品中僅文房用具數量多達7萬餘件,從中可以窺見清代各種手工藝製作的發展概況。

清乾隆紫漆描金雲蝠紋管鬃毫抓筆

清中期青玉梅蘭花卉圖筆筒

(一)康熙、雍正時期的文房清供

康熙時期,文房清供器具種類豐富,主要表現在各種瓷質文房器具呈現繁榮景象,筆架、臂擱、筆筒、水丞形制、釉色多樣,如墨彩、粉彩、青花、單色釉、豇豆紅釉、冬青釉、粉白釉、粉青釉、珊瑚釉等。墨彩,為釉上彩,燒成於康熙時期,其墨彩竹枝臂擱、墨彩筆筒等製作典雅,成為這一時期的代表製品。還有最為名貴的白釉暗團龍紋太白尊式水丞,造型為直徑小口,圓腹,平足,底部青花楷書“大清康熙年制”款。極為少見。粉白釉水盛製品也較為流行。冬青釉龍紋文具盒造型獨特,以調色為主要用途,也是康熙時期特有的精品。

畫琺瑯製品也頗具宮廷特點。康熙御製畫琺瑯蓮瓣式水盛,造型新穎,巧作盛開的蓮花,粉色花瓣朵朵鮮艷,銅鍍金口沿,並附銅鍍金水勺,底部有青花楷體“康熙御製”方印款,銅胎厚重,製作精美,具有康熙時期典型特點。另外還有康熙處理朝政專門製作的銅琺瑯暖硯。

這一時期民間流行的紫砂器具也進入宮廷。清初,紫砂製品提煉精純,砂泥細膩,燒制技術更為成熟,在康熙、雍正時期極為流行,始有貢品。紫砂硯品較少,但也頗具古雅,並有多種色泥,如白、黃、秘色、褐色等砂泥。內廷所制紫砂筆筒,造型出新,不拘一式,有圓形、方形、樹樁形、竹節形等多種形制,並堆塑、施彩描繪,或水墨寫意或山水人物。還有刻花水丞、筆洗、臂擱、秋葉筆添、白果硯滴、題詩水盂等,均為出奇制勝之品,很受雍正皇帝的喜愛。紫砂筆筒採用堆塑、描金、彩繪等藝術手法,將山水人物風景再現於筆筒之上。如一件雍正時期的色泥堆繪黃砂大筆筒,高17.6厘米,口徑16.7厘米,白砂胎泥精細,通體設色重彩,繪通景山水風景人物;再如紫砂筆筒,利用紫砂特有的砂質,在彩繪金黃色底子上設色山水人物,描繪水鄉搖櫓渡船的熱鬧場面,小船載滿客人,河面波濤洶湧,人物簇擁喧鬧,熱鬧場景盡收眼帘,圓形筆筒中間留白,表現寬闊的河面,盈水之間,頗有千里江河之勢。利用通景構圖,層層渲染,遠山飄渺,山水之間,自然美景展現於筆筒之上,意境深遠,應是出自造辦處畫師手筆。

雍正皇帝喜用瑪瑙製品,其文房清供的製作,也多利用瑪瑙的自然紋理巧做成各種水盛、筆洗等,頗顯文雅。據雍正十三年活計檔記載,正月玉作傳作“端陽節瑪瑙松壽同庚花插一件,瑪瑙福壽水盛一件,瑪瑙福壽筆洗一件,瑪瑙福如東海筆洗一件”,可知種類豐富。

雍正時期瓷質文房清供也豐富多彩。現藏品中最具特點的有墨彩、木紋釉、青花等。墨彩,為釉上彩,是在素白胎器上描繪紋飾,經爐火燒後,白地上呈現淺淡墨色花紋,猶如水墨畫效果,以筆筒、臂擱尤佳。木紋釉也是雍正時期的創新品種,其木紋釉色黃褐相間,紋理刷絲,儼然如木,極可亂真,以景德鎮燒制的木紋筆筒最為成功。雍正青花瓜棱形掛壁水注,為掛瓶式,可懸掛在牆壁上,多為內廷書齋牆壁裝飾,其上描繪西洋花卉和蓮瓣紋,並有人頭形流注,頗具新意。

雍正時期玻璃製作工藝水平高超,可惜傳世品很少,只見有筆架、筆筒、水盛等。如雍正九年玻璃作記載,“做玻璃筆架二十件,不要單做葛出哈夫金式樣,或雙桃,或如意,或挑選好樣的做,記此”,但因其質地易損,存世品甚少。

(二)乾隆時期的文房清供

乾隆時期,文房清供的製作規模更盛於前朝,不僅材質多樣,種類也很豐富。如筆屏、硯屏、墨罐、筆船,銅墨斗、筆捵等多種形制出現,而且還出現以多寶格形式製作的成套文房清供珍玩,少則幾十件,多則幾百件,裝潢精美,可謂極盡奢靡。如乾隆元年“匣作”記載,有“松花石盒一件,琺瑯水盛一件,漢玉雙喜筆屏一件,宣窯青花白地墨罐一件,碧玉天鹿壓紙一件,瑪瑙水注一件等二十八件”,其中筆屏、墨罐都是新出現的種類形制。

內廷還製作多種百什件珍玩,用多寶匣盛裝,數量可觀。如乾隆三十五年開始修建寧壽宮,寧壽宮花園、養心殿、淳化軒、墨雲室、卷勤齋等處均製作大量文房清供陳設。據造辦處記載,當年製作或重裝的多寶文具箱,最多數量高達百種,有瓷器陳設、玉文玩、扇子、如意、三式爐瓶盒等,多陳設在各殿宇多寶格或寶物箱內。另外還有多種成套或成箱組合的文房清供製品,如雕漆文具多盛盤、旅行文具箱等都具典型宮廷特點,其材質多樣,製作精良。

乾隆時,內廷玉石材質豐富,文房清供的製作更以小巧精緻取勝,筆筒、筆架、筆洗、筆山、硯屏、水盛、水注、硯滴、墨床、鎮紙、花插、均成為書房典雅的陳設。玉質筆洗的製作最具創意,形制也不拘一式,並與裝飾內容融為一體,多以花卉植物為形,如白玉海棠洗、漢玉秋葉洗、白玉鶴舞昇平梅花洗、白玉事事筆洗、碧玉蓮葉筆洗,瑪瑙葵花筆洗等,形式各異,因材施藝,成為實用與藝術完美結合的藝術珍品。瓷製品也受到內廷的喜愛,一般多是地方官要燒制進貢,成窯、宣窯、汝窯、官窯、鈞窯等皆有,據記載有“汝窯墨斗,官窯塘羅筆洗”、“成窯印色盒各一件”、“宣窯寶蓮水盛”等。現藏品中也以官窯製品為多,如仿宋官窯筆洗、筆架。木紋釉筆筒、臂擱也是這一時期的流行品種。

乾隆時期琺瑯文房器具種類多樣,最具宮廷特色,有暖硯、筆筒、筆洗、筆架、水丞、鎮紙、墨床、仿圈等。並出現多件成套製品,為處理朝政御用器具。如畫琺瑯百花筆洗,造型簡潔,裝飾華麗,內壁裝飾百花齊放,色彩艷麗,外壁裝飾白地藍彩纏枝蓮紋,底內琺瑯彩繪飛蝠和連枝壽桃,楷書“乾隆年制”款,落款形式新穎,也是極為少見的精品。

由此可見,內廷各種文房器具的製作數量和規模龐大。其用途也很廣泛,一方面作為宮廷殿宇書齋陳設,另一方面也成為極具實用與鑑藏為一體的賞玩品。

(三)嘉慶、道光時期的文房清供

清代中晚期,嘉慶、道光以後開始禁止揚州貢玉,其製作規模逐漸縮小,各地進貢的數量也減少。嘉慶皇帝喜用玉石硯,有玉石硯、松花江石硯等,硯上均題名“嘉慶御賞”四字篆書。這一時期,內廷作坊仍沿襲製作,毓慶宮曾是嘉慶皇帝的書房,其內有繼德堂、味余書室,椐檔案記載,其中先後成做百十件器具陳設。如(膠155)活計檔記載,嘉慶元年,將百什件盛古玩配做雕龍博古花樣的木箱,所列清供器具有130件之多。

嘉慶初期,還有相當數量的成組或成套百什件用具的製作,也頗具宮廷特色。故宮中有嘉慶年制雕漆文具詩冊匣,長方形匣內嵌檀香木,其文具有端石小硯、青玉管斗提筆兩枝、御製文房四詠詩冊三函、“九貢”墨、綿紙等多件,詩冊上有“嘉慶御覽之寶”印記。

道光帝提倡勤儉,曾多次禁止例貢方物,內廷實用器物的製作也日漸式微,製作規模和數量逐漸減少,內廷流行的套裝文具匣其數量也明顯不及前朝。

(四)同治、光緒時期的文房清供

清代晚期,因材料缺乏,內廷各種器物的製作也日漸衰弱。製作工藝也失精緻。致使有些傳統工藝技法失傳。同治、光緒時期,仍承襲舊式製作。並出現一種文人自製或定製的銅墨盒形式,將墨汁貯存在墨盒中,便於攜帶。此後,因有些技藝不傳,其製作工藝簡單,雖也有一些銅、鐵、錫製品,但形制不見創新。這一時期,筆帽除竹質外,還流行一種銅質筆帽,一般形制較長,可套裝濕筆毫,並有保護筆毫的作用。還有一種較為特殊的形制,其造型為倒置筆毫的形式,即筆插之上均製成固定的各式筆帽,可直接將筆毫插於筆帽,帽管數量不等,一般有二、三、五個帽管,可插毛筆多枝。這顯然是由唐代流行的筆插形制演變而來。清代晚期,因材料缺乏,內廷各種器物的製作也日漸衰弱,製作工藝也失精緻。

總之,文房清供的製作,歷代沿襲創新發展,在明清時期,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極具實用價值與藝術相結合的藝術珍品。其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文人品味,特別是清代宮廷製作,工藝精湛,更凝聚了能工巧匠們的聰明與智慧,今能寓目,令人嘆為觀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